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公安部、應急管理部等多部門,對最新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進行公開征求意見,將于10月19日結束公示。其實這次的“新國標”修訂的標準,旨在提升電動自行車產品的安全水平,促進行業的規范化發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整體對行業廠商和用戶有較大利好,但仍有限制之處,電動車觀察員將在本文理性解讀關于新國標的革新之處和限制。
1、不再強制安裝腳踏騎行裝置。也可以說是取消腳蹬,不僅節約了原材料成本,也提高了安全性。
2、將使用鉛蓄電池的整車重量限值由55kg放寬至63kg。從續航角度來看,安裝鉛酸電池的電動車從原來的55公斤放寬至63公斤,可以裝載更大一定容量的電池,提高了續航里程,便利消費者使用。
3、車輛尺寸維持不變但鼓勵安裝后視鏡。并且后視鏡不計入整車寬度,具體由廠家視情況決定,但對整車尺寸的限制也制約了國標車帶人載物的可能性。
4、完善了電動自行車所用非金屬材料的阻燃要求。對與電池直接接觸的非金屬材料、電氣回路、電氣部件及導線等關鍵部件的阻燃性能有嚴格限制,降低了火災事故風險。
- 限制塑料材質的部件總質量不應超過整車質量的5.5%,也就整車全部塑料件最高不超過3.465kg,雖然有助于阻燃安全,但也制約了小包車的發展。
- 電池組只計入電池組的外殼等封裝材料,電池外殼、電池模塊/模組外殼不計入。大家知道電動車塑件是非常多的,這樣的限制或許會增加電控、電池組系統塑件的保護難度。電池組外殼對于防水、防塵、減震等用車安全都至關重要,電動車觀察員建議鋰電池組塑件應單獨規定,不計入塑件比例。
- 新國標中泡沫塑料類非金屬材料平均燃燒時間和平均燃燒高度按照GB/T 8333(硬質泡沫,用于建筑、機械、汽車)進行試驗,也就是說電動自行車座墊將會執行這一標準,而要滿足GB/T 8333燃燒要求,可能會犧牲掉電動車用戶的騎行舒適度,建議采用GB/T 8332(塑料泡沫,用于包裝、玩具、床墊)進行試驗。
5、防范非法改裝行為。明確了電動自行車控制器、蓄電池、充電器應具有互認協同功能,從技術上增加篡改難度,優化了電動機額定功率和最高轉速的測試方法,減少超速引發的交通事故。
- 限制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km/h,但最高限速維持不變,在城鎮化建設加快、通勤半徑增加的大勢下,延長了電動自行車在路上騎行時間,其實也是一種安全隱患。
- 限制電動機的輸出功率≤400W,雖然安全,但是存在動力不足的問題,特別是在一些城市陡坡以及云貴川等高原地區,坡度往往超過8%甚至更高,這對大部分使用新國標的女性群體或者寶媽群體都是非常不便的。建議適當放開電機輸出功率,以確保實際需求。
6、增加了北斗定位、實時通信功能。動態安全監測,提高車輛安全性。方便用戶實時了解電動自行車關鍵安全信息,并對車輛異常情況進行識別,必要時可通過通信網絡發送報警信息,也奠定了國標車更智能化的發展方向。
綜觀這一次修訂的新國標內容,顯著提升了安全指數,增加了續航里程,減少了無關緊要的指標,但客觀來說還是偏于保守。而且未來嚴格執行的新國標之后,追求體驗感和動力、速度的用戶將轉向電摩。
眾所周知,電摩一直是電動車企業的利潤重心,由于采用機動車管理辦法,手續繁雜,很多用戶望而卻步。一旦這一次新國標執行,至少十年內管理不會松懈,那么電摩或將迎來新增速。電動車觀察員認為,行業產品將面臨兩大發展趨勢,那就是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和高速電摩齊頭并進,小包車和電輕摩都會受限。
“新國標”正式發布之后,會給予生產企業6個月的過渡期,用于設計、生產新產品。此外,還多給了3個月的銷售過渡期,便于商貿流通企業消化按照老標準生產的庫存車輛,在這一過程,或許也是廠商的發展新機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