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爛漫時》連載7,劇情照進現實,網友質疑免費女高造成鄉村沒勞動力,更荒涼,增加城里大學生就業壓力。
城市悲歡,人性成長
劇評/生活/寫作,多平臺同名創作
記得看《山花爛漫時》時,有段情節,是女高老師們一起進山招生,遭到女孩家長的阻擋。
女孩父母,有的想讓女孩趕緊嫁人換彩禮。
有的想讓女孩出去打工,養活自己和兒子。
有的需要女孩在家呆著,照顧老人。
這也是老師問為什么免費招生,家長還不愿意的主要原因。
張桂梅校長說,因為辦免費女高,是在和幾千年宗族意識對抗,男孩負責光宗耀祖,女孩用來傳宗接代。
沒想到,現實生活中還真有人這樣想,在怡姐的劇評,《山花爛漫時》連載6,詆毀質疑不合作,張桂梅三招霸氣反轉局面。就有這樣的留言,擔憂鄉村女人都去讀書了,村里就沒人勞動生孩子,鄉村更荒涼。
看來,需要多寫一篇文章來探討一下網友留言中提到的幾個問題。
”張桂梅辦的學校只收女生,這樣做違反了有教無類的基本國策”
“加速鄉村男女比例失調,鄉村男人出外打工,女同志主要勞動力,女學生不能回家務農,鄉村更加荒涼?!?/p>
“她們大學畢業后,增加城里大學生就業壓力,呼吁畢業后女大學生回到原地,參加美麗新農村建設。
聽著似乎有幾分道理?其實,是把鄉村荒涼,人丁不興旺和回鄉搞建設的責任,都加在想要改變個人命運的大山女性身上。
這真的合理嗎?
1 “勞動力更少,男女比例失調,鄉村更荒涼”是因為女人讀書嗎
網友的這個質疑,潛臺詞,鄉村缺少勞動力,娶不上老婆生娃,鄉村荒涼,是因為女人讀書見世面。
看《山花浪漫時》就知道這是來自現實的劇,很多鄉村老人這樣想。
認為女人應該留在鄉村干活生娃,不該讀書的思想,本質就是把女人的價值工具化,傳宗接代,免費勞動力。
難以想象,在這個時代的現代化城市,依然還有人有理所當然的傳統宗法思想。
“勞動力更少,男女比例失調,鄉村更荒涼”是因為女人讀書上大學嗎,當然不是。
鄉村缺少勞動力的原因,其實是農民進城打工大環境的產物。美麗田園不再,是城市發展過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一個必經過程。
未來這種情況,也會伴隨城市產業更新,美麗鄉村建設,慢慢有所變化。
所以鄉村勞動力匱乏,男女比例失調,主因不是因為女人讀書,不能依靠女人出賣人生去彌補。
還有吐槽“鄉村更荒涼“更像是一個旅游的城里人的優越感,或歸鄉人的傷春悲秋。
這個視角有城里人的審美,卻沒看見大山貧困環境里個體改變生活的愿望。
那些生存艱難貧困女生,成了城里人看鄉村的一個美麗畫面。
張桂梅的免費女子高中,讓貧困女生走出大山,不要背上“勞動力減少,男女比例失調,鄉村更荒涼"這口大鍋。
2“增加城里大學生就業壓力,不如回鄉建設”,是因大山女生讀大學嗎
網友提到的一句話,說大山女生考大學,增加城里大學生就業壓力,不如回鄉搞鄉村建設。
這和之前,鄉村勞動力缺少,歸罪于大山女生讀書一樣。
多么冷漠,女生就不該和男生一起讀書,大山女生更不應該和城里大學生搶就業機會。
不是說有教無類,讀書公平嗎,既然公平,為什么就業不能公平競爭呢?
“增加城里大學生就業壓力,是因為大山女生讀大學嗎?
當然不是。
減少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是依靠不準大山女生競爭來減輕的。
而是不斷努力跟上經濟轉型,產業更新逐步減少壓力的。
至于美麗鄉村建設,也是自由選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家鄉建設,但肯定不是強迫學生返回完成的。
看劇中有原型的谷雨回鄉做老師,蔡桂芝讀醫學,幫更多人治病。
大山女孩大學畢業后會更好回報社會,回報家鄉。
讀書可以讓貧困女生改變命運,也會讓她們愿意回鄉建設。
這是讀書提升后的返鄉。和無知愚昧被迫留在家鄉大不同。
所以,大山女生走出大山去讀書,不背增加城里大學生就業壓力,這個鍋。
3 免費女高不符合有教無類國策嗎
網友在留言中第一句提到,“張桂梅辦的學校只收女生違反了有教無類的基本國策?!?/p>
“有教無類”最早出自《論語·衛靈公》。指教育不分高低貴賤,對哪類人都一視同仁。
這里,網友提到的有教無類基本國策,應該是說中國教育傳統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
一個,有教無類是教育傳統,不是教育國策。
張桂梅創辦的華坪女子高中,也許不屬于九年制義務教育,但絕對符合有教無類傳統。
因為這所華坪女高專門招收麗江市及周邊貧困山區的女學生。
貧困家庭,女生常常要把僅有的讀書機會,讓給家里的男孩。
張桂梅的女高,專門招收沒機會讀書的貧困女生,不更符合有教無類的教育傳統嗎?
另一個質疑的點,說免費女子高中不符合教育國策。
如果說九年義務教育是一項全國性的教育國策,那么免費女子高中是一種根據地方特殊需要,本著有教無類根本,讓更多沒機會讀書的貧困女生有書讀。
這是對教育國策更靈活,更符合國情的一種教育實踐,為何會說不符合國策?
再來看看華坪女高和張桂梅校長獲得的榮譽。
華坪女高,已送是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云南省教育系統創先爭優先進學校、云南省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
張桂梅校長,入選感動中國2020年度人物;同年6月29日,被授予“七一勛章”并代表。
如果不符合教育國策,這所女子高中和張桂梅小鎮,為何能獲得國家支持,并長期發展呢?
寫在后面
因為一篇網友質疑的留言,寫下這篇文章,想說,張桂梅校長的讓更多貧困大山女生有書讀,走出大山,有教無類的教育事業,果然任重道遠。
因為至今,依然有人質疑,她做這個教育事業的意義。
不管怎樣,像劇中,谷雨考上大學,和留在大山嫁人的瘋女人對視的場景。
會越來越少。
一個女人讀書,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命運,而個體的命運和鄉村振興,城市發展緊密相連。
女人同樣是主體,不要把女人的命運排除在社會發展之外。
想要看更多山花爛漫時精選劇評,請關注《怡小城》,山花系列合集。
TIPS:《怡小城》城市悲歡,人生成長。
多平臺同名創作,專欄:劇評/生活/寫作。
主創王小怡,行走半生依舊愛探城的75后,曾任三甲護士,做過房產記者,城市文化編輯。
本文原創,圖片為網絡精選。
@怡小城,城市悲歡,人生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