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本人的作品,歡迎點擊關注,您的支持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的故事,相信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有所耳聞。但在越滅吳后的故事,很多人了解得都不多。事實上,在滅吳后,越國經歷了短暫的繁榮期后就迅速走向衰敗,直到最后土崩瓦解。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導致這個正處在上升期的強國以令人猝不及防的速度開始沒落呢?
榮華富貴后的清算
公元前472年,剛剛滅吳的越王勾踐參加了徐州會盟。通過這次會盟,他確定了在吳國滅亡后越國的疆土和霸主地位,協調好了與各諸侯國的關系,正式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
勾踐回到越國后,舉國上下都沉浸在一片歡騰喜慶的氛圍中。大家都覺得,大越國的興盛指日可待,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在這樣的氣氛中,滅吳的大功臣文種正在自家的住宅內規劃著越國今后的發展道路,這時突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件。
文種拆開信一看,發現竟然是已經離開越國經商的范蠡所書。對于范蠡,文種一直覺得他是個性格古怪的老頭。當年在勾踐臥薪嘗膽的時候,他不怕苦,不怕累,堅持陪著越王一起度過難關。如今大事已成,他也立下了赫赫功勞,但他居然沒有像自己一樣留在勾踐麾下接受封賞,而是做起了下海經商這樣風險更大的事業。
文種不明白,人不是應該越老越追求穩定嗎?
看了范蠡的來信后,文種終于知道了原因。原來,范蠡認為,他們這些大臣與越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留在勾踐身邊比下海經商還要危險。作為老朋友,范蠡在信中還誠懇地勸文種離開勾踐,否則后果難料。
文種看完后,把信湊到燭火上燒掉了。他仔仔細細地考慮著信中的每一個字,過去他一直都很佩服范蠡的智謀和遠見,而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封信的內容還是很有幾分道理的,但要他實在做不出棄越王而去的決定。一方面是出于一名臣子的忠心,覺得在國家發展需要時急流勇退實在是不義。另一方面則是出于私心,他覺得越王的性格可能確實不太好,但也不至于像范蠡信中說的那樣不堪?,F在他為越國立下大功,潑天的富貴就在眼前,他不去親手接住就太遺憾了。
經過他一段時間的考慮后,文種做出了一個“折衷”的決定:托病不出。
文種沒想到的是,他經過自認為“全方位”考慮做出的決定,恰巧是最錯誤的一個。
他的病假申請得到的并不是勾踐的批準,而是一口鋒利的寶劍。
和寶劍一塊送到文種這里的還有勾踐的一封親筆信:“在我伐吳時,文種公曾經給我定下了七條計策。不過天公作美,我只用了其中三條就滅了吳,那文種公這里就還剩四條。我想先王這時在地下,恐怕也該面臨吳王的威脅了。不如你就帶著這四條計策下去幫助先王,我也就放心了。”
文種知道勾踐所謂的“放心”放的是什么心。他苦笑著拿起寶劍,流著淚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范公誠不欺我!”說完便揮劍自刎了。
留給子孫的“遺產”
勾踐在賜死文種后,就開始大興土木。作為勝利者,也是時候該好好享受一下這果實的滋味了。
在縱情享樂的同時,勾踐也沒忘了正事。他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北方強大的齊國。
此時的齊國,早已不是那個昔日的霸主。以勾踐的視角來看,齊國就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大帝國,只要假以時日,越國肯定可以拿下它的。
因此,勾踐開始將更多的軍隊派駐到越國與齊國接壤處。齊國看著越國大軍壓境很不舒服,但此時他們的實力擺在這,也不得不忍氣吞聲,不敢輕舉妄動。
在滅吳后,勾踐在享受了一段時間開疆拓土的快感后,卻又不得不承認,想要管好這么一大塊地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
為了解決這一頭疼的問題,勾踐決定效仿大周天子,大搞分封,讓更多的人代替自己管理國土。這一政策在一開始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勾踐也為自己一個諸侯王能像天子一樣威風而沾沾自喜了起來。
他沒想到的是,他所做的這一切努力,最終都是給他的子孫后代們埋了顆大雷。
大越國的覆亡之路
勾踐逝世后,越王的位置傳給了后人。最開始的一兩代還能守住完整的領土,并維持國家的穩定,讓越國保持了表面上的強盛。但越往后,王室中央就越壓不住分封的諸侯,國內開始出現了一陣陣的騷動,分裂勢力也嶄露頭角。
而這一亂局顯然也影響到了王室,各種弒父殺兄的戲碼不斷上演。史料記載的就有三次弒君奪權的事件,越國政壇的亂局可見一斑。
為了轉移日漸尖銳的國內矛盾,越國統治者的目光開始轉向了北方的齊國。他知道,這是祖上勾踐交給他們這些后代的任務。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在經過“田氏代齊”等一系列事件后,勾踐眼中的這個老大帝國似乎開始了回光返照。越國在伐齊的戰爭中損失了不少人,最后卻無功而返。
后來,越王的位子傳到了無彊的手上。他看著曾經的霸主之國走到了如今這樣混亂不堪、兄弟鬩墻的局面,感到非常悲哀。為了走出困境,他決定賭上國運冒一次險,再次北伐齊國,結果卻輕信了齊國給他的“建議”,改伐楚國。此時的楚國早已不是當初的化外蠻夷,國力一天比一天強盛,正愁沒有一個教訓越國的理由呢。
在齊國和楚國的聯合算計下,越軍被楚國打得大敗而歸,無彊也在這場戰役中丟了性命。
或許是太急于復興越國了,無彊自即位以來還從沒指定過任何繼承人。因此他這一死,國內算是徹底亂了套,王室宗親們盤踞在自己的封地上爭權奪利,宣布自己才是正統。到這時,分崩離析的越國已經是名存實亡了。
結語
越國從稱霸到覆滅,整個過程連一百年都不到。若要追根溯源,可謂是成也勾踐,敗也勾踐。正如范蠡所說,勾踐并不是一個能經得起富貴考驗的人。他的一些利國利民的政策都是在他臥薪嘗膽期間出臺的,而在滅吳后,他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而殺害功臣,導致之后的任何決策都更加獨斷專行,結果為后世埋下了無窮的隱患。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