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探店
#hz,492
余杭海創(chuàng)園的這家館子是我特意跑過去吃的:量大、新鮮、實惠,要不是遠了點,真愿意時不時去搓一頓。
尤其一道肘子肉炒尖椒極為漂亮。
肘子肉是豬身上我最愛的部分了。
必須要用豬的前蹄髈,皮厚,筋多,膠質(zhì)厚,瘦肉多。
肥的部分一抖一動,瘦的部分清清爽爽 ,豬活動時,前蹄會更加頻繁的運動,自然是口感更更好,味道更更美。
于是這一口,肉有肥有瘦,Q彈中帶著勁道,肥潤中帶著咀嚼的快感,還有關(guān)于前肘勝于后肘的珍惜感,自然大快朵頤。
當(dāng)然,這是食材天生的,和店家沒半毛關(guān)系。若非要說這家店家貢獻了點啥,那便是鑊氣。
青椒爆炒,加幾段紅辣椒和洋蔥提香增辣,鑊氣之足啊,你越往下扒拉肉塊,越想埋頭進去細嗅。
即便家里買到了這好肘子,廚房間那點天然氣怕也辱沒了它。
這家東北菜館,夫妻店,但店面很小,也做一人吃的面食,門頭不起眼,所以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就是一家“沙縣小吃”。
店里兩個人,但和我平常去吃的夫妻店不一樣,這家女人掌勺,男人打下手。
店究竟多小,具體點,三四張桌子一擺,便很難再擠下更多的人。
廚房和餐廳就隔著一張簾子,甚至一眼就能看到廚房里的鍋灶。老板娘和老板也在方寸之間的廚房里忙碌,轉(zhuǎn)個身,我都怕他們撞到對方。
店雖小,但整潔。墻上貼著禁止吸煙的告示,這是很多大一點的菜館都做不到的。
而抬頭一看菜單,都是些很經(jīng)典的東北菜:墻上寫著的都是些東北經(jīng)典菜:豬肉燉酸菜、地三鮮、醬香丸子、小雞燉蘑菇、干豆腐尖椒......價格基本在十幾二十塊。
一道前來的朋友突然驚呼:“這么便宜?新的東北菜之光誕生了?”
想想,杭州的東北菜之光也換了幾輪了。
早幾年,珠埠里沒拆,馬丫東北菜風(fēng)光無限,后來,經(jīng)陳曉卿“開光”,近江的瑾穎火到一位難求。
這兩年的勢頭統(tǒng)統(tǒng)讓給了老姑東北人,他們家聰穎,立馬在城北開了鍋包又東北菜。
干豆腐尖椒端上來,盤子比手掌大。
干豆腐,用南方的話說就是千張,和尖椒一起炒,是一道既下飯又不油膩的菜。
雖說色澤沒有那么亮眼,但干豆腐條條分明,裹上了一層亮油;尖椒碧綠鮮艷,散發(fā)出誘人的香氣。
夾上一筷子放進嘴里,干豆腐滑嫩爽口,尖椒的清脆與之相得益彰,再配上濃郁的調(diào)味汁,簡直讓人欲罷不能。
豬肉燉酸菜,是一道極具東北特色的美食。
酸菜是送東北老家發(fā)過來的,問老板娘為什么不自己做,老板娘回答我:“這里的白菜水分大,腌出來不好吃,也不易保存。”
菜端上來,看著黑黢黢一碗。
大量的酸菜和粉條交織融合,再汆入豬肉片,分量十足的一碗,愣是沒吃完。
上次聽一東北朋友說,小時候吃豬肉燉白菜都吃粉條,滑溜溜的吸著很過癮;長大了反而更喜歡酸菜的那一口勁兒。
不過我嘛,沒有他們的深情與鄉(xiāng)愁,酸菜和粉條都愛。
吸飽了游離氨基酸的粉條,爽滑Q彈,配上酸的刺激味蕾的白菜,可以連拌一碗飯。
也是因為酸菜太優(yōu)秀,我又追加了一份酸菜水餃,大份20塊錢20個。
白花花的餃子端上來,立馬又讓我眼前一亮。
餃子是老板娘自己包的,個大,皮薄,內(nèi)陷豐富。
豬肉和酸菜的香和鮮相互交融,蘸上點辣椒油,這一盤也能輕松消滅。
吃完才反應(yīng)過來,那道號稱“衡量東北菜功力”的鍋包肉沒有點。
再看一眼菜單,發(fā)現(xiàn)也沒有,于是問老板娘原因。老板娘說:“這菜太費時間,就不做了,不然我一個人可忙不過來。”
事實也如老板娘所說,我到的時候已經(jīng)過了飯點,但依然有客人和外賣單陸續(xù)進來,老板和老板娘始終不得空。
還有很多外賣員會來店里吃飯,原因不外乎兩個:便宜和干凈。
老板娘說,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去旅游。但是因為開了這家店,沒機會跑出去,去年年三十都留在了杭州。
“每天最開心的就是晚上,下了班關(guān)店;最難過的就是早上,心想怎么又要來燒菜了。”哈哈,真是可愛。
而至于誰接了東北菜之光的頭銜都不重要,作為食客,只想找實惠,量大,好吃的東北菜而已。
本圖文版權(quán)歸小O獨有,
歡迎留言,嚴(yán)禁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