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媒體發布了諸多關于哀牢山的視頻或者文案信息,使這一優美的自然風景勝地更加完整和全面地展現在世人面前。除了秀美的自然風光外,這里的生物多樣性也讓人嘆為觀止,其中不乏很多珍稀的動植物。
哀牢山-動植物的樂園
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眾多珍稀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保護區內已知哺乳動物有120多種,包括黑熊、短尾猴、豹貓、黃喉貂、白腹錦雞、赤麂、果子貍、食蟹獴、豪豬等。其中,亞洲黑熊、豹貓、黃喉貂、白腹錦雞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此外,西黑冠長臂猿也是哀牢山的珍稀野生動物之一,它是我國的瀕危物種,目前只分布在海南島和云南省南部熱帶、亞熱帶的局部地區,而哀牢山是其分布最集中、種群數量最大的區域之一。近年來,通過加強境內森林資源管護和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長效機制,西黑冠長臂猿的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除了哺乳動物外,哀牢山還生活著豐富的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如哀牢髭蟾、紅瘰疣螈、眼鏡王蛇等,其中不乏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的物種。此外,保護區內還有418種鳥類和300余種昆蟲,生物種類之豐富令人嘆為觀止。
哀牢山的珍稀野生植物資源同樣豐富。保護區內已知野生管束植物有178科662屬1354種(另有說法為178科663屬1357種),其中不乏國家重點保護的植物。如長蕊木蘭、喜馬拉雅紅豆杉等4種植物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水青樹、金蕎麥等7種植物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此外,還有云南紅豆杉、伯樂樹、水青樹、香樟等14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哀牢山生物多樣性保護
我國在哀牢山設立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包括以我國亞熱帶地區面積最大的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為主的森林生態系統;以西黑冠長臂猿、云豹、灰葉猴、獼猴、綠孔雀、鴛鴦等珍稀動物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以及以長蕊木蘭、水青樹、紅花木蓮、野茶樹、云南七葉樹、綠背石櫟為主的珍稀瀕危植物資源。保護區的建立對于維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哀牢山因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而備受矚目,保護區內的大量珍稀野生動植物不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提醒我們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共同守護這份寶貴的自然遺產。
哀牢山為何能成為生物基因“寶庫”?
哀牢山能成為生物基因“寶庫”,主要歸因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復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氣候條件以及長期的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的歷史背景等因素。
從獨特的地理位置與地形地貌看,哀牢山位于云南省中部,自西北向東南縱貫,全長約500公里,是云南省東西兩半部氣候的分界線,也是云貴高原溫潤氣候的天然屏障。哀牢山形成于中生代燕山運動時期至第四紀喜馬拉雅運動時期,經歷了地面大規模抬升和河流急劇下切的過程,形成了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這種地形地貌為生物多樣性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從多樣的氣候條件看,哀牢山的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從山麓至山頂依次為不同的氣候帶,包括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和寒溫帶。這種垂直氣候分布使得哀牢山在同一緯度上擁有了多種氣候類型,從而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群落。不同的氣候條件為不同類型的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環境,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增加。
從豐富的植被類型看,哀牢山的植被類型多樣,森林覆蓋率高達85%,從山頂到山麓,6種氣候類型垂直分布使得各種植被類型也基本上呈垂直分布,保護區內已知野生管束植物有數百種,包括許多珍稀瀕危植物。這些植被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地,促進了生物多樣性的進一步發展。同時,植被的多樣性也增加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抵抗力,使得哀牢山成為一個生物多樣性的寶庫。
從人類活動影響較小看,歷史上,哀牢山地區的人類活動相對較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較小。這使得哀牢山的生態系統得以保持相對完整和原始的狀態,為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繁衍提供了有利條件。隨著近年來保護區的建立和管理力度的加強,哀牢山的生物多樣性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恢復。
從特殊的生物地理區系成分看,哀牢山地處云貴高原與東南亞熱帶地區的過渡地帶,具有特殊的生物地理區系成分。這里的生物群落既有云貴高原的特點,又受到東南亞熱帶地區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生物多樣性。這種特殊的生物地理區系成分為哀牢山成為生物基因“寶庫”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