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不擇食,不考慮成本,低價格搶市場,虧損也干,甚至認為把市場搶回來,提高市場占有率后再漲價,這種思路必然走向飲鴆止渴的短期行為,將自己淪落為下三等。”
作者: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辛國奇
來源:摘編自中外管理傳媒出品《邁向工業文明——太平洋精鍛30年成長啟示錄》
“太平洋精鍛積極響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發展戰略......希望項目早開工、早建成、早投產,為重慶汽車產業優化升級貢獻新力量。”
2020年10月18日,在太平洋精鍛重慶永川項目的簽約儀式上,重慶市常務副市長蒞臨現場,重慶市永川區政府給出了以上高度肯定。
而在兩天之前,即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2021年10月20日正式發布)。
會議強調,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突出重慶、成都兩個中心城市的協同帶動,注重體現區域優勢和特色,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會議中所審議的規劃綱要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的依據,規劃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如此高規格的文件對于巴山蜀水來說意味著什么?
自然是成渝地區從內陸腹地變身為開放前沿。從地圖上看,成渝地區如果能與沿海三大增長極連點成線,將形成一個占全國經濟總量七成以上的巨大菱形空間,形成“北有京津冀,東有長三角,南有粵港澳,西有成渝經濟圈”的中國區域經濟格局。
“其實我們事先也不知道具體的規劃,但我們知道,只要順應潮流做事情,就什么事情都做對了。”夏漢關(江蘇太平洋精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回憶說。
成渝地區是全國六大汽車產業基地之一,造車基礎實力雄厚,產業配套完善,新能源發展格局初具規模。西南地區在全國汽車產業的布局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重慶作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也是中國重要的汽車制造基地,汽車產業是其重要的支柱產業,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已經達到70%以上。以長安系為龍頭、十多家整車企業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業為支撐的“1+10+1000”優勢產業集群,正在加快向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轉型升級。
面對西南地區在汽配行業的重要地位,作為行業領先者的太平洋精鍛沒有理由不去布局。
而要在西南發展,就要先選定一個合適的位置。早在2020年之前,夏漢關便帶隊到成都、武漢等地作了考察。很巧的是,在重慶,他們發現當地有一家公司生產和太平洋精鍛同類的產品,既有齒輪也有小差速器,正在搞低價銷售的惡性競爭。
于是,夏漢關就讓人從市場上把這家公司的產品買回來,一分析發現,產品的質量尚可。這便引起了他們的重視,別看只是個小小的公司,低于成本價的銷售行為對市場卻有很大破壞性。
經過進一步了解,太平洋團隊發現這家公司經營不善,難以為繼,不得不賤賣產品。該公司主動對接太平洋精鍛,夏漢關做出了收購的決定,但并不是收購這家存在不良債務的公司,而是成立新公司只收購設備資產。
收購完成后,太平洋精鍛立即把這家公司的產品價格調整回正常水平,然而,這一舉動引發該公司原有客戶的不滿,表示要終止合作。夏漢關則向客戶們解釋說:“低于成本價的銷售價格已經導致原公司陷入虧損并最終關門,我們必須避免同樣的困境。你們可以嘗試在市場上尋找其他選擇,如果能找到同質量產品且價格更低廉,那么你們可以選擇與其他公司合作;但如果買不到更便宜的,且同意調價,我們就還給你們供貨。”
最后,這些客戶找了一圈也沒找到更便宜的同質量產品,便又陸續恢復了合作。雖然收購之后,太平洋精鍛的利潤并不算高,但令夏漢關欣慰的是,從此行業內少了一個“攪局者”。
在夏漢關看來,“不搞低價競爭”絕對是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因為沒有盈利就難以提供產品和服務,難以再投入創新,難以招聘優秀人才,無法可持續成長——低價競爭就是慢性自殺。
