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又添未解之謎——“黃磊的廚藝到底如何”?近期,黃磊因“做飯是否好吃”話題又被吵上熱搜。黃氏三大名菜:雞蛋賽螃蟹、豆角賽農藥、魚竿賽耳光,想必大家都注意到,大廚黃磊做完飯后竟然只看不吃,這立馬被網友視為做飯難吃的“實錘”。
不過,別急著開罵!實際上很多人都存在這種情況,做完飯后胃口沒了,而且還會出現腦袋發暈、胸口發悶等癥狀。專家表示:“這與油煙導致的腸道菌群紊亂密不可分。”
做飯竟然有這么嚴重的后遺癥?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復旦研究,長期吸入油煙破壞腸道菌群
烹飪油煙,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廚房伴侶,實則是一個潛藏的健康殺手。
近日,復旦大學研究團隊最新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發表研究成果:小鼠實驗表明,烹飪油煙(COFs)短期暴露(3天)即觸發肺與腸道炎癥,長期則嚴重擾亂腸道菌群平衡。
實驗顯示,小鼠在3天內炎癥指標劇增,肺部IL-6水平持續上揚至第三天顯著激增,IFN-γ水平亦在第三天顯著升高。同時,油煙有機成分在腸道累積,導致多重病理變化。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暴露于油煙的小鼠腸道菌群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有益菌數量減少,有害菌數量增加。這種腸道菌群失衡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腸道炎癥的發展,出現腹瀉、焦慮、抵抗力低下等問題,甚至于降低預期壽命。
九成疾病與腸道有關,AKK成關鍵!
要知道腸道堪稱人體的“第二大腦”。健康的腸道依賴于菌群間微妙平衡,有益菌、有害菌及中性菌相互制約,協同保障腸道功能。尤為重要的是,研究表明超過95%的疾病與腸道菌群失衡相關。
談及腸道菌群,AKK菌(即嗜粘蛋白阿克曼氏菌)無疑是腸道菌群中的“頂流”。2004年,荷蘭瓦格寧根微生物實驗室科學家在健康成人糞便樣本中首次分離出此菌。盡管在腸道菌群中占比僅為3%至5%,AKK菌卻與人體健康狀態緊密相關,堪稱“益生菌里的最強戰斗機”。
據2019年瓦赫寧根大學人體臨床試驗數據,針對40名超重或肥胖且伴有胰島素抵抗的受試者,連續3個月攝入AKK菌后,其血甘油三酯水平顯著下降15.7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7.53%,胰島素敏感性則大幅提升28.62%,多項健康參數均見明顯改善。
同時,和其他腸道菌不同,AKK菌株可以在腸道粘液層和結腸中扎根,就好像是在腸道“保護層”里安了家。它極端厭氧,一般益生菌需要“進食”,但AKK菌憑借自身儲備的黏蛋白便能實現自給自足。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在滅活狀態下,它依舊能夠發揮功效。
正因如此,在當前科研大環境下,AKK菌由于與人類免疫、代謝有著緊密聯系,并且有著出色人體臨床表現,從而被看作是“下一代益生菌”。
圖示. AKK菌代謝分子機制
科學家們不斷深入探索,AKK菌對于目標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在逐步得到證實。在2022年,歐洲食品安全局把經過巴氏滅活處理的AKK菌列為“新型食品原料”,其涉及的范圍包括特殊醫療用途食品以及成人食品補充劑這兩大類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除外)。
國內方面,2023年12月8日,國內時光派TIMECURE抑衰中心攜手天津大學浙江研究院(紹興),并召開“AKK全球量產首發會”。此次活動標志著AKK菌成功從實驗室研究走向大規模生產,時光派也在推動AKK菌全球商業化量產上邁出關鍵一步。
為健康還需從“腸”計議
如今,腸道健康市場蓬勃發展。我國與腸道健康相關益生菌企業數量超過1050家,近五年新成立企業占比高達40%,充分展現出該領域巨大發展潛力。香港生物科技企業TimeShop推出的擁有AKK專利的“腸倍輕”產品,在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上,腸倍輕的成交量持續攀升,62.3%的用戶選擇長期復購,特別是近年來食品安全愈發得到民眾重視后,購買熱情達到新高峰。
當前,眾多研究學者已經給出了AKK菌具備相關功能的有力證據。可以預見,遠期有關該菌種有望成為下一代腸道研究的熱點,前景極為廣闊。
在聚焦腸道健康等新興領域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日常生活中的廚房健康問題。從挑選合適的油種,到把控炒菜油溫,再到避免反復使用炸過食物的油,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