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11年左右的某天,宋國太宰公孫督(字華父,世稱華父督,宋戴公之孫,其后以華為氏)在路上偶見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女。這女人的姣好的容顏讓他有如丟了三魂七魄,目不轉睛的盯著她由遠及近,再由近及遠從自己身邊飄然而過。
穿戰國袍的美女
直至美女芳蹤難覓,公孫督才回過神來,悵然若失的長嘆:“美艷動人,十足的尤物!”
心中某物開始萌發的他立即讓隨從去打聽,得到的回復為:這是大司馬孔父嘉的妻子。
化身開屏孔雀的公孫督當即在心里立下宏愿:一定要把孔父嘉的妻子搞到手。
太宰是百官之首,而大司馬則是一國軍事統帥,同為宋國六卿,且是權位最隆的兩大存在。現如今太宰竟然想奪大司馬之妻,一旦實施必然會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公孫督真的是一介“見色起意”的渾人嗎?顯然不是,答案還要從當時宋國的政治生態說起。
前729年,宋國第十三任君主宋宣公病重,宋宣公舍棄自己的兒子太子與夷,要讓位給有才能、重感情的弟弟公子和。公子和再三推讓之后,才肯接受。同年,宋宣公去世,公子和繼任君位,是為宋穆公。
宋宣公一反當時“父死子繼”的主流,決定采取“兄終弟及”,是基于當時的東周政治局勢,及弟弟公子和、兒子太子與夷心性的綜合考量的結果。宋宣公沒看錯人,繼任宋穆公執政時間雖短,卻維持住了宋國的安定繁榮,只是他對大哥的回報讓九泉之下的宋宣公猝不及防。
宋宣公十分清楚,在這個動蕩的時代,與夷駕馭不了宋國這艘大船,所以將君位拱手相讓,如此宋穆公必然讓位之情必會回報到自己的后裔身上,讓他們的人身安全和地位都有保障,而宋國也可以穩坐釣魚臺。
春秋時期宋國地理位置
果然宋穆公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這一點宋宣公沒看錯,不過他報恩的方式顯然違背了宋宣公的初衷。前720年,宋穆公病入膏肓,召大司馬孔父嘉進宮托孤,不過被托孤的對象不是兒子公子馮,而是侄子公子與夷。孔父嘉在規勸無效后,只能勉為其難的答應國君。
前720年八月十五日,宋穆公病逝,公子與夷繼位為君,是為宋殤公。同時公子馮流亡鄭國。鄭國作為中原地區的新玩家,躥升勢頭太猛,早已引起宋國君臣的警惕,雙方關系并不算和諧。公子馮如此抉擇,自然有其他想法在內。
這讓宋殤公如鯁在喉,對公子馮欲除之而后快。遂在春秋首個弒君之主衛州吁的鼓動下,聯兵攻打鄭國,意圖迫使鄭國低頭,放棄對公子馮的支持。
鄭國此時在位君主乃一代雄主鄭莊公,他自然不會屈服,于是乎雙方你來我往打得好不熱鬧。詳見阿越另一篇文章《讓賢還是立子?春秋時期宋宣公兄弟先后讓賢,將國家拖入戰爭深淵》。
前716年下半年,,一個勁爆的消息引爆了整個中原大地——過去三年內你來我往互毆了五次的鄭宋和談了。兩國于七月十七日于宿地歃血為盟,放棄爭端握手言和。這讓吃瓜群眾頗有種不是我不明白,只是這世界變化太快的感慨。
不過仔細想想也能理解。三年之內僅鄭宋兩國間已經進行了五次交戰,除此之外鄭衛、宋邾之間各有交戰。古往今來,戰爭都是最耗費心力人力財力的事情,頻繁的戰爭會將一個國家拖入破產的境地。鄭宋兩國旗鼓相當,短期內誰也掐不死誰,再戰除了讓兩國徒耗國力外,得不到任何好處,既然如此那就都消停消停,歇口氣再說。
