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期間
“烘萃光陰入東流:
中國咖啡故事”展
吸引不少市民
前往北京城市圖書館打卡
咖啡自晚清傳入中國
至今已有近二百年歷史
如今,咖啡已經(jīng)成為了
中國人日常生活中
較為喜愛的飲品之一
《運河之上》
帶您一起了解
公元4世紀
在埃塞俄比亞
就已發(fā)現(xiàn)了咖啡
14世紀傳入阿拉伯地區(qū)
17、18世紀
咖啡風靡歐洲
傳入中國已是
19世紀的晚清
但其實早在明初
鄭和下西洋
中國已通過
海上絲綢之路
為世界的
咖啡文化
做出貢獻
大量的中國茶器
傳入波斯灣、紅海
和阿拉伯海沿岸的
國家地區(qū)
如今阿拉伯地區(qū)
咖啡器具的形狀
更像中國的
茶碗茶壺
是中國影響
咖啡文化的明證
清嘉慶、道光年間
《廣東通志》記載:
“有黑酒,
飯后飲之,
云此酒可消食也。”
“黑酒”說的
就是咖啡
當時的人們認為
飯后喝咖啡
可以助消化
但在當時
咖啡主要是
西方人的飲料
19世紀末20世紀初
我國也有了自己的
咖啡產(chǎn)區(qū)
1884年
英國商人從菲律賓
將咖啡引入中國臺灣
咖啡在我國臺灣
首次種植成功
揭開了中國咖啡
種植業(yè)的序幕
1902年
咖啡又引入云南
云南和臺灣
如今也是我國
咖啡的主要產(chǎn)區(qū)
咖啡的普及過程中
有過很多譯名
例如考非、加非、加灰
還有“磕肥”
1915年
《中華大字典》
確認了咖啡的通譯名
魯迅先生跟
公啡咖啡館的
淵源很深
他在上海期間
經(jīng)常在這里會客
所以公啡有
魯迅“第二客廳”之稱
他生前的
最后一張照片
也是在公啡拍攝的
“烘萃光陰入東流:
中國咖啡故事”展覽
能讀到很多
“中國咖啡故事”
咖啡如何傳入中國
咖啡與北京
有著怎樣的淵源
當然也能了解
很多咖啡知識
這是國內(nèi)首個
以咖啡相關文獻
為脈絡
既講述咖啡歷史
又有豐富的
互動體驗活動的展覽
能遍覽咖啡豆
了解咖啡器具
品飲限定特調(diào)
參觀咖啡在中國
傳播歷程的珍貴古籍
感受咖啡文化的
獨特魅力
此次展覽從
2024年10月1日
至11月30日
10:00-20:00
周一閉館
由首都圖書館主辦
展覽分為五個部分
“咖啡?世界”
擷取歐洲
歷史文獻中的
銅版畫元素
以多層次
可視化的
展墻設計
生動呈現(xiàn)了
咖啡由牧羊人的
故事起源
到風行西方世界
并最終漂洋過海
傳入中國的
漫長旅程
“咖啡?中國”
結合輿圖和
首都圖書館館藏的
《海國圖志》
《廣東通志》等
珍貴文獻
并通過歷史知名
咖啡館的場景還原
讓咖啡在中國的故事
跨過歲月長河
來到觀眾眼前
“咖啡?植物”
多角度介紹
咖啡作為
重要經(jīng)濟作物的
方方面面
“咖啡?北京”
挖掘了咖啡
在北京的故事
展陳之外
將舉辦多場
專家講座
增進觀眾對
北京城市
歷史的了解
“咖啡?品飲”
觀眾將品嘗到
包括限定
特調(diào)在內(nèi)的
多種咖啡
更有機會參與
咖啡師現(xiàn)場指導
講解咖啡制作過程
(圖片由首都圖書館提供)
嘉賓
首都圖書館文化服務中心
“烘萃光陰入東流:中國咖啡故事”展
策展團隊主要負責人
程晨
節(jié)目回聽
請點擊下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