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每次考完數學,我兒子都是信心滿滿,好像100分已經收入囊中。但等試卷一發下來,他總傻眼:怎么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
兒子總會把錯誤歸因為“粗心”“馬虎”“沒看清”。
然后,他拍拍胸脯保證:下次一定仔細,不犯同樣的錯。
但是, 等到了下一次,結果還是一樣:該錯的,一道題都不會放過他。
這種情況,從小學一直延續到初中。我也很是納悶,直到前兩天刷到高考教育名師王金戰老師的一個視頻,恍然大悟:
孩子把會做的題做錯,根本不是粗心,也不是馬虎。
這樣的孩子考不到滿分,是必然的。
整理了一下問題與對策,分享給各位需要的家長。從小抓,趕緊抓,扎扎實實幫助孩子提分。
數學考試有“三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想要數學成績好,缺少哪一“基”都不行。來看看你家孩子,問題出在哪一“基”?
1.基礎知識,吃透是王道
有一類孩子,數學課本從新學期開始用到期末結束,都是嶄新的。沒有筆記留痕,孩子甚至根本就不會翻。
孩子對于數學知識,只滿足于老師課堂講授,基于表面的理解,覺得自己聽懂了老師講的內容,就萬事大吉了。不看書,不細思,不推導,數學概念學得稀里糊涂,沒有從根上把數學知識點學明白。因此做題全靠蒙,對也不知道為什么對,錯也不知道為什么錯。
基礎知識是根基,好比蓋房子,如果地基不牢固,房子怎么可能蓋得高、蓋得穩呢?孩子數學成績上不去,第一步就要檢查:基礎知識,學懂了嗎?
只有把基礎知識打牢,孩子在做題時才能有清晰的思路,才能準確地判斷出題目所考查的知識點,從而做出正確的解答。
幫助孩子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首先需要家長關注孩子的課堂學習情況。課后復習,課前預習,錯題整理,是每天的功課,同時借助一些基礎練習題,通過練習讓孩子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2.基本技能,訓練出真理
所謂基本技能,就是把會做的題做對。當一個孩子經常把會做的題目做錯,這不叫粗心,也不叫馬虎,這是因為孩子的基本技能沒有過關。
歸結原因:訓練得不夠。
也許有些家長會說:這題目我家孩子會做啊,只要打個紅叉,不用講解,他自己就能訂正對!
孩子出現這個情況無關智商,就是基本技能不扎實。
為此,王金戰老師打了一個非常形象的比方。
好比一個智商很高的人學開車,雖然他很聰明,知道車應該怎么開,踩油門、剎車、打轉向燈……理論知識捋得清清楚楚。但是,沒有一定的駕駛時間,上路后照樣會出問題。
基本技能是靠訓練出來的,對于孩子學數學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如果一個孩子,光滿足于課堂上聽懂,不動手,光看,出錯是非常自然的事,他一定會出現“看似會做,抬筆就出錯”的情況。
提升孩子的基本技能,關鍵在于動手訓練,講白了,就是需要多刷題。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題進行訓練,同時讓孩子建立一個錯題本,把做錯的題目都記錄下來并認真分析錯誤原因,針對錯題進行分階段三刷,孩子才能熟練掌握各種解題技巧和方法,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和解題習慣。
3.基本方法,策略是捷徑
掌握基礎知識,熟練基本技能,還需要注重基本方法。
王金戰老師認為,數學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它還有著令人驚艷的美。想要學好數學,除了多動手、多動腦,還需要學生發自內心地去喜歡數學,進而掌握解題策略。
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形式來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
自主預習、總結、數學閱讀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熟練掌握各類數學題對應的解題策略、解題規律和解題技巧等,在遇到數學難題時,迅速找到解題思路。
總而言之,在學習數學科目上,不能僅憑“聰明”,孩子需要看懂、做會、舉一反三、歸納總結,才能真正學好數學。
所以,當孩子拍拍胸脯說“我都會了”,千萬不要輕易“饒”過他,該刷的題,還是一定要刷哦!
我是諾媽,家有男寶,致力于親子成長研究,為父母們提供有價值的育兒干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