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原阻擊戰: 人少裝備差的志愿軍又一次靠登峰造極的戰術奪得勝利
七十年前在朝鮮戰場上的這場戰斗,無論是對中國人民志愿軍還是對朝鮮人民來講,它都有著深刻的意義。鐵原阻擊,這是63軍自成立以來遇到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激烈,最殘酷的一場戰斗,七千多名中國志愿軍的熱血灑在朝鮮的戰場上,面對敵軍數不勝數的偵察機,殲擊機,轟炸機,裝甲車,面對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王牌部隊",63軍的志愿軍戰士們勇于挑重擔,勇于打惡仗,不怕苦,不叫累,不怕孤軍奮戰,不怕流血犧牲,像釘子一樣,釘在前沿陣地上,向世界展示著我們登峰造極的輕步兵戰術,展示著我們中國人的勇敢無畏。
鐵原阻擊戰中的戰士們舉著旗,掐著手雷。
美軍在戰場上的對戰,一貫的依賴武裝力量,由于志愿軍喜歡在夜里行動,采取迂回穿插的游擊戰術,他們便也在夜里行動,并制定了一項專門針對志愿軍的"磁性戰術",一改美軍以往冒進的做法,改為聚集集中,穩扎穩打的打法,同時利用自身的裝備優勢,采取炮火猛攻,利用裝機部隊實施快速突襲,還意圖截斷我軍的補給路線,迫使我軍陷入一場消耗戰中。
鐵原阻擊戰戰士們在竭盡全力的做防御工事
當時的63軍,麾下只有三個師,187師,188師和189師,每個師只有七千人左右,包含60炮在內的各種火炮只有240炮,缺乏重裝武器,面對人數為五萬人的重裝軍團,要想與之抗衡,只有構筑強大的野戰工事,但是,工事的建造至少需要三天時間,這三天時間顯得尤為重要。
軍長傅崇碧
63軍軍長傅崇碧給189師師長蔡長元下達死命令,在前方阻擊敵人三天,為全軍構筑工事贏取時間,而留給189師構筑工事的時間只有幾個小時,來不及構建防御工事,來不及計劃戰略部署,面對比自己強大數十倍的美軍,要阻擋敵軍三天,怎么看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事關全軍安危,事關國家興亡的重擔壓在了蔡長元的身上,如果讓美軍突破了這道防線,身后的63軍就會立刻陷入危機之中,一旦敵人突破63軍陣地,幾十萬中國志愿軍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這是一場只能勝的戰爭,只許勝不許敗!
鐵原阻擊戰中的一個小分隊的戰士在奮勇殺敵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蔡長元做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部署,他將189師原地解散,編成200多個小分隊,每個分隊30人左右,分散到陣地的各個角落,就地挖掘工事,在每個要點上配備兵力火力,你可能會覺得,全師都抵擋不了美軍的攻擊,將全師分為200多個小分隊不就是更加沒有抵抗之力了嗎?其實不然,如果將189師的兵力集中于一處,確實不能抵擋住美軍的進攻,而如果將部隊打散,分布在正面25公里,縱深20公里的500平方公里的戰場上,200多個小分隊輪番阻擋,就好像200顆釘子,美軍如果直接越過這些小分隊直接向前進軍,那么這些釘子就會轉到美軍的后方,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威脅,所以美軍只有一個一個拔除這些釘子,直至沒有后顧之憂,我想要逐個拔除這些釘子,必定需要大量的時間,這樣一來,阻擊敵軍三天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后續部隊也能夠完成構筑工事的任務。
鐵原阻擊戰中的一個小分隊
這樣的作戰部署固然能夠極大的拖延敵軍前進的步伐,卻也意味著極大地傷亡,分散成200多個小分隊的志愿軍們,面對前來清剿他們的美軍,只能做出無謂的反抗,最終獻出他們的生命,那些一個一個小陣地中的志愿軍戰士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抵抗敵人前進的步伐,用自己的生命來為戰友換取珍貴的時間。
美軍在武器裝備的加持下,對志愿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最先迎擊美軍的位于前方的陣地,在戰場剛開始的幾十分鐘內就全軍覆沒,他們身后的戰士們看著戰友一個一個倒下,看著陣地一個一個被突破,他們不能救援,無法反抗,他們知道,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沒有任何機會。
鐵原阻擊戰最后獲得勝利
在這三天的時間里,189師的戰士們傷亡慘重,連續一百多個陣地被摧毀,全師一半多人犧牲,但他們依然保持著高昂的斗志,他們在鐵原上無畏的拼殺,頑強地堅守了三天,為后面建筑工事爭取了時間,也保證了朝鮮東部中國人民志愿軍8個軍的安全,完成了這艱巨的任務。
如今朝鮮戰爭已經過去了七十一個年頭,當年那些為了國家為了信仰而付出生命的志愿軍戰士們的遺骸仍然有許多還遺留在那片土地,沒有回家,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如今強大的中國,也沒有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向英雄致敬!敬佩那些明知道是死也一往無前的勇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