“饑不擇食,不考慮成本,低價格搶市場,虧損也干,甚至認為把市場搶回來,提高市場占有率后再漲價,這種思路必然走向飲鴆止渴的短期行為,將自己淪落為下三等。”這是夏漢關經常對高管們說的話。
夏漢關將這一紅線策略落實到了平時的合作中。在汽車零部件配套行業,整車廠一般都會選擇兩到三家供應商來供貨,以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曾有一家整車廠向夏漢關提出“減價加量”的想法:如果太平洋精鍛能夠把價格降5%,就把另一家供應商的訂單也給他們,如此他們的訂單量將增加至少一倍。
結果,這個提議遭到了夏漢關的斷然拒絕。且不說太平洋精鍛的產能已經飽和,關鍵是,本來各供應商之間就會因為比例分配的差別而心存不滿,這種降價搶量的行為,只會加劇行業內惡性競爭,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夏漢關認為,與其在行業內進行惡性競爭,不如攜手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同行之間,也是術業有專攻,各有各的專長,安心專注于自己的領域,不搞價格戰,維護好產業鏈生態,才是上策。
因此,避免惡性競爭是夏漢關選擇在重慶設立分公司的一個重要因素,但這僅僅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接下來,他在重慶永川投資建廠的決定,更是體現了他的戰略規劃眼光。
決定建廠之前,夏漢關和當地的一位朋友到重慶璧山區青杠街道的一處公園散步。走到一處地勢較高的地方向下望去時,讓他感到驚奇的是,竟然到處都是人,這和之前考察東北時的場景截然相反,同時與江蘇姜堰招工難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夏漢關意識到這里不缺勞動力。要知道,重慶自1997年升級為直轄市之后,國家把三峽庫區的龐大山地面積和1000多萬移民都劃給了重慶。無疑,這對于汽車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是非常有利的。
與此同時,重慶還有交通便利的優勢。從重慶坐高鐵到昆明只需要2.5個小時,憧憬中的從昆明到泰國曼谷的高鐵也只需要5個多小時。這無疑為太平洋精鍛下一步到東南亞布局留下了廣闊的空間。
2020年,太平洋精鍛先后在重慶設立江洋傳動控股子公司與重慶太平洋精工科技全資子公司,并于2021年投產運營。
2023年5月19日,距離渝昆高鐵線上的永川南站不到3公里的永川高新區鳳凰湖工業園中,太平洋精鍛全資子公司重慶太平洋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汽車用高端齒輪及輕量化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項目”也正式開工建設。
太平洋精鍛永川項目一期總投資6億元,一期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產值9億元,年稅收4000萬元。這將助力太平洋精鍛向電動輕量化領域轉型,為中長期可持續增長蓄力。
可以發現,太平洋精鍛已經從泰州這個地級市發展到了直轄市天津、重慶,上海和副省級城市寧波,并且在寧波、天津、重慶布局設立了3個全資子公司和1個控股子公司生產基地。同時,為了更好地招攬高端人才,太平洋精鍛還分別在上海和日本設立了全資子公司研發平臺,實現了對西南、東南、北方三大地域的覆蓋。這些地區有著良好的營商環境和市場潛力,也有充足的人口增量,在高科技人才和勞動力上有著明顯的優勢。太平洋精鍛的綜合產出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也持續提升。
“所有企業投資發展一定要到更安全的地方。什么是安全的地方?就是經濟發展較好,軟實力較強,人的素養比較高的地方,那也一定是經濟發展生態和法治環境比較好的地方。這些地方除了人工成本貴,其他要素成本都是低的,因為更省心。”這是夏漢關的布局心得。
雖然一開始,太平洋精鍛在天津、重慶、寧波三處的子公司并沒有給總公司創造過多利潤,但這不影響他們的未來。
正如夏漢關所言:“我們就像是一個家庭,培養了幾個孩子,現在他們都在成長、上大學。作為父母,我們在為他們投資。等到他們大學畢業后就能參加工作,就會有收入,那時家庭的負擔自然會減輕。”
方向正確,順應大勢,隨著太平洋精鍛產業布局逐步成熟,持續增長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沒有它們,汽車就換不了擋,轉不了彎;沒有他們的產品,就不算“好汽車”。從跟跑到領跑,從制造到智造,從鄉鎮小廠逆襲為行業龍頭,從夾縫生存突圍到全球領軍,這一關又一關,剛進廠就立志當廠長的他,如何帶領團隊逐一闖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