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漢中市南鄭區梁山鎮緊緊圍繞“產業發展、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目標,結合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吹響全員共建共享的“集結號”,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
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梁山鎮依托生態、土地等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蓮藕種植以及水產養殖等特色種養產業,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實行“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戶增收致富,為產業振興提供支撐。
蓮藕作為梁山鎮榮國村的傳統產業之一,通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科學管理種植技術,積極引進優質品種,改變了蓮藕原先的加工水平低、效益差的落后局面,提高了蓮藕產業整體效益,讓蓮藕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主導產業。目前,榮國、利民兩村的蓮藕種植已近千畝,建成了千畝荷花基地,形成集蓮藕種植、生態觀光、休閑垂釣、瓜果采摘等于一體的綠色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荷花產業不僅帶動了鄉村產業興旺,也提升了鄉村環境面貌。
榮國村蓮藕種植戶采挖蓮藕。
“一池荷塘”變“致富聚寶盆”。據了解,榮國村和利民村農戶種植蓮藕的畝均收入可達6000多元,極大地提升了群眾的收入。該鎮還拉長產業鏈,聚焦精深加工,鼓勵藕魚藕蝦套養,讓荷塘變“致富金盆”。依托千畝荷花基地,建立蓮藕扶貧產業園,成為地方產業扶貧的主陣地之一,共帶動600戶村民增收,獎補政策激勵,“要我種植”變“我要種植”。
同時,為壯大區域蓮藕種植,梁山鎮出臺了產業發展獎勵政策,以鎮域主干道紅軍北路為軸線,沿路打造榮國、利民、前豐“荷香廊道”萬畝特色產業帶,以“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為發展模式,加大土地流轉力度,支持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激勵企業、合作社和農戶等抱團發展。
積極加大蓮藕種植技術培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農技培訓,幫助群眾深入了解和掌握蓮藕產業發展情況,農戶的觀念實現了改變,積極加入蓮藕種植,形成了“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營造了產業連片、村村聯動、戶戶行動的發展格局,實現了蓮藕種植特色化、規模化、產業化。
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讓農產品“活起來”,通過電商、抖音等方式,開展線上直播活動,邀請網絡紅人助力農產品直播帶貨,把鄉村特色農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為產業振興開拓銷售渠道。
生態宜居,做好鄉村振興“美文化”
梁山鎮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整治“三大革命”工作,農村人居環境發生巨大改變,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逐年提高。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通村道路硬化、危舊房改造等工程,引導群眾在村道兩側、農戶宅前屋后栽植樹木、花草,有效提升鄉村綠化面積,營造生態美、環境美的宜居環境。
同時,對全鎮18個村(社區)明確時間節點、工作重點及整治標準,落實專人負責。制定人居環境整治分片包干責任劃分臺賬,將責任落實到人,確保整治工作落地見效。各村(社區)以“用勤勞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活動為載體,通過院壩會、入戶大走訪等方式,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標準宣傳,教育引導群眾加強庭院整理和公共衛生維護,進一步強化群眾環保意識,共同建設干凈、整潔的美麗家園。為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走深走實,將人居環境整治與“積分制”管理相結合,根據整治工作標準對“積分制”管理對象進行量化打分,排名靠前者給予獎勵,激發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積極性,形成“比、學、趕、超”工作新態勢。
技術人員為村民實施煤改氣。
梁山鎮積極開展燃氣下鄉讓農村家庭用上清潔能源。“過去我們村都用煤球爐燒水做飯,煤煙嗆得睜不開眼,現在通上天然氣,廚房干凈整潔,做飯更加方便。”嶺崗村村民明保忠提起天然氣入戶贊不絕口。
為了確保群眾溫暖過冬,2024年以來,南鄭區梁山鎮大力開展農村地區“煤改氣”“煤改電”工程,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在區住建局的支持下,積極推進燃氣下鄉工程,將供氣網逐漸向鎮村延伸輻射。目前,有近1000戶家庭的煤炭被一根根燃氣管道所代替,曾經的“煤煙”變成了徹底的“沒煙”。
治理有效,助力鄉村平安建設
梁山鎮充分發揮農村網格治理體系作用,大力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圍繞共創平安和諧的目標,構建起上下聯動、左右協調的基層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整合鎮派出所、鎮綜治中心、司法所、安監站、社會事務辦等部門及單位,把工作力量整合起來,夯實網格底座;組織村支兩委帶頭下沉,將院壩會開到田間地頭,集眾智,提高轄區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
梁山鎮司法所調解糾紛。
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按照“微治理、小調解、大服務”思路,整合現有資源,打造“網格服務站”。統籌矛盾糾紛調處化解資源和力量,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在村各支力量作用,18個村(社區)建成“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站,規范民情懇談會、民主協商會議、居民說事點等村民自治方式參與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實現矛盾糾紛發現在網格、解決在村級,最大限度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深入開展法律宣講、社區矯正、禁毒禁賭、掃黑除惡、反詐宣傳等講座7場次,繪制法治宣傳墻6面,發放普法資料800余份;積極發揮好分級調解模式的作用,幫助群眾在法治軌道上解決糾紛、化解難題,拓寬服務渠道,為平安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讓群眾切實體會到“平安”就在身邊。
鄉風文明,催開鄉村振興“文明花”
梁山鎮把文明村鎮創建作為深化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圍繞鞏固省級文明鎮創建,依托鎮、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陣地,以理論宣講為抓手,打造“村(居)黨支部書記+先進典型”“理論宣傳快板書”宣講隊伍,圍繞“加油文化”等主題,以“宣講+文藝節目”的形式,宣傳黨的創新理論、普及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群眾精神面貌和城鄉社會文明程度。立足本地民俗特色,常態化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文化活動、“天漢大舞臺”——文化進萬家等群眾性文化惠民演出活動,既提振了群眾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又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
以家風帶民風,以民風促鄉風。各村(社區)積極探索家庭文明建設路徑,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婆媳”“最美家庭”“文明家庭”等選樹宣傳活動,用群眾“看得見、夠得著”的榜樣事跡,引導群眾見賢思齊、感召群眾、垂范鄉里,凝聚起了誠懇、樸實、善良的淳樸民風,文明鄉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與靈魂。
從小處著手、從細處著眼。清潔家園、提升村容、美化環境、施劃停車位、文化廣場、農家書屋等村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這些點滴改變,正是各村鎮常態化推進文明創建的一個縮影。
美在環境、更美在人心。如今,各村著力培育鄉村文明新風尚,從“外在美”向“內在美”“一時美”向“一直美”轉變,一幅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正在梁山鎮的鄉村徐徐鋪展。(何祥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