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第一大將粟裕:孟良崮戰役殲敵32000人,絕不虛報、瞞報!
一支優秀的部隊,必須要令行禁止,既敢打硬拼,有榮譽感,又不爭功諉過,具有高度負責的精神!
“戰圣”林彪帶兵,那是帶出了一支精神飽滿、所向無敵的部隊,當年在東北戰場,曾傳唱一首歌叫“我們是林彪的兵”。不過,人家林彪是東野的一把手,有權威既應該也是自然的。
而“戰神”粟裕就不同了,他是副司令員,曾是華東野戰軍的代司令、代政委,但是,畢竟上面由陳毅司令員罩著,在這種情況下,要樹立一線軍事指揮員的強大權威,就需要大家都服氣的指揮藝術,以及嚴厲的“領兵術”。
以孟良崮戰役為例,為了制造這一“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局部兵力占優的戰機,在總體兵力和態勢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就要靠高超的戰役技巧調動敵人,就像當年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時把國民黨追兵玩得團團轉一樣。
可是這樣一來,就需要有些部隊多跑路,制造假象。不過,戰爭期間,為了保密,只需要部隊執行,并不能告訴官兵們緣由。如此,就可能在部隊指戰員中產生一些“不理解”情緒,甚至是“反對”的聲音。
紅軍“四渡赤水”期間,林彪就曾經質疑毛澤東主席讓紅軍跑的路多,因為心疼紅軍戰士天天走上百里路,部隊都快累垮了,就提出讓彭德懷出來指揮。孟良崮戰役期間,許世友也曾摔了粟裕的電話,說“你們高層參謀動動筆,下面戰士跑斷腿”。后來是陳毅一句話把少林悍將許世友的“牢騷情緒”給堵了回去。
真理來自實踐。粟裕是高超的戰略和戰役指揮家,從蘇中“七戰七捷”一路走來,在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編為華東野戰軍后,經過宿北戰役、魯南戰役,以及萊蕪戰役等,仗越打越順,威信越來越高,他的軍事管理才能、戰役指揮藝術和帶兵技巧得到充分發揮,有些跟不上野戰軍作戰思路和節奏的將領也地方化(譬如濟南戰役后,許世友就留任山東軍區司令員),整個部隊令行禁止,渾然一個整體。
這一點,還體現在粟裕所屬部隊對待戰果、戰績的嚴謹、認真和實事求是作風和態度上。
抗美援朝期間,曾經有個部隊的副軍長發牢騷,說下面的部隊報的戰績水分太大,幾個團隊同時攻擊一個目標,戰斗勝利報戰果時,每個部隊都把這個戰果據為己有,這樣,上面統計時,戰績就大大超過殲敵實際數量,氣得這個副軍長提出各部隊必須壓縮數字。這說明,這個部隊過去管理、作風培養有問題,從嚴治軍的方法不到位(在一些國民黨的部隊,虛報瞞報戰況、包括吃空餉成風,這是“蔣軍”的通?。?。
而粟裕的部隊則非常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還是以孟良崮戰役為例。
1947年5月16日,攻下了孟良崮,我方大勝。華東野戰軍用萬人傷亡換取殲敵3萬余人,而且這當中還包括那位著名的“御林軍”整編師長張靈甫。
可是,在打掃完戰場,各縱隊報上戰果,各路大軍正準備撤退時,粟裕發現了問題。
原來,按各攻擊縱隊報上來的殲敵數量,還差7000多人。于是,粟裕讓各部停止撤離戰場,所有部隊重新審核戰果,尤其是殲滅敵軍的數量,并派出幾路人馬沿山搜尋,一些能夠藏人的地方更不能放過。
最終,士兵們在組織兵力四處搜查的時候,在一個山溝處發現了“丟失”的那七千人,他們正在麇集在一起,悄無聲息,商量著怎么逃跑呢!
這7000人被俘獲,最終孟良崮戰役殲敵32000人,我軍取得了華東戰場的重大勝利。
這孟良崮戰役,也是一個轉折點,它標志著解放戰爭這一階段,共產黨的軍隊與國民黨軍隊攻防戰略態勢的重大變化,從此,在全國各大戰場,國民黨軍處于守勢,而解放軍攻勢逐漸展開了!
書歸正傳,倘若沒有華東野戰軍在粟裕的指揮、培養下形成的各部隊嚴謹作風,特別是嚴格的戰場統計紀律,如果像國民黨軍隊存在的那種虛報冒領、好大喜功造假之風,那這7千人,就真成了漏網之魚了!
由此說,開國第一大將粟裕的“領兵術”,高,實在是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