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好的人,會讓你感受到更多Ta的好。?
好的地方也是。???
去年暑假來過一次波士頓,走馬觀花一兩天,在后灣附近逛了逛,去MIT看了聰明機器,去哈佛買了帽衫,吃了點兒龍蝦,格外喜歡城里的紅磚房,門前窗下種滿了花草。
這次陪女兒來看學校,也是蜻蜓點水,但多逛了些地方,尤其去了瓦爾登湖所在的小鎮,又有一些不一樣的感覺。
女兒正面臨一次人生的重要決策:選擇大學,更是被大學選擇。??
她的“提早決定”,選擇了一個平常的大學,而不是如她所在私校的其她同學,尤其是華人家庭的孩子,去沖刺一下“藤校”。???
這是一個讓父母多少有些為難的選擇。該推動她奔往更有挑戰的“名校”,還是順從她的青春期難以琢磨的選擇?
人生的關鍵決策,總是如此艱難,又充滿了隨意性。
匆忙訪校,女兒仍然安排了一天去康科德鎮,參觀她喜歡的《小婦人》作者的故居,又看了梭羅的小木屋。
愛默生說:“一個偉大的靈魂,會強化思想和生命。”
在這個小鎮,童話般聚集了幾個偉大靈魂。除了愛默生,梭羅,奧爾柯特,還有霍桑,錢寧。
好的地方,好的人,會彼此強化。?
從小鎮回市區,路上經過一片水面。幾個像是為攝影師擺好的石頭半隱于岸邊,斜望著寧靜而莊重的夕陽。不禁有感:
好的地方,往往會讓你發現更多好的東西。
反義句式就是:
假如你在廚房里發現了一個蟑螂,那么你會發現更多。
我無意贊美一個異國的陌生城市。看著這里街頭古舊建筑時,我會想起多年前去過的某個徽派的古村落。
姑且讓我們說回主題:
為什么好的往往會更好,差的往往會更差?
這是因為:
和一個好的人在一起,待在一個好的地方,你發現更多好東西的概率會更大。
所謂選擇比努力更重要,說的就是:
選好人,你就不用太費勁去操與人有關的操不完的心;
選好地方,這個地方就會持續不斷地滋養你。
好的機會,是那種能夠給你帶來更多機會的機會。
好的選擇,是那種能夠給你帶來更多選擇的選擇。
這就是我對決策(包括“選擇”)的定義:
此刻,為未來作出一系列下注,以實現“一生持續滿足”的概率最大化。
二
說起決策,想和你分享一個消息:?????
我在得到App的課程《決策算法100講》上線了。
這是繼《人生算法》之后,我和得到的再次合作。
決策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選擇的人生道理到處可見,《決策算法100講》有何不同?
1、我將和你分享一個原創的“EKB決策算法”框架。
2、帶給你一場跨學科的知識融通的嘗試,讓概率論、行為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多個學科中最重要的思維模型,成為你的決策資源。
3、和你一起直面人生最重要的那些決策難題,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新思路。
傳統的決策,討論的是那些按部就班的決策步驟,例如--怎么界定問題,怎么評估選項,怎么作出決定,怎么復盤等等。
然而,我們早已從決定論的時代,進入了概率論的時代。??????????
現實中,決策和選擇,對我們每個人最大的挑戰是:??
如何應對不確定的世界?
如何面對不確定的人性???
長久以來,關于決策能力,人們一直停留在因果論的時代。
然而,現實生活是非線性的,并不是因果分明的。
付出未必有回報,努力也可能失敗,善因甚至有惡果。
傳統的理論,已經不能幫助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里,做出長期有利的選擇。
問題出在哪兒?
三
傳奇大師埃里克說過一位德州撲克高手的故事。
這位老兄開口就問別人:
“撲克的目標是什么?”
對方回答:“有的人說是‘贏牌’。他回答說不對。
對方又答:“有的人說是‘贏得很多底池’”,他還說不是。
接著,這位高手說了一段精彩的話:
“撲克的目標是做正確的決定。”
埃里克評價道:“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看待撲克的方式。”
以上對話,揭示了一個決策的真相:
好的選擇,未必直接帶來好的結果,而是帶來:
更大的被機會選擇的概率。?
