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正式進入有記錄以來的第25個極大期。
太陽活動極小期(左)和活動極大期(右)期間表面黑子數量的比較。NASA / SDO
10月15日,NASA和美國海洋大氣局(NOAA)、國際太陽周期預測小組宣布,太陽活動正式進入了有記錄以來的第25個極大期。
太陽磁場的活躍度會發生周期性波動,這種波動會導致太陽活動強度,比如耀斑和黑子出現的數量,以及日冕物質拋射事件發生的頻率,也發生周期性波動。這種波動大約每11年會發生一次。每隔大約11年,太陽的活動會達到一次高峰,或稱極大期;進入極大期之后,太陽活動會逐漸向低谷,或稱極小期回落。
太陽活動進入極大期之后,太陽的磁極會發生翻轉,太陽的活躍度會達到這一輪周期中的頂峰,變得喜怒無常,動不動就爆發。
科學家通常會通過監測太陽黑子,來確定和預測太陽活動和太陽活動周期的進程。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較低的區域,通常出現在太陽磁場磁力線的匯集處。在太陽表面的活躍區內,最容易看到的部分就是黑子。它們是強大和復雜的磁區,是太陽噴發的源頭。
研究人員表示,在太陽活動極大期期間,太陽黑子的數量,以及太陽的活躍度都會上升。科學家會利用這個機會來研究這顆距離我們最近的恒星,但同時它也確實會給地球乃至整個太陽系帶來實質性影響。
太陽活動會對空間環境產生強烈影響,形成所謂的空間氣象。比如它會影響人造衛星和宇航員,以及通信和導航系統,乃至地球上的電網。在太陽活動最強烈的時候,空間氣象事件會變得非常頻繁。最近幾個月以來,太陽活動已經導致極光的可見度,以及人造衛星和基礎設施遭受的沖擊度上升。
今年5月,一連串的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事件,將大量帶電粒子拋向了地球,引發了近20年以來最強的一次地磁風暴,其引發的大規模極光爆發,可能是500年以來最強的一次。
研究人員稱,宣布太陽活動進入極大期并不意味著此刻它的活動就處于頂峰。太陽活動何時達到頂峰,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確定。其原因在于,只有當太陽活動達到頂峰,并經歷了持續衰退之后,科學家才能夠確定。
但是科學家已經確認,過去兩年可能已經是太陽活躍期的一部分。因為在此期間,太陽黑子的數量一直很多。而在太陽活動衰退之前,太陽活動極大期將會再持續大約一年,然后逐漸向活動極小期過渡。
天文學家自1600年代伽利略以來一直都在對太陽黑子進行監測。不同的太陽活動周期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有的極大期太陽活動強度高,但持續時間短;而有的極大期太陽活動強度不是那么高,但持續時間卻長。
研究人員稱,太陽在進入第25個太陽活動周期后出現的黑子數量已經略高于科學家的預測。但是除了極少數個例,風暴的規模卻并不比最高預測大。
到目前為止,本輪周期期間,太陽表面出現的最強耀斑為X9.0級。在極大期期間,可能還會出現更多的太陽風暴和地磁風暴。因此在未來幾個月內,人們可能還會有機會看到極光,當然也有可能會繼續受到地磁風暴的影響。此外,盡管概率較低,在太陽活動的衰退期內,仍有可能發生較強的太陽風暴。
參考
NASA, NOAA: Sun Reaches Maximum Phase in 11-Year Solar Cycle
https://science.nasa.gov/science-research/heliophysics/nasa-noaa-sun-reaches-maximum-phase-in-11-year-solar-cycle/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