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官斗村
在水尾鎮官斗村的山林之間,大竹筍從山頂往河谷悄然生長,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它的鮮美與價值。采摘大竹筍,是一場與自然的較量,也是一段充滿辛苦的歷程,由于交通基礎設施差,前往官斗山的公路是毛石鋪就,大坑、小坑、泥巴坑一個接一個,村民要到山頂采摘大竹筍,只有爬山機和四驅皮卡車勉強能勝任。
采摘大竹筍,絕非易事。人們往往需要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上,背著工具,小心翼翼地尋找著那些剛剛冒出頭的大竹筍。山林中蚊蟲叮咬、荊棘密布,每一步都需要格外小心。當發現目標后,要用工具費力地將大竹筍從泥土中挖出,這個過程需要耗費不少的力氣,還要將大竹筍去皮,裝進背簍,再將沉甸甸的新鮮大竹筍背回家,路途近的10多分鐘,路途遠的需要一個多小時,常常讓人汗流浹背,全身衣裳濕透。
采摘回來的大竹筍,首先面臨的就是去皮的工序(如果在采摘時去皮,可忽略)。這是一項細致而又繁瑣的工作,需要耐心和技巧。用刀具小心翼翼地將竹筍的外皮削去,露出鮮嫩的筍肉。這個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劃傷手指,但為了能讓竹筍以最好的狀態呈現,人們絲毫不敢馬虎。
去皮后的大竹筍要進行殺青。將竹筍放入冷水中,讓柴火慢慢升溫直至沸騰,高溫迅速鎖住竹筍的鮮美和營養。翻滾的熱水散發著熱氣,人們在一旁緊張地觀察著,確保殺青的時間恰到好處。殺青后的竹筍,顏色更加鮮亮,質地也更加脆嫩。
接著是穿孔,為了確保大竹筍竹節之間能貫通,需要用鋼絲釬打通各個竹節,這一步驟是為了在晾曬和烘烤過程中更好地通風,加速水分的散發。用工具在竹筍上小心地穿孔,既要保證每個竹節都能穿孔,又不能破壞竹筍的整體結構。每一個穿孔都需要精準的力度和角度,這無疑增加了制作的難度。
晾曬是將穿孔后的大竹筍用竹竿串在一起,掛在室外,讓自然的力量慢慢帶走竹筍中的水分。竹筍的大部分水分褪去后,再進入烘烤的環節,傳統的烘烤是每家每戶都建有一個烤房,將瀝干水的大竹筍一排排掛在烤房上空,地面上用山中的木材生火,在烘烤過程中,要隨時關注火勢的變化,防止過度烘烤導致竹筍失去原有的口感和營養,在溫暖的烤房中,竹筍中的水分逐漸蒸發,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經過這一系列辛苦的制作過程,大竹筍終于完成了它的蛻變。從山林中的樸實無華,到成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人們的辛勤付出。這不僅僅是大竹筍的制作過程,更是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
我們這次采風,得到了水尾鎮官斗村村民王燎先生的大力支持,全程開自家的四驅皮卡車送我們上山拍攝,10多公里的山路,我們開車和拍攝4個半小時,下山回到王燎家已天黑,再次感謝王燎先生。
上圖:一路開車陪同我們的王燎先生
文字:魏廷華 | 攝影:魏廷華
投稿郵箱:373777095@qq.com、微信:w1898270189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