原生家庭對每個人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但即使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個體也仍然可能會遇到心理發展的困擾。
也就是說,心理發展的困擾具有普世性,同時亦是自然規律中的重要發展歷程,即便是幸福的原生家庭也無法全然的幫助到每個個體規避或者擺脫掉心理發展中的困擾。
現實中仍然存在有太多無法改變的影響因素:
1、個體的差異。
每個人的性格、氣質和心理需求都是獨特的,即使在相同的家庭環境中,不同的孩子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和反應。有些孩子天生對父母的某些行為更敏感,即使這些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積極的,也仍有可能會讓孩子在某些情形中體驗到受傷害的感受。
這其中會有個體生物學因素的差異影響。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即使家庭環境良好,個體也可能因為遺傳的易感性而發展出心理問題。
具有自我挫敗人格特質的個體,更容易在經歷事件中體驗到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即使家庭環境是積極的,也仍然會經歷抑郁情緒的困擾,需要經歷自身的磨練與應對,完成屬于自己的成長。
以及缺乏自我意識的人,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自我意識來認識到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狀態,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在面對挑戰時感到更加的無助和困惑。
另外,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許多心理和情感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引發內心的沖突和困擾,即使家庭提供了支持和愛,很多的經歷仍然需要依靠個體自己的認知、理解與解讀,個體的差異就會構建出截然不同的認知體系,形成屬于非常個性化的自我信念與行為模式系統,在處理情緒問題方面出現差異化。
2、社會和文化等外部環境的壓力。
社會的期望和文化的背景常常會成為無形的壓力源,對個體產生壓力。
例如,一個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達成家庭或社會的期望而感到焦慮或抑郁,即使家庭本身是幸福的。
3、家庭內部的動態。
家庭內部的溝通模式、情感表達和解決沖突的方式,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有時,即使家庭總體上是幸福的,但不代表這些動態中的某些方面不會對個體產生不利的影響。
對于有心理困擾的個體,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值得關注的是,在幸福的成長環境中長大的個體,往往更容易從心理困擾中走出來,他們的心理困擾常常是階段性的,在遇到困擾時所能夠獲得的支持性資源也是充足的,這些都會助于其更順利的渡過心理發展的困擾階段。
——劉老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