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影文】網紅的曼陀羅,我們這兒也有
不久前的國慶假期里,在福建廈門,有一株原本不太有名的“花”火出了圈——在這座城市一隅的街邊一戶人家門前,一株木本曼陀羅以其驚艷之美,引來眾人的目光,并迅速走紅網絡,破圈成為“網紅”,引來許多游人來此排隊打卡拍照。
這棵曼陀羅的美貌,可謂驚世駭俗。過往的人們見到它,紛紛拿出手機,把這番美景拍下來。有的半天不忍離去,甚至還在花樹下泡茶、吃點心,各種擺拍花樣多多,然后把美照曬到網絡上......
當網絡上的廈門曼陀羅還在繼續走紅的時候,可能許多人不曾知道, 就在我們的淄博,在齊國故都的臨淄,也有這同樣模樣的曼陀羅。
無意之中, 聽人說起身邊的齊魯石化遄臺北生活區,有一種大喇叭花開得正好,筆者便前往探訪。一看,一掃,這不正是廈門那樣的網紅花木本曼陀羅嗎?可能是此花不太多見,許多人便不知其名了!
據查,曼陀羅有草本和木本之分,我們見到的這種是木本曼陀羅,屬于茄科木曼陀羅屬的小喬木,原產于美洲熱帶地區,引入中國后多在南方生長,如福建、廣東等地及云南西雙版納等地區,如今已在中國南北各地廣泛引種, 北方城市中北京、青島等地相對稍多。
木本曼陀羅的花又大又好看,顏色有白的、黃的、粉紅的,以黃色居多;每次開花的時候,一棵樹能有好幾百朵大花在樹枝上競相怒放。長長喇叭狀花冠,碩大而飽滿,花朵向下俯垂,金黃色的花朵恰似一個個精心雕琢的喇叭,懸掛于枝頭,隨風輕擺,因而還被叫做“天使的號角”。
另外,曼陀羅是一種神秘之花。盡管貌美好看,卻被人稱作“毒花”。正如“蛇蝎美人”一樣,又美又毒,讓人不敢靠近卻又離不開。
曼陀羅是古印度的情欲之花,佛教的四大天花之一;在美國,它被稱為“魔鬼的雜草”;在中國在很多影視劇及文學作品中,它又是一種神秘魔藥,如《神雕俠侶》的“情花毒”,《水滸傳》的“蒙汗藥”,成了許多英雄豪杰的夢魘……
從科學角度來說,曼陀羅是全株帶毒的,都是具有莨菪堿和東莨菪堿的資源植物。采摘誤食會致人中毒,攝入少量會出現幻覺、心悸、嘔吐等癥狀。
如此來說,曼陀羅是毒也是藥,它是中醫比較常見的一味藥,多用以止痛、麻醉。古代神醫華佗曾以其作引,創制出麻醉圣藥麻沸散,為不計其數的病人解除了病痛。而在現代醫學中,通過科學家們深入研究,成功研制出了以曼陀羅為主要成分的中藥麻醉劑,為醫學界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因此,曼陀羅盡管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在此也提醒大家,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時,要保持敬畏之心,盡量少與其近距離的直接接觸。同時也說明一下,據了解,我們所見到的曼陀羅是經過植物專家改良培育的觀賞性品種(重瓣曼陀羅與木本曼陀羅),它們全株雖仍帶毒性,但已沒原生種強;在種植生長過程,毒性是不會揮發出來的。只要不入口、入眼、入受傷的皮膚,對人類可以說均無什傷害,不必談其色變。
附:四種常見“曼陀羅”花
1,曼陀羅(又稱為醉心花、鬧羊花、野麻子、狗核桃等)
草本或亞灌木植物,茄科曼陀羅屬,葉廣卵形,邊緣有不規則殘片,花冠漏斗狀似牽牛,朝開夜合,向上開放,果實卵圓形,向上直立生長,密被硬針刺。
注:花朵白色或白中帶紫為原生種,現多見紫花曼陀羅,無刺曼陀羅為變異種。
2,毛曼陀羅
草本或亞灌木植物,茄科曼陀羅屬,全株密生細腺毛及短柔毛,花冠漏斗狀,呈喇叭狀,邊緣有10尖頭,花朵直立或斜升(初開時直立,花謝后漸轉向下弓曲),果實俯垂,近球狀,密被細軟刺。
3,洋金花
草本或亞灌木植物,茄科曼陀羅屬(與毛曼陀羅相似),花冠漏斗狀,呈喇叭狀,邊緣有10尖頭(其花就是中藥中所指的“洋金花”作麻醉劑)。植株無毛或少毛(稀疏),花朵斜生或橫向生長,果實近球狀,斜生或橫生,密被粗短刺。
現常見的重瓣品種與洋金花是同一個自然種,是經過人工培育的觀賞為主的類型。
以上3種為草本曼陀羅。
4,木本曼陀羅
木本小喬木植物,茄科木曼陀羅屬,花冠長喇叭狀,花朵向下俯垂,果實表面平滑,廣卵狀,向下生長,在傍晚到時夜間散發出氣味,多數人覺得不是太好聞。
木本曼陀羅多數是國外引種栽培,品種豐富,顏色上有白色的(大花曼陀羅),粉色的(粉花曼陀羅),紅色的(紅花曼陀羅),我們見到的黃色曼陀羅叫作黃花曼陀羅,原產美洲。
注:(首尾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