選擇的后面,對應的不是結果,而是結果的可能性。這不是一個確定值,而是基于概率的期望值。
假如選擇背后對應的是結果,那么,選擇的意義可能就失去了。 例如,從商業的角度,這個“確定性”的選擇權利,成本很快就被人抬到 沒有利潤。 現在,你在玩兒一個有利的硬幣游戲,猜中后的賠率是10倍,這種機會當然要拿著臉盆去接。
但是,即使賠率如此誘人,猜中概率也高達50%,你也做出了下注的正確決策,但你依然可能會輸。
你做出了選擇,對應的并不是結果,而是被選擇,被隨機性選擇。
就這個你下注了的硬幣而言,拋出后對應的是概率各為50%的兩種可能性,其中只有一種是你想要的。 選擇之后,等待“被選擇”。 即使你做了正確的選擇,也可能落在不利的結果里。
這并非隨機性對你的懲罰。~因為隨機性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對你表達愛。 所以,某個結果,即使是“正確”的,也不能真正解釋“選擇”。
我們要用這個結果,以及盡量多可能性的結果,來描述“選擇”之后的“被選擇”之概率描述。 一旦理解了這樣一種機制,我們就會跳出對“因果”的沉迷。~因果敘事,熱衷于邏輯鮮明、故事動人的前因后果。
這就是為什么說“撲克的目標是做正確的決定。”
正確的決定,短期內未必有正確的結果;但是長期看,二者是一致的。???
短期看,結果經常取決于運氣; 長期看,正確決定等于結果。
所以,類似于德州撲克這種基于概率的多次決策組合,最終決定贏錢輸錢多少的,是持續做正確的決定。
長期看,正確的決定=賺很多的錢。
而人生,正是由一連串的選擇和被選擇構成的。
四
決策的使命是,面向不確定性的未來,在此刻分配你人生當中的資源,以實現“人生持續向好”的概率最大化。
這里有三個要點:
1、因為決策的目標是“未來持續向好”,所以決策算法需要衡量“收益和風險”。
2、因為決策總要投入本錢和資源,所以決策算法需要科學計算“資源投入的比例”。
3、因為決策總是條件不足的,需要邊瞄準邊射擊,所以決策算法需要能夠持續迭代。
要滿足決策算法的這三點要求,有一門學問可以很直接地派上用場,那就是:概率論。
概率論的核心,就是量化地分析各種不確定性,最適合作為決策算法的基礎。
但是,光有概率論還不夠。決策還涉及到人與人的博弈,涉及到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因此博弈論、行為經濟學等學科的知識,也需要拿過來。
說了這么多,你一定想問,那怎么形成自己的決策算法?在這門課里,我想帶著你用100講的篇幅,4個多月的時間,系統地嘗試一次。
我會怎么講這門課?具體來說,分成三步:
第一步,我想給你分享一個我自己的決策算法框架。
我的這個決策算法包含三個層次,正好對應前面提到的三個決策難題:
第一個層次,是計算期望收益。
我們做決策,首先要綜合評估每個選擇的潛在收益和風險,而不是單憑自己的感覺。
第二個層次,是決定下注的比例。
這一點很多人容易忽略。決策明不明智,取決于投入產出比。我們要學會如何聰明地分配資源,一步一步地投入,追求長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要么一把賭上了身家性命,要么過于保守,錯失機會。
第三個層次,是反饋迭代。
這是我們面對不確定性時的最好方法。在決策時,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開放和好奇心,根據新信息調整判斷,持續優化自己的決策,而不是總守著過去的偏見。
這三個層次背后,也高高矗立著決策領域重要的三個“硬核”理論:
期望值,凱利公式,和貝葉斯定律。
所以,這套決策框架,我也把它叫做EKB決策算法,E、K、B。就是取自這三個理論的英文單詞首字母。
這三個決策層次,可以借用尼采關于人的精神發展的三個階段:駱駝、獅子和嬰兒。
第一層次的期望值,對應著駱駝,象征著決策的理性和責任;
第二層次的凱利公式,對應著獅子,象征著決策的勇敢和智慧;
第三層次的貝葉斯定律,對應著嬰兒,象征著決策的初心和成長。
這三個層次,在決策過程中相互配合,形成一個相互補充、循環遞進的整體。
有了決策算法,我們就有了一個理性思考的框架。
但這還不夠。我們前面反復強調了,做決策最難的,是在信息不足、條件不夠的情況下,投入你的籌碼。
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我們無法改變。但還是可以盡可能地為自己提前儲備一些思考模型和通用常識,來輔助我們做決策。
所以,第二步,我想帶給你一場跨學科的知識融通的嘗試,讓概率論、行為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多個學科中最重要的思維模型,成為你的決策資源。
前面提到了,決策天然是一門跨學科的學問。因為決策面對是整個不確定的世界和不確定的人性,這是決策最大的難點。
