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紹興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成果《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于近日出版。紹興市社科聯主席王靜靜在浙東運河(紹興段)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交流活動上介紹叢書情況。現將講話內容刊發,以饗讀者。
王靜靜主席發言現場
《浙東運河文化研究》
系列叢書介紹
王靜靜
紹興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成果《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于近日出版,下面我從研究概況和成果特點兩方面簡要介紹一下叢書的情況。
人民號“文化縱橫”和浙江日報介紹叢書
一、研究概況
《浙東運河文化研究》是十四五期間紹興文化研究工程的重大項目之一,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紹興運河文化園時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舉措。
在幾代紹興學人的共同努力下,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一直保持著較好的研究基礎和學術氛圍。我們從2021年開始謀劃這套叢書,叢書的研究編著以鑒湖研究會作為主要學術平臺,注重加強高校專家與民間學者的融合聯動。同時通過光明日報、浙江日報、中國社科網廣發“英雄帖”,面向全國邀約到了高水平的運河文化專家參與課題組,如中國水利史研究會會長譚徐明、中國水利報社原副總編輯張衛東幾十年來對浙東水利、運河文化研究有著很深的造詣;浙江外國語學院校長張環宙早在15年前就是《中國運河開發史》的主要撰寫者,從書主編之一邱志榮更是從事大運河遺產保護和運河文化研究工作長達 40 余年。
在叢書創作過程中,我們嚴把學術質量,嚴抓過程管理,邀請專家充分參與課題框架論證,按季度召開課題推進會,定期組織中期評審會。課題組十分注重文獻研究與實地考證相結合,通過各種渠道查找資料,同時還編制地圖、拍攝照片,在此基礎上開展分析比較、實證研究。正是得益于多位作者在這一領域和相關學科的長期研究和深厚積累,從開題到定稿僅用了兩年時間,叢書于2023年年底定稿,經過浙江大學出版社大半年來的精心編審,于今年10月正式出版問世。
二、成果特點
《浙東運河文化研究》系列叢書共十部,約450萬字,由中共紹興市委書記施惠芳、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原會長周魁一分別作序,譚徐明、邱志榮任主編,主要體現了三個顯著特點。
“叢書”是第一部系統性研究浙東運河的百科全書式著作。從書包含的《浙東運河簡史》《浙東運河工程文化遺存》《浙東運河民俗風情》等十個選題全面涵蓋了運河史、文化遺產、運河生態廊道、名人行跡、文學詩歌、名城名鎮、民俗民風、傳統產業等方面內容,既獨立成題,又相輔相成,生動展現了浙東運河水利水運發展與社會經濟文化變遷之間的關系,充分反映了浙東運河博大精深的總體面貌和歷史底蘊。叢書不僅是浙東運河第一部集成式學術著作,也是幫助人們認識浙東運河歷史文化的普及讀本,更是深化學術研究、開展對外交流的重要基礎文獻。
“叢書”是紹興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項目中首部問世的學術成果。文化研究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親自部署實施的,并由他親自為成果文庫作序。近年來,紹興始終牢記總書記對紹興文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在全省十一個地市中率先實施文化研究工程。在市委常委宣傳部丁如興部長的直接推動和指導下,我們把《浙東運河文化研究》作為“十四五”期間紹興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批實施項目并成為首部問世的學術成果,為系統梳理紹興歷史文脈、深入挖掘紹興文化底蘊作出了有益探索,也為紹興文化研究工程的持續開展開了好頭。
“叢書”為豐富我國運河文化學術建設貢獻了最新成果。叢書在以往研究基礎上,拓展了新的研究領域,通過近年來對史料的多視角挖掘解讀,以及文化遺存的最新發現,彌補了浙東運河歷史文化的諸多細節,將浙東運河的獨特性和歷史地位及其與中國歷史、與中國大運河的相關性更為生動地呈現出來,實現了對既往研究體系的升級和超越。課題組在寫作過程中在線上同步推送相關原創文章100余篇,多為“人民日報·人民號”等重要媒體轉發,取得了良好的學術影響與社會反響;課題組還利用叢書研究成果積極為浙東運河園建設和浙東運河博物館布展提供學術資料,體現了學術為本與經世致用的完美融合。
“千古浙東大運河,至今千里泛清波”。我們將按照總書記“要在保護、傳承、利用上下功夫,讓古老大運河煥發時代新風貌”的指示要求,繼續深入開展浙東運河文化研究,打造更多標志性成果,創造新時代運河文化新的高峰。
“大運河傳播”“水利史研究”“浙江省大運河文化研究院”“浙江大學出版社”等
多家單位轉發介紹叢書
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程 丹
審核:戴秀麗
總期:79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