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目!”內蒙古一光棍收養兩個月大男嬰,含辛茹苦把他養大。
40年后,男孩當上了武警上校軍官,扭頭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領導:我父親年齡大了,在家無人照顧,我必須帶著他上班!
網友:孝順父母,人生之大義也。
1
在村口的老槐樹下,幾個老人正在熱烈地討論著什么。其中一個滿臉皺紋的老者搖著頭嘆息道:"董棟啊董棟,你這么多年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如今人家有出息了,當了大官,哪還會記得你這個糟老頭子啊!"
這番話引起了周圍人的共鳴,紛紛附和起來。
然而,坐在角落里的董棟只是微微一笑,并未作聲。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和信任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只有他知道的秘密。
1979年,46歲的董棟在自家門口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當時的他,被妻子拋棄,與母親過著相依為命的生活。
面對這個不足兩個月大的男嬰,董棟毫不猶豫地將他抱進了家門。從那一刻起,這個名叫董永的孩子就成為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回憶起往事,董棟的眼角泛起了淚光。他想起董永小時候的懂事乖巧,想起那個夜晚,年僅八歲的董永對他說:一定要學出個名堂來!那堅定的眼神至今仍深深印在董棟的腦海里。
從那以后,董永就像是打了雞血一般,刻苦學習。他考上了重點高中,隨后進入部隊,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爬。
從排長到干事,再到指導員,董永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穩健。后來,他更是考入了國防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然而,村里人并不知道這些。
他們只看到董棟依舊住在那間破舊的老房子里,過著清貧的生活。在他們眼中,這就是被遺棄的證據。
2
但董棟知道,他的兒子不是那樣的人。
每次董永打電話回來,總是絮絮叨叨地詢問家里的情況,叮囑父親要好好照顧自己,董棟能感受到兒子話語中的關切和愧疚。
終于,董永在有能力且安穩之后,要把父親接到自己身邊,親自照顧。
這一決定在部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贊嘆董永的孝心,也有人擔心這會影響工作。
但董永堅持自己的選擇,他告訴眾人照顧父親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榮幸。他相信,有了父親在身邊,他會更有動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就這樣,董棟來到了兒子工作的城市。董永為父親安排了舒適的住處,天天都會陪父親聊天。周末時,他們更是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
頤和園的長廊上,父子倆并肩而行,欣賞著湖光山色。
天安門廣場上,他們仰望著莊嚴的國旗,感受著祖國的強大。
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攜手攀登,俯瞰著壯麗的山河。
這一切,對于董棟來說都是如此新鮮和美好。他常常感嘆:這輩子,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就是收養了董永。
而董永則總是深情地回答:是父親給了他生命,給了他一切。他永遠都報答不完父親的恩情。
3
董永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整個部隊,甚至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們紛紛為這對父子的深厚感情所感動,也為董永的孝心所折服。
有人說,董永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努力和才能。
但董永卻總是說:自己的一切都來自于父親的愛。是他教會了自己什么是責任,什么是堅持,什么是愛。
如今的董棟,已經不再是那個孤獨的老人了,他的生活被兒子的愛和關懷所填滿,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而董永,也在父親的支持下,工作更加出色。
當年那些曾經嘲笑過董棟的村民們,如今也不得不為這對父子的情深而感動。他們終于明白,董棟當年的選擇是多么的偉大,而董永的回報又是多么的感人。
這個故事溫暖了無數人的心。它讓我們看到,在這個世界上,依然存在著最純粹的愛與感恩。正如網友所說:"孝順父母,人生之大義也。"董永和董棟的故事,無疑是這句話最好的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