幸運的是,包括金融學、行為經濟學以及物理學、信息論,各個學科對于世界與人性的不確定性,早已有了深入研究,總結了很多思維模型,你完全可以拿來就用,大大提升你的決策效率。
不過老實說,在這方面,我還有一點小野心,我希望在決策這條線索的牽引下,能跟你一起找到這些跨學科知識在底層上的某些相通之處,更加理解這個世界的本質。
這份探索與思考的樂趣,希望能跟你一起獲得。
第三步,決策是一種實踐的藝術,我也會帶著你,去直面人生最重要的那些決策難題,希望能夠給你一些新思路。
比如,怎樣配置資產更有機會實現財務自由?
比如,怎樣決策創業更有可能成功?
比如,怎樣決策更有機會找到一個適合的人生伴侶?
這些難題,也許你在別的地方已經聽到過很多答案。但在這門課里,當你把它們代入一個綜合的思考框架,或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視野。
同時,我也希望通過這些真實難題的演練,幫你更好地掌握這套算法,有能力去應對未來更復雜多變的決策。
五
你生而擁有選擇權。
很多時候,我們不會選擇,害怕做決定。
《決策算法》不是讓你做決定時不害怕,而是助你在害怕的時候。也能夠做出理性的決策。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 它指的是: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因為,無論你現在的處境有多糟糕,你其實都有選擇權。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很多人深陷于糾結和內耗之中。
面對職業、感情、生活等各方面的抉擇,許多人總是遲疑不決,感到疲憊和焦慮。
他們將這種困境歸因于性格弱點,認為自己優柔寡斷、抗壓能力不足。
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內耗,源于缺乏有效的決策能力。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選擇的結果——從選擇就讀的學校、職業發展路徑,到投資理財和生活方式的規劃,無不依賴于決策的智慧。
在電影里,超級英雄能夠通過超能力,在平行宇宙里自由穿越。
在現實生活中,未來的可能性,其實就是一個個平行宇宙。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來實現穿越。
這是非常有趣的隱喻:
選擇,或者決策,就是每個人的超能力。
人生的重點,不在于你現在落在哪個平行宇宙,而是你依然有跳躍到另一個平行宇宙的激情,以及選擇去哪一個平行宇宙的智慧與勇氣。
“平行宇宙中你有無數個可能的路線車次。選擇,是你要換乘另一列通往自己向往之地的車次。”
選擇令人困惑,決策讓人恐懼。 但選擇和決策,是每個生命最大的禮物,我們也因此而存在。
為什么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是因為:
選擇,是指要做正確的事情;
努力,是指把事情做正確。
假如你選擇做對的事情,選擇和對的人在一起,選擇去一個對的地方,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這時候,你會更愿意努力,并且樂在其中。
巴菲特說過:
“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成功,并不需要頂級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內幕消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系作為決策基礎,并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系造成侵蝕。”
決策算法這門課,希望能夠幫你建立一個這樣的體系。
也許你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過去無論成敗,都不能定義你。真正能夠定義你的,是你此刻的決策。
你想要去哪兒?
你期望過一種什么樣的生活?
你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勇敢地做出你此刻最該做的那個正確決策,別在意短期的成敗。做完一個決策,再做下一個。
慢慢地,你就會發現自己不僅會成為“想要成為的人”,而且也過上了心底一直想要的那種生活。你真的在逐漸掌控自己的命運。
一個掌握決策能力的人,能夠如駱駝般承擔責任、如獅子般果敢前行,如嬰兒般保持初心。
愿你能擁有這種主導人生的“超能力”。
我的這門新課,現在已經加入雙十一的預售,歡迎你提前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