“戰與和,兩用則成,偏用則敗。”(王夫之《讀通鑒論》)此次鄭宋兩國的媾和屬于中場休息性質,雙方藉由媾和,一者可以鞏固在前階段斗爭中各自獲取的既得利益,二者為解決各自身上的問題留出時間,爭取鞏固自身之后輕裝上陣在下半場將對方一擊斃命。
宋殤公屬于叔死侄繼,國內一直存在一個擁護前國君之子公子馮的擁馮政治團體,公孫督正是其領袖人物。過度征戰消耗國力,致使民心動搖,會讓對手抓住機會威脅到自己的統治。因此急需安撫民心,打壓敵對勢力,以鞏固自己的統治。
商丘古城牌坊
鄭國內部和諧,但外部形勢惡劣,王室方面周桓王不愿放棄舊怨和解,策反反鄭諸侯聯盟內部成員沒有進展,活生生的被周邊勢力孤立。改善自身生存環境成為鄭莊公的第一要務,在瓦解反鄭諸侯聯盟之前,他不愿再和宋國開戰。
鄭宋之間何時再戰,就看兩國之中哪一國率先完成自身資源的整合。
其后三年中,鄭莊公出動出擊,發揮連橫合縱的手段,將蔡國、陳國、魯國等敵對國家都拉入自己陣營,還與遠在東海之濱的另一個大國齊國建立了良好關系,甚至與衛國這個老冤家也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和解。反觀宋國可謂是昏招迭出,不僅將魯國徹底得罪,還把本是同盟關系的衛、陳兩國整的貌合神離。
前713年二月鄭莊公會齊僖公、魯隱公于魯國中丘。二月二十五日,三方在魯國鄧地結盟,鄭齊魯三國聯盟正式成型,對宋戰爭被提上日程。
五月底,魯國公子翬先一步領軍與統兵前來的鄭莊公、齊僖公會合。六月初,處理完國內事務的魯隱公帥魯軍后續部隊抵達宋國的老桃與聯軍會和。經過短暫的軍事會議后,第二次對宋“以王命討不庭”戰爭拉開序幕。
六月七日,魯隱公指揮魯軍在宋國菅地擊敗宋軍。
六月十五日和二十五日鄭軍相繼輕松的攻克宋國的郜邑和防邑(此為宋國領地,非去年冬魯、齊會晤的魯國防地)。
郜、防兩邑分別于攻克的次日被鄭莊公移交給魯國,直接成為魯國領土。對鄭莊公的這種行為乍看上去讓人不明所以,鄭國攻下的地盤憑什么交給魯國。其實只要了解下這次戰爭的發生地就可以很好理解了。
鄭莊公為了照顧魯國感受,故親自率軍前往魯宋邊境與齊魯兩軍會合,之后就地開始發動對宋戰爭,也就是說戰爭的發生地在宋國東北部的宋魯邊境地區,郜、防兩邑也位于這一地區,與鄭國本土不相連。
商丘古城月老宮
對于這種城邑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
一是直接放棄全軍撤退,將城邑還給宋國。這是春秋的通常做法,只要不是以滅國、擴張為目的的戰爭,一般戰敗方受到懲罰后,獲勝方直接一撤了事,干凈利落。
二是派軍占領長期駐守。這種情形只會出現在被占城邑具有極大戰略意義的情況下,而郜、防兩邑顯然不屬于戰略要地。
而鄭國屢次攻宋目的是為了削弱宋國實力,迫使宋國低頭,即便不能守,也不能一棄了之便宜宋國,干脆贈與魯國,這樣還可以實現一石三鳥,將魯國徹底綁上自己的戰車。
移交完郜、防兩邑,認為宋國已得到應有懲罰的聯軍軍事行動結束,三國各自打道回府。
七月五日,趁鄭軍一個月內兩次橫穿宋國本土來回征戰疲憊不堪,駐扎在新鄭遠郊休整之機,宋國聯合衛國對鄭國發動了反擊。猝不及防之下,新鄭被宋、衛兩軍攻陷。
此次反擊我們有理由相信是宋國蓄謀已久的行動,估計鄭齊魯三國聯軍剛在宋國展開行動,宋殤公就聯系衛宣公策劃對鄭反擊了。
報復成功的宋殤公有感于郜、防兩邑被魯國侵吞,決定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遣使約蔡國一起出兵,準備集宋衛蔡三國之力一波推平位于鄭宋之間的緩沖國——戴國。
