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云南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呈現一幅“邊民富、邊關美、邊疆穩、邊防固”的美麗新畫卷。為充分展現新時代云南邊疆地區建設成就,獻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習強國”云南學習平臺聯合云南8個沿邊州(市)級學習平臺、云南網,推出“沿著邊境看中國·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系列策劃,帶你一起沿著邊境沉浸式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領略“疆”山如畫,見證國泰民安。本期讓我們一起走進麻栗坡縣天保鎮老寨村。
在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縣天保鎮境內,有一個美麗的村莊——老寨村,它被譽為中越邊境線上最美少數民族村寨之一。這里民風淳樸、風景秀麗、翠竹掩映、果蔬飄香,宛如一幅畫,渲染著濃濃的鄉愁……
老寨村位于英雄老山圣地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三大片區之一的“老山神炮”景區核心區,是一個擁有紅色基因的村寨,承載著無數老山兒女難以忘懷的紅色記憶。1926年,中國共產黨就在老寨村開展活動,點燃了星星之火;1948年,滇桂黔武工隊在村內開展革命活動,成立了民兵組織開展革命工作,為麻栗坡的解放作出積極貢獻。
盡管老寨村擁有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但過去卻十分落后,基礎設施建設極不完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摸黑走夜路”曾是常態。全村24戶96人,大部分都外出務工,村民張武榮就是其中一員。
作為土生土長的老寨人,張武榮見證了這些年村莊的變化。2015年,云南省將老寨村列為“沿邊三年行動計劃”省級試點村,借著這一契機,麻栗坡縣對老寨村進行了整體規劃,村容村貌徹底改變。茅草房變成了花園別墅,泥濘小路變成了青磚大道,家家有樓閣、戶戶見庭院,小景園、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廣場一應俱全。
“現在村里變化太大了,回家就像度假一樣,不想出去了。”張武榮就是在老寨村蝶變后回來的,他不僅搬進了250平方米的兩層“別墅”,還在庭院內外種花種草種蔬菜,過上了讓人羨慕的田園生活。“現在越來越多的村民都愿意回來發展,我也不再去外面打工了。我家有45畝地租給了合作社種水果,自己還種了6畝地,收入很不錯。”
村寨美了,條件好了,老寨村將“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定為發展新方向,通過充分挖掘和利用村內紅色文化、軍旅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文化游、軍旅主題游為主的旅游產業,以“追憶軍旅生涯、品味榮光歲月”為主題,打起了“紅色牌”“農家牌”。
一些村民瞅準發展時機,在家里開起了民宿。2018年,村民孔廣瓊把自家的6個房間布置起來,成了老寨村最早發展民宿的村民之一。“景區就在家旁邊,來旅游的人很多,民宿生意也不錯,現在在家里就可以掙到錢,從開民宿到現在賺了10多萬元。”
紅色旅游村莊的建設進一步提升了老寨村的基礎設施,也激發了村民謀發展的內生動力。張武榮留在家鄉發展的信心更足了,他將房屋背后的空地進行了布置,準備辦個農家樂。“我家在兩家民宿之間,位置比較好,游客來吃飯的同時,還可以在院子里摘菜摘果子。”張武榮講起他的規劃,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孔廣瓊的民宿、張武榮的農家樂,都是老寨村滄桑巨變中的印記。如今,這顆鑲嵌在邊境線上的明珠正煥發出新的活力,在時代大潮中變遷、前行,孕育著希望,收獲著幸福。
總策劃:浦美玲 張正 李星佺
統籌:趙娟 唐莉娜 趙瑋
策劃:張玉琴 和曉 李怡
執行:高婧婕 張云芳 劉蕊 李云淑
文字:王云霞 韋紅梅 何彧至
主播:李思穎
視頻:李陽 王云 張渝渝 楊思然
美編:尹穎 張艷萍
編輯:彭娜 鄧茜 林芩銳 彭雪青 張語雋
支持單位:麻栗坡縣融媒體中心
來源:“學習強國”云南學習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