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若問南宋最完美的武將是誰,那答案一定一定是民族英雄岳飛。而要問南宋最完美的文臣是誰,可能就眾說紛紜了。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眾多文臣要選出個品行能力政績俱佳的還真難找,尤其是在南宋那個奸佞橫行的時代。
但越是時勢艱難,越能顯現一個人的風骨和能力。南宋文臣中確有一人堪稱完美,文能提筆,武能鎮邊,既有政績也有軍功,而且德行俱佳,不貪無私,一心憂國憂民。此人便是南宋南海郡公、清獻公崔與之。
崔與之出生于廣東,自幼家境清貧,卻立志報國??贾羞M士后入朝為官,曾在地方任職,也曾是朝中重臣,甚至還曾在抗金前線練兵主導軍事。在地方任職政績斐然,在朝中則舉賢任能,力主先練兵固邊防后北伐的策略;在淮東和蜀中任職時則鞏固邊防訓練精兵,多次打退金兵入侵,以致后來金兵不敢再犯。
政治上,崔與之有能力有政績,有眼光有謀略,幾乎可算是完美的人臣。而德行方面也無可挑剔,舉賢不避親仇、為官兩袖清風、愛民如子、清風高節,一生無一污點。
在文學和學術方面,崔與之詩詞文俱佳,他的詞風格豪放直追辛棄疾,被稱為“粵(廣東)詞之始”。而他學術造詣也很高,被稱為“嶺南儒宗”,所創的“菊坡學派”被認為是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學術流派,實現了儒家最高榮譽:立德、立功、立言。
可以說,崔與之的一生確實做到了其座右銘所言:“無以嗜欲殺身,無以貨財殺子孫,無以政事殺民,無以學術殺天下后世!”。如此風骨,足以當得南宋第一文臣!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便是崔與之的一首詞作——《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題劍閣
南宋·崔與之
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亂山極目無際,直北是長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天道久應還。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老來勛業未就,妨卻一身閑。梅嶺綠蔭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
崔與之的詞開“粵詞之始”,詞風雅健而豪放,其豪放處直追辛棄疾,悲壯處不輸陸游,都有著同樣的憂國憂民和壯志難酬。這首《水調歌頭·題劍閣》是他鎮守四川時登臨劍閣北望中原時感慨而作,也是其代表名作。
此詞開篇一句氣勢就極為雄壯:“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詞人立馬劍閣,鎮守蜀中,所望的卻是“直北是長安”。自古北望長安皆愁目,何況南宋時長安早已淪陷敵手,更添憂愁悲憤。
緊接著“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邊鋒鏑”概括了自北方淪陷后中原百姓百年悲慘遭遇,戰亂頻仍,水深火熱。而依據“天道久應還”筆鋒一轉,言苦難將盡。這是詞人對蕩平胡虜收復河山的期望和自信。收尾處“手寫留屯奏,炯炯寸心丹”表達出自己憂國憂民的壯懷激烈。
下闋過片氛圍卻轉為惆悵慨嘆:“對青燈,搔白首,漏聲殘”,青燈殘漏下,白發搔首,嘆自己老驥伏櫪“勛業未就”,卻被閑置蜀中,壯志難酬?!懊穾X綠蔭青子,蒲澗清泉白石,怪我舊盟寒”兩句筆鋒又是一轉,描寫家鄉風光,怪自己昔日功成身退歸隱田園的“舊盟”落空。讀來看似閑適之語,實則從反面反映出詞人的拳拳報國之心。而結尾則表明舊盟落空的原因:“烽火平安夜,歸夢繞家山”,烽火未平怎能歸去!字里行間盡是報國之心,令人回味不盡。
此詞風格蒼涼沉郁,豪放處慷慨激昂,熱血沸騰,且寄寓深遠,將詞人內心深處憂國憂民、壯志熱血和悲憤不平表達地含蓄而淋漓,可謂直追辛棄疾陸游。后世詞壇稱贊曰:“此詞豪邁,何減稼軒!”
↓↓↓更多唐風宋韻,關注讀書狗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