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家長反映,自家孩子總是堅持自己的一套學習方式,聽不進去各種建議。
第一種情況是,如果你家孩子不愿意補課,不愿意復習,甚至作業都很馬虎,但成績依舊杠杠的,那聽我說,你就別嗶嗶了。人家證明了自己的一套就是行,憑什么要聽你的,憑什么要按“別人家孩子”的做法來?
你會說,他(她)如果更努力,成績會更好,成就會更高呀。也許你說得對,但你老是啰啰嗦嗦地重復大道理,有用嗎?沒有。
我的建議是,一方面,你們約法三章,給成績劃個底線,低于這條線的就要安排額外的學習任務,或者剝奪某些“自由”,例如電子產品。只要在底線上,那你大可以少管。
另一方面,你要明白,孩子的“懶”、“不主動”,很可能是因為沒有動力,沒有目標。試試換位思考,不少打工人,是不是也一樣工作不主動,能摸魚必然摸,不能摸魚也要創造條件摸?
打工就是為了那份工資,摸魚和帶薪拉屎的時間才是賺的,其他那叫做用勞力換取報酬,差不多得了,還想老子拼命?這一點,經常帶薪拉屎的朋友應該都認同。
但是,如果你有目標,那就不一樣了。所以你看到創業者多半要拼得多,而多勞多得性質的工作,想多賺錢的人甚至可以廢寢忘食。目標的來源,可以是金錢,可以是成就感,可以是腦海中對未來的任意美好的勾勒。
對很多學生來說,讀書上學就是工作,分內事,做不做都差不多,做得不太差就得了。什么讀書才有將來,什么學歷和收入掛鉤之類的,他們還沒到有感的年齡。即便有朦朧的認識,也是太遙遠了,何必為了遙遠的,不確定的未來犧牲現在的舒適?
家長可以嘗試協助他們構建起對這個社會的認識,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他一起描繪關于未來的,美好的藍圖,然后告訴他(她)實現這幅藍圖的路徑。當他(她)真的發自內心地被這份美好打動了,很可能就會在行動上有所體現。
無疑,這不容易,而且是長期工程,但這是讓娃變得更優秀的根源性問題。
上面說的,好歹還是成績過得去的學生,別管你作為家長看得順不順眼,但至少人家那一套真的管用,要么不學,要么是真能學出效率和效果。并且,據我觀察,他們當中很多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其實是懂得依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
但第二種情況就不是了,嘴上一套一套的,說是要自己學你別管,總是自我感覺九十五,分數出來五十九的那種。
然后每次還特多理由,不舒服考差了不算數,填錯答題卡考差了純意外,看錯題考而已沒下次,算錯數罷了其實我是會的,分數不高因為試卷難,這題老師沒講過,你看班上那誰這次比我更低……反正全身整一條軟皮蛇,最硬的部位就是嘴。
這兩類學生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更愿意聽取意見(只不過可能聽的不是家長),調整自己,后者是真意識不到學習效果不佳那一定是有些東西需要改變。
這種你問我怎么辦,我真沒什么好辦法。
來硬的吧,都中學生了,要硬你家長就該小時候硬,現在來硬的要么你噴不贏也打不過,要么他還能威脅你。
苦口婆心天天說吧,但凡你家那位聽得進去就不是現在這樣子啦。
所以,沒辦法的,退一步,兩手準備吧。放棄肯定是不會放棄的,該嚴厲嚴厲,該鼓勵鼓勵,盡量讓下限別太低,說不定后面會開竅。
另一方面,第二手準備是成績太差,那就不走普通高考的路。有鈔能力的出境(包括港澳)整個學歷,有人脈的給鋪一下路,都沒有的話接受職業教育的路子。
這部分學生,我認為成績差不要緊,但一定要三觀正,并且要有成績以外的其他優秀的能力,抓住培養,發揚光大,未來還是有發展前景的。
以上兩類學生,無非就是用成績來區分,前者因為有成績保障,未來的可能性當然要大一些。但是,現在成績好,不代表隨著年級的增長,只是難度的提升,維持這一套就還能一直好下去。
所以,且不論暫時的成績好壞,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無論學生還是成年人,沒有想法,沒有目標,就很難長久地做好一件事。
這篇文章是周五寫的,但沒完成就還沒有發出來。恰好,周日的一場面向初三家長和學生的茶話會Pro Max版,分享的兩位大咖嘉賓老師,也不約而同提到了這一點,即幫助學生發掘興趣愛好,確立和調整目標,是使其形成自驅力的關鍵所在,這既要靠家長,靠學校,也要靠學生本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