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真理是丑的”
很多人不知道,《邊水往事》是真人真事。
“但拓看到猜叔過來,站起身來想要交談,被猜叔按了回去。猜叔拍了拍但拓的肩膀,我以為猜叔要說話的時候:
他用右手捂住但拓的嘴巴,左手從腰間掛著的牛皮刀套里抽出一把匕首,直接對著喉嚨,從左往右滑過,尖銳的利器把皮膚切割出一條細小的裂縫。我的腦子還沒反應過來,鮮血就從里面噴射而出……”
這是但拓被殺真實的一幕,遠比電視劇血腥、暴虐、無情,甚至有幾分荒誕。
它才是沈星連夜逃出金三角的真正原因。
看過電視劇的人里,只有少數人知道,《邊水往事》還有本“原著”,就叫《邊水往事》。他們想當然地認為,《邊水往事》是一本“小說”。
實際上圖書分類里,清清楚楚地寫著:紀實文學。
當然,圖書確實是改編的,書比電視劇殘酷,而真實世界又比書更殘酷。這里又有一部分人以為,書是根據作者沈星星真實經歷改編的——
實際上,這本書是根據天才捕手計劃2018年的推文改編的,而這些推文,是沈星星的親述,你可以認為,它的每一個細節都是真的!
因為天才捕手計劃,是一個只做“口述真實故事”的媒體品牌。
而沈星星的金三角系列,是這個年輕的文字品牌刊發的第一個真實故事。
我看有不少人都在找劇里隱藏或沒講的X個真相,但真正能夠循著線索找到“真相”的,是極少數人。
真相,注定是只能被少部分人看到的。
猜叔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他比想象更陰狠毒辣,人情味只是“偽裝”。
“我坐在但拓的正對面,看到血液凝聚成一股股血柱,朝我沖過來”
“血液并沒有濺到我身上,只是全部濺在了我的碗筷、酒杯上”
“我的眼前一片紅色,第一次體會到,原來眼睛也可以聞到臭腥,感到粘稠”
這是目睹但拓在眼前被殺的一刻,沈星星所感受到的一切。
他掃視一眼桌上的眾人,有人還在拼命吃菜,劃拳的還在劃拳,拼酒的還在拼酒,“大家神色平常”。
在電視劇里,但拓被割喉是故事的尾聲,但拓的死甚至有“英雄就義”的意味,而猜叔殺他,更是“有情有義”:
不忍他被折磨,給他留個全尸,因為交給毒販就會身首異處。
但拓的死,是貫穿整部劇的“沈但CP”最殘忍的結束。
在電視劇里,但拓對沈星愛護有加,簡直把他當做了自己死去的親弟弟。
但在真實故事里,這一幕被沈星星記錄在第一篇文章里,它發生在一場“慶功宴”,全場氣氛最祥和之時。
它才是沈星逃出金三角真正的內心驅動:
求生。
沈星星和但拓并沒有太多交集,更沒有深厚感情,但猜叔的“殺雞儆猴”,卻起到了“兔死狐悲”的效果。
它最直觀地告訴沈星星,如果再待下去,他會有什么下場。
他不僅親眼目睹了但拓從準備跟猜叔打招呼到成為一具尸體的全過程,而且這一切就發生在他正跟前,他是最受沖擊的一個。
“但拓的眼睛還睜著,雙腳雙手還在抽動”,猜叔終于把手松開,“但拓的腦袋落在桌面上,彈了兩下,發出咚咚兩聲悶響”。
剛殺了人,猜叔甚至還想用但拓的頭發擦掉刀上的血跡,沒想到匕首太鋒利,花開了頭皮,匕首變得更臟了。
“猜叔很生氣,踹了一腳但拓的身子,把匕首放在但拓上的衣服上擦了擦,才總算擦干凈。”
他的心得多狠,才能這么滿不在乎,心腹的死?殺人比殺雞還干脆利落,面不改色,更顯示他的權力和冷酷,他手上指不定有多少條人命!
相信看了這些文字,完全能理解沈星星當時的內心沖擊該有多大!