戴國是西周至東周春秋時代的一個彈丸小國,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民權縣東,歷史上關于它的記載很少。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平日里日子就不好過,這次更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三下五除二就被三國聯軍滅了國。
宋殤公也沒有因獲得戴國而高興多久。
八月八日,緩過勁來的鄭軍直接將停駐在戴國都城之內的宋衛蔡三國軍隊包了餃子。原本說好的是蔡國出兵助宋國吞并戴國,實際情況是宋衛兩國先去招惹了鄭莊公這煞星,滅戴只是順帶的行為。發覺自己上當、被宋衛兩國帶溝里的蔡國統帥當即撂挑子不干了,沒等鄭軍打進來,城內的三國先自行內訌了。
商丘古城西湖
面對自亂陣腳的敵軍,鄭軍于抵達的次日輕松攻入戴都。戴國被鄭莊公順勢笑納了。
九月,鄭莊公得勢不饒人,鄭軍攻入商丘,反手給了宋殤公一巴掌。接著于當年冬季聯合齊國攻擊不聽征召的郕國。
至此反鄭諸侯聯盟徹底被瓦解,一顆名為“東周第一小霸王”的閃亮新星在中原大地上冉冉升起。
再說宋國,自宋殤公即位的十年間,宋國共發生11次戰爭,有10次與鄭國有關。連年的戰爭讓宋國民生困頓,民怨沸騰。至此宋國已成火藥桶,只需要一個火星就能將宋國點爆。公孫督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孔父嘉之妻一眼,決定對孔父嘉下手,與其說是見色起意,不如說是宋國內部矛盾的總爆發。
實話說,身為宋穆公的顧命大臣、執掌宋國軍務的大司馬,孔父嘉對宋國連年的戰爭負有領導責任。公孫督正是抓住這一點,利用國內民眾的厭戰情緒,煽動民意稱:“這連年的戰爭是大司馬一手挑起的。”
前710年春,公孫督裹挾洶洶民意,率眾攻打司馬府。孔父嘉被殺,其妻被公孫督占為己有。
當朝太宰公然鼓動國人擊殺當政的大司馬,這橫行霸道的行為完全沒把宋殤公這個國君放在眼里。宋殤公大怒,準備動手誅殺此獠。
商丘歸德府城墻
公孫督回首一看,這被拔了毛的土雞還敢炸刺,那還得了,轉身就將宋殤公給弒了。
弒君不是件小事,一個不好必將身死族滅,當務之急是趕緊另立新君,摘取擁君元勛之銜,以作護身之用。
新君的目標是現成的,當年宋穆公托孤時,公子馮在群臣之中的支持度甚高,即便這么多年過去,宋國國內依然存在擁馮派。擁立公子馮是穩定宋國國內局勢,確保自己地位的最優解。
公子馮對自己失去君位繼承權,一直耿耿于懷,這么多年來日思夜想的就是多會本屬于自己的君位。親手將公子馮迎回,其必定對公孫督感恩戴德。
而為公子馮提供庇護的鄭莊公,這么多年來雖沒有插手宋國內務,但對公子馮能夠回國繼承君位,從而將宋國發展為自己的盟友甚至小弟,達成自己多年的心愿,必定樂見其成。
因此公孫督派員前往鄭國商討迎立公子馮為君一事,三方一拍即合。公子馮歸國繼承君位,是為宋莊公。作為回報,公孫督被提拔為上卿,成為宋國執政。
孔子像
動亂之中孔父嘉的一個兒子木金父出逃魯國。木金父五世之后,這個以孔為氏的家族將誕生一個影響中國乃至世界數千年歷史的偉大人物——孔子。使這個本已沒落的貴族家族重新大放異彩,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二兩個經歷十數個王朝、上千年歷史依舊屹立不倒的超級世家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