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維塔07大定銷量火爆,新款阿維塔12即將上市,但就在這個大好局勢下,竟然被潑了一盆冷水,一位女士竟然向阿維塔發起了訴訟,這是為何?
事情的緣由是這樣的,家住重慶市渝北的任女士發現地下車庫一輛車內無人的新能源汽車在行駛泊車,而車的附近也沒有看到駕駛員,這讓任女士覺得存在風險,于是向媒體投訴后,她也向阿維塔發起了訴訟,希望由法律來明確無人智駕的權責問題。
對于這件事情,我認為車主的使用無人代客泊車功能沒有錯,既然汽車搭載了這項功能,就代表這項功能通過了認證法規,車主自然有權利去使用。不過,任女士雖然是有點小題大做,但是其擔憂也并不是毫無道理,智駕在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存在一些隱患,相關法規又尚未完善,那么關于智駕我們到底應當如何看待呢?
1.智駕出事,誰來擔責?
目前國內尚未正式出臺L3、L4自動駕駛有關的法律法規,國內所有車企的智能駕駛都只能稱為駕駛輔助,所以目前在交通事故責任判定方面,車主仍是責任主體,不管是否與車輛智駕行為有關,都要吃下這個啞巴虧。
按照視頻中任女士的經歷,如果這臺阿維塔在無人代客泊車中造成事故,那保險公司在保額內進行賠償后,將會由車主本人來承擔相關責任而并非車企一方,車主也只能在事故處理完后,才能以媒體公布和法律訴訟的形式向車企追責,這無疑會是一個非常費時且麻煩的事。
不過,關于未來L3、L4放開后的責任判定,我們可以參考于去年十一月份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這份文件,在《通知》中上路通行的部分有提到,若汽車自動駕駛未激活狀態下發生交通事故,則按照現行法規來判責。若汽車自動駕駛已激活,保險賠償不足的部分,則需要按照交規來確定各方責任,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L3、L4自動駕駛放開后,車企也將開始成為責任主體并承擔責任。
2.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智駕?
目前,汽車的智駕主要分為智能駕駛和智能泊車,比如高速NOA、城區NOA、全向AEB、自動泊車、代客泊車等功能,可以說覆蓋了日常絕大部分的行車場景,能減少駕駛者的行車疲勞,并非一些人口中所謂的“花拳繡腿”,但是在享受智駕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對智駕有正確的認知。
首先是在智駕的使用上,由于尚未出臺L3及L4自動駕駛相關的法規,所以目前汽車所搭載的智駕都只能稱之為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這也意味著需要人機共駕,在開啟智駕行駛的過程中,駕駛員也要時刻保持注意力,觀察好周圍環境和路況,做好隨時接管的準備,尤其是遇到施工路段、惡劣天氣等情況的時候更要自己接管。
前一陣子有一個關于智駕的新聞讓網友炸開了鍋,那就是一名極氪車主在高速自動駕駛時竟然蓋被睡覺,還掛飲料瓶欺騙檢測裝置,這種行為是過度信任智駕的表現,非常不可取且非常危險,這樣的行為自然也引來評論區一片罵聲,在目前的階段我們還是不能把一切都交給智駕,必要時也需要自己來及時接管,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他人負責。
3.車企應當做到什么?
除了司機要對智駕有正確認知外,車企也要做好應有的提示義務。首先是針對駕駛員的提示,
包括初次使用智駕功能時的提示說明、行駛過程中對駕駛員的監測和提示以及清晰的提示音等,以此來告知駕駛員要對目前的智駕功能有正確的認知并注意行車安全。
其次是對外界行人和車輛的提示,在開啟智能駕駛輔助后,應當用一些特征提醒外部行人及車輛此車“已激活智駕”,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這點理想的智駕提示燈就是個比較好的例子,藍色的指示燈就比較直觀,當燈亮起時就代表汽車已經進入智駕領航的狀態,這樣也可以提醒周圍行人和車輛要當心和留意。
總結:
本次阿維塔被訴訟,雖然看似有點荒誕,但是其背后的本質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目前,智駕事故中車主與車企之間的責任不好劃分,相關法律法規還存在空白,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對目前智駕有客觀正確的認知,并提高自己的行車安全意識,減少事故的發生。
不過隨著各種政策文件的出臺以及國內各個車企對智能化的大力投入,自動駕駛的發展已經開始走上快車道,相信在未來自動駕駛會越來越安全好用,法規越來越完善,責任劃分也會更加明晰,從而讓大家更好地享受智能出行的便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