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是秋季中的最后的一個節氣。進入這個節氣,也味著秋天即將結束,冬天即將開始。
霜降即將來臨,大地一片蕭索,樹葉開始枯黃零落,天氣陰晴變幻,萬物畢成,畢入于戌,陽下入地,陰氣始凝,天氣漸寒始于霜降。
漫天的黃葉速速而落,昔日綠意蔥蘢的樹木,大多只剩下光禿禿的枝干,地上的枯草,也結上了厚厚的白霜,晶瑩如雪。
遠處受了形的山巒彌漫著霧氣,寂寥鋪滿了這個時節的每個角落,感受到在蒼然秋色中,大地歸于安謐的寂靜之感。
一朝秋暮露成霜,幾份凝結幾份陽,秋氣回旋,催促著西風的到來。半夜初聽,隱隱清寒的風聲搖撼著落葉的梧桐。
霜降到來,意味著冬天的腳步臨近,秋將逝,冬將至,芳條結寒翠,請君暖瓊漿
霜降習俗
飲酒賞菊
在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菊花霜”,因為此時菊花盛開,正值賞菊的好時節。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中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
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霜降進補
民間有“補冬不如補霜降”的講法。霜降時節,天氣越發寒冷,民間食俗也非常有特色。
人們認為先“補重陽”后“補霜降”,而且“秋補”比“冬補”更要緊。因此,霜降時節,民間有“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的食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