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逼妻子打胎離婚,她去世后,墓碑上留的四個字是最大的嘲諷
民國時期,是新舊思想交織的時候。新思想給國人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一些人想擺脫很多束縛,比如說包辦婚姻。他們向往自由的愛情,但骨子里又還存在著“父母之命不可違”的觀念,不得不接受包辦婚姻。因此,誕生了很多怨偶以及不幸福的婚姻,張幼儀和徐志摩的婚姻就是最好的例子之一。
徐志摩家是江南有名的富商,他從小就過著公子哥生活,后來還到上海接受先進的教育。而張幼儀家是從政的,有著龐大的政治經濟地位。兩家聯姻,對誰都好,但他們卻忘了尊重當事人的意見。徐志摩第一次見到張幼儀的照片時,這樣評價張幼儀——鄉下土包子。兩人的婚姻,是雙方父母包辦的,當時張幼儀才15歲,還在上學。父母訂下婚約后,她不得不輟學,然后嫁人。
不管是婚前還是婚后,徐志摩從來沒有正眼瞧過張幼儀,除了必要的交流外,對她不理不睬。若不是為了遵從父母想抱孫子的意愿,他可能都不會碰張幼儀。1918年,張幼儀生下長子不久,徐志摩就離開了妻子和孩子,到歐洲留學。在歐洲,徐志摩遇見了才女林徽因,并墜入愛河。這一切,張幼儀都不知道。
1920年,徐志摩迫于張家的壓力,不得不把張幼儀接到身邊一起生活。他一邊與林徽因談戀愛,一邊和張幼儀在一起。沒過多久,張幼儀懷孕了。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他逼妻子打胎以及離婚。張幼儀不同意,他便一走了之,將其一人撇在沙士頓。徐志摩的行徑,是渣男無疑了。張幼儀沒有辦法,只得向二哥張君勱寫信求救,最終在柏林生下了次子。1922年,徐志摩和張幼儀的這段婚姻走到了盡頭。
離婚后,張幼儀在家人的幫助下,先是讀書充實自己,后自己做事業,成了一個女強人,是中國第一個女銀行家。她在生意場上混得風生水起,一時威風八面,而徐志摩卻在1931年因飛機事故遇難。張幼儀一直沒有再婚,直到孩子們都長大成人。解放前夕,她去了香港。在這里,她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鄰居中醫蘇紀之。張幼儀在征得孩子們的同意后,于1953年和蘇紀之結婚。
對張幼儀來說,前夫徐志摩的行為,嚴重傷害了她。臨終前,她囑托兒子在自己的墓碑上留下4個字:蘇張幼儀,這代表她已經是蘇家人。很多人說,這4個字對負心漢徐志摩來說,是張幼儀報復他的最好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