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飛
菲沙研究所日前發布《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香港在165個經濟體中,力壓新加坡,重新登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的首位。報告充分反映,本屆政府施政方向正確,政策有效落實,成功以事實及數據粉碎各種“唱衰論”。
本次發表報告的菲沙研究所是加拿大知名智庫,其經濟自由度指標在國際社會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研究員不但引用各類數據,又會親身訪港,與本地智庫及團體交流,觀察政策變化,以便取得綜合性評價。香港于本次年報的5個評估大項中,在“國際貿易自由”和“監管”方面繼續冠絕全球,取得首位,足見政府施政成績有目共睹。
早前,有個別人士帶頭唱衰,諸如“遺址論”等夸張說法甚囂塵上。然而,香港近期在多個國際指標取得亮麗成績。早于六月,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上升兩位,至全球第五位,而在九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總排名更加重返全球第三位,位居亞太區首位。這些報告已成為政府有力回擊各類“唱衰論”的重要工具。
只不過,為政者要有底線思維、危機意識,時刻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雖然多份報告顯示本港經濟形勢一片向好,但要留意部分智庫的經營范圍以歐美國家為主,需要提防別有用心人士濫用機構的公信力,借機抹黑香港。考慮到評級時好時壞,西方世界仍然掌握其話語權,筆者認為,社會各界更應重視,整合現有資源,全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升本地綜合競爭力,以自身過硬的條件而非報告內容,回應個別人士的質疑。
過去兩百年,香港從土地稀缺、資源匱乏的小漁港發展成為國際知名的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實在有賴港人揮灑汗水,艱苦奮斗,從變局中闖出經濟轉型升級的發展道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也同樣展現出識變、應變、求變的施政魄力。其中一點令筆者深刻的是,政府首次提出發展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并會構建國際級黃金倉儲設施,拓展用家及投資者在港存放及交割實金,從而帶動抵押和借用等衍生金融服務。顯然,新政策是順應時代需求,用好特區優勢,尤其是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歐美隨意沒收他國資產,引起國際社會警惕,導致全球各地對黃金等貴金屬資產的交易需求大增。
總的來說,香港在菲沙報告取得佳績固然值得高興,是實至名歸的表現,但歸根究底,要有力地回擊“唱衰論”,更加要倚靠提升自身條件。事實上,自回歸以來,香港憑“一國兩制”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擁有多個獨特優勢。例如,是國家惟一行使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允許國內外資金自由流通、是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等等。筆者相信,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特區必定能強化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打造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與國家攜手實現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