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局勢緊張之際,韓國突然聲稱1.2萬朝軍入俄,將前往烏克蘭參戰,可信度有多大?不到24小時,11國啟動對朝監控機制,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進入10月后,半島局勢可以說到了近幾十年來最緊張的時期。先是韓國無人機滲透到朝鮮首都平壤,引發朝方強烈反應,不僅下令部隊進入射擊狀態,還炸毀了連接韓國的道路。隨后,韓國軍隊進行開火回應,朝鮮則宣布2天內國內報名參軍人數高達140萬人,局勢一觸即發。不過,朝鮮炸毀的是自己境內的道路,韓國的開火舉動也是在境內,這說明雙方都不希望沖突爆發。
但在這種背景下,一個意外的情況出現了。在當地時間10月18日,韓國總統府宣稱,在今年8月,朝鮮就派兵進入俄羅斯。而在10月,韓國商用衛星更是拍到“亞裔面孔”士兵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伯力、雙城子等地集結。而且,俄羅斯還出動了4艘登陸艦進入朝鮮海域,疑似進行士兵運輸任務。韓國情報機構國情院則進一步證實,有約1.2萬名朝鮮士兵已經入俄,將前往烏克蘭前線參戰。
但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境內本來就有大量亞裔民族,比如朝鮮族、韃靼族、布里亞特族等。尤其是布尼亞特人,他們是蒙古人的一支,隸屬黃種人西伯利亞類型,有很明顯的東亞人特征,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都有分布。隨著俄烏沖突進行,很多來自西伯利亞的俄軍也被抽調到前線,他們當中的亞裔面孔占比很高。因此,韓國直接以“亞裔面孔”斷定朝軍入俄,主要目的是把俄朝深度綁定,炒作“俄羅斯與朝鮮軍事結盟”。
韓國此時炒作“俄朝結盟”,又有什么目的?有分析指出,早在4月30日,聯合國安理會的朝鮮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就解散了。然而在半島局勢持續緊張之際,韓國、美國等11國發聲,表示他們將啟動新的多國對朝監控機制。顯而易見,有分析指出,韓國突然聲稱朝軍入俄,就是制造“朝鮮參與俄烏沖突”的借口,聯合西方盟友加大對朝制裁力度。
那么,如果11國啟動對朝鮮的制裁,會給半島局勢產生怎樣的影響?從所謂“制裁監督機制”的情況看,他們主要作用有兩個,一是公開暗中違反制裁的情況,二是對違反制裁的行為進行遏制。因此,這套機制想要真正落實,必須滿足兩個前提,那就是查得到和管得了。有美國強大的情報體系,以及西方的“輿論霸權”,11國在“查得到”方面難度不大。但在“管得了”問題上,11國無法對朝鮮實施封鎖。而且,西方已經與俄羅斯翻臉,想要遏制俄方接下來的行動,也是不現實的。因此,這個機制的象征意義更大。
而從側面看,美韓等11國準備加大對朝制裁,也說明他們不想在軍事方面有更大的動作,因為這會讓半島局勢進一步升級,使得局面無法被控制。對韓國來說,他們的核心地區距離“三八線”太近,一旦沖突爆發,必將遭到朝鮮的密集遠程火力打擊。美國則深陷俄烏、巴以兩場沖突,因此只想挑動半島局勢,但不希望自己被卷入沖突。這些情況,使得半島局勢進入“危險的平衡”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