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綠色浙江」可快速關注
全球化的浪潮中,科學不僅是探索未知的工具,更是連接不同文化和國家的橋梁。在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性問題面前,國際間的科學合作顯得尤為重要。
10月15日,由浙江省科協資源環境學會聯合體、嘉興大學科學技術協會聯合組織的“科普無界、科學傳播”主題科學咖啡館活動在嘉興大學圖書館舉行。
本次活動特別邀請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趙淑京教授作為主講嘉賓、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智能科技學院執行院長鄭宇化教授作為主持人,來到現場的還有省植物保護學會、省水土保持學會、省食品學會、省腐蝕與防護學會等專家代表、浙江日報記者和嘉興大學的學生們,50余位科學專家、學者和關心科學傳播的朋友們齊聚一堂,深入對話,共享科普資源。
現場,鄭宇化院長以熱情洋溢的致辭開啟這場科學盛會,強調了科學傳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性,讓我們走近科學傳播感受它的力量與溫度。
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趙淑京教授以“面向東亞地區公眾的科學傳播”為主題,為我們帶來關于東亞地區乃至全球科學傳播合作的深刻見解。首先,趙教授分享了她在科學傳播領域深厚的學術研究和實踐經驗,著有多部書籍,如《世界科學博物館》(2015),《科學感受》(2018)等。趙教授還回顧了東亞地區科學傳播的歷史,包括參與的重要國際會議和項目,這些活動極大地增強了亞洲科學傳播的國際能見度,并促進了東亞國家之間的合作。
在討論科學傳播的制度化時,趙教授分別介紹了中國、韓國和日本在科學傳播教育和政策方面的進展。最后,趙教授提出當前科學傳播面臨的挑戰,包括文化和政策差異、東亞國家間人際網絡的加強,以及重新啟動合作工作的必要性。
主題分享結束后,大家就“科普無界、科學傳播”的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與交流。成員單位代表丁寅翼探討了如何通過社交媒體向公眾傳播更多正向的科普信息?嘉興大學學生認為科學傳播在東亞地區很重要,作為大學生可以怎么做?韓國科學技術院院士、首爾大學教授 Jinwoong Song對趙教授所代表的組織機構表示了濃厚興趣,并詢問未來在中國推動科學傳播有什么計劃?
趙教授表示對東亞地區乃至全球院校間的合作有很高的期待,希望通過開設更多的國際課程、學術交流、活動平臺等讓大學生能積極參與,在未來成為推動科學傳播發展的中堅力量,為科學傳播事業注入新的活動。
鄭院長對智能科技的專業理解與熱情,讓我們走近科學傳播,那么趙教授的分享,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了解科學傳播歷史與未來的窗口。
這場跨領域的對話,讓我們更加堅信,科學知識的普及沒有國界,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
原文來源:浙江省科協資源環境學會聯合體
編輯:陳 琪
初審:李 薇
二審:姚俊英
終審:董 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