因為震撼過大,他已經呆了,反而顯得一臉平靜,被猜叔夸獎。
猜叔“滿意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對我笑道,很不錯”,然后就回位重新招呼大家吃飯了。
“這種漠視生命的感覺,讓我懷疑是不是自己太敏感,其實這才是金三角的常態”。
沈星星是一個來自中國的高考落榜生,相信任何一個在中國長大的少年都不會認為這是正常,是“應該的”。
沈星星整夜都睡不著,腦子里全是但拓臨死前睜大雙眼看他的畫面。
很難說,猜叔到底是不是故意的,給他看。
但沈星星終于意識到,他不是“罩著自己”的親切長輩,而是隨時能要自己命的當地大佬。
已經存下幾十萬的沈星星,終于萌生了退意。
在劇中,沈星的逃跑有點“突兀”,他可是在舅舅拖著他回去的情況下,非要留下來,理由還是“要給猜叔還錢”……
失去了“親眼看猜叔殺心腹”這個強動機支撐,沈星的“逃跑”顯得有點始亂終棄。
而猜叔暗地里放他走更是侮辱智商——
實際上,沈星星逃回大陸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公安局自首(舉報),把猜叔給“賣了”。
舉報即是自保,也是他找回正義的關鍵一步——
但對猜叔來說,這可是要命的“背叛”。
正與邪,勢不兩立。
事實上,猜叔對沈星星的逃跑非常生氣,要找人弄死他。
電視劇還是把真實世界的利益斗爭美化了,為了過審只能“瞎編”。
它把猜叔塑造成一個亦正亦邪的人物,而實際上猜叔可不是什么好人。
他是真正能在金三角生存下來的大佬,大佬都是狠角色。
金三角從來都不是傳說
它真的吃人。
其實我剛聽說《邊水往事》的時候,并不知道它就是我四年前看的《逃離金三角》。雖然評價頗高,但一看故事類型,我就沒興趣了。
直到我意外得知,這部劇是“天才捕手計劃”的。
這讓我大吃一驚,這個只講述真實故事的公眾號,我可太熟悉了。這是我懷孕生子產后抑郁后唯一還會看的公眾號。
說一個冷知識:
抑郁的人,是不看電視劇電影的,因為情感系統被抑制了,投入不了。
所以原本非常愛看電影的我,一年都看不了一部。但是剛生完孩子,整天無聊,我喜歡刷知乎,知乎里有很多原創故事。
我就是這樣遇到了天才捕手計劃,它的故事十分符合我的口味,作者都是現實世界中真正的刑警、法醫、痕檢、律師。
那段時間我迷上了各種各樣的兇案,以及這些特殊工種追尋真相的過程。
在人無欲無求的時候,大概只有懸念才能調動閱讀欲望了。
一開始沈星星的《逃離金三角》我并不愛看,我對金三角不感興趣,那里原始,黑暗,血腥,漠視法律和秩序,完全由暴力和金錢統治。
血液,情欲,貪欲,這些不是我感興趣的元素。
當時我最喜歡看的是刑警趙趕鵝的《身邊的陌生人》,但《逃離金三角》是天才捕手計劃刊發的第一個故事,第一個故事就足夠炸裂。
它天生擁有影視化的潛質,因為它恰好是這樣一個故事模型:
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獨自踏上探索未知世界的旅程,通過他這雙外來者的眼睛,我們眼前徐徐展開一個陌生國度的風土人情、人際糾葛,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鮮與陌生,但又有普世的人性。
這一切都是真的,而真實永遠比編造更能直擊人心。
好故事是非日常的,稀缺的,發公眾號、出書、改編成電影順理成章。
這就是《邊水往事》的來歷。
得知這部劇的背景,我第一時間找了免費資源一口氣看完了24集。
果然影視還是更直觀,給人的視覺沖擊力更大。
以至于到現在,我腦海里還是突然會浮現一些畫面,還有那首魔性的“Get some money~make some money~”,簡直洗腦。
這兩年我的記性奇差,大部分電視劇看完我就忘了,但總有一些東西,它是穿透人性的,你想忘也忘不了,比如那浸泡著人血的鴿血紅。
比如王安全蜷縮在樓梯拐角,那仿佛下定了某種決心又落寞的表情。
比如那個因為賭石而傾家蕩產的瘋子,那凄慘的下場。
我之所以喜歡看真實故事,就是因為只有在我知道這一切都真實發生過,才足夠震撼。
電影的血腥、暴力、殘虐、黑暗,你之所以能承受,是因為它們是“想象”,你就會隔著一層保護層,因為在想象的世界,什么都可以發生。
大部分人是沒有直面真實的能力的,就像在現場親歷但拓割喉,卻能載歌載舞的人,都不是正常人,他們不能從同類聯想到自身。
沒有一個真正的人,能對作者的真實描述無動于衷。
只有看了這些描述,才能理解沈星星為什么要逃。當時的沈星星,不過20歲。他已經攢下幾十萬,這對一個年輕人來說,不少了。
血腥、暴力與生死,這都是能快速讓人成長的東西,歸來已不是少年。
7年后,沈星星年近30,他才有勇氣重新講述這個故事。
他早已告別“金三角”時期的自己,但他一定忘不了金三角——
忘不了那些刻進他生命里的獨特經驗,就像我們也忘不了那些電視劇刻進我腦海里的畫面,通過《邊水往事》書或者影視,我們間接獲得了他者的經驗,彌補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一角缺失的認知。
希望那樣的金三角,永遠只是個傳說。
文字丨火羽
圖片丨網絡
感謝閱讀,求個愛心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