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景區又出現一個現象級爆款。
這個十月,《跟著團長打縣城》在社交新媒體上意外躥紅。在山東沂南縣紅嫂家鄉旅游區暨中國沂蒙紅色影視基地,每到周末就有上千名游客摩拳擦掌,一聲炮響之后,在八路軍團長指揮下,眾人“氣勢洶洶”發起沖鋒,打鬼子,奪縣城。
一時間,男女老少殺聲震天,場面之宏大,讓所有人熱血沸騰。
《跟著團長打縣城》是當地景區推出的一場沉浸式演出,高峰時期一場演出超過3000名游客參與,從人數上已經是貨真價實的“一個團的兵力”。隨著網絡熱度直線飆升,《跟著團長打縣城》被迫不斷加演,依然滿足不了游客的熱情。
游客太多,鬼子都不夠用了。
輿論熱度暴漲之下,不少景區操盤手找勁旅君打探其具體情況,并且無一例外提出同一個疑問:
景區沉浸式演出成百上千,怎么就讓它一炮而紅呢?
原因或許沒那么復雜,只是國內景區終于有點開竅罷了。
01
景區沉浸式演出本質上是一種消費體驗,想要吸引消費者買單,原則只有一條,那就是讓他們爽起來。
想要讓消費者爽,就要在設計體驗過程時,精準抓到他們的“爽點”。
只不過絕大多數景區在尋找這個爽點時都跑偏了。
這些年,大家一提起景區沉浸式演出,都會格外強調“內容”的重要性,認為國內景區之所以無法跑出爆款,是因為大多數項目內容過于粗制濫造,敷衍了事。很多景區的確虛心接受,并在“內容”上玩命下功夫。
問題在于,景區對于“內容”的理解過于狹隘了,認為提升景區沉浸式演出“內容”就是不斷“向上發展”,尤其是聚焦在優化舞美燈光、打造精美舞臺道具,精細化劇本創作,培養專業演職人員等方面。
于是我們看到,不少景區斥資百萬、千萬砸在沉浸式演出項目上,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
但是效果呢?
勁旅君考察過很多景區沉浸式演出,看完后的整體感受非常一致:
你說不好吧,的確算的上是精彩的演出;你說好吧,自己心里沒一點波瀾起伏。
這感覺就像自己面對著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打個形象的比喻,中國景區打造沉浸式演出和中國家長教育孩子有點異曲同工。中國家長都是將自家孩子作為潛在狀元來培養的,但狀元永遠是萬里挑一的天才,99%的孩子注定資質平庸,與其去浪費資源追求虛無縹緲的“天才”,還不如踏實讓孩子做個普通人。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景區,不是“向上發展”思路不對,而是打造傳統意義上高品質“內容”的沉浸式演出,注定只適合極少數景區。
對于絕大多數景區而言,追求“向上發展”反而是死路一條。
02
既然“向上發展”走不通,那就“向下發展”唄。
前者的核心是用優質內容“征服游客”,后者的邏輯則是讓優質體驗“融入游客”。
《跟著團長打縣城》在這一點上徹底開竅了。
這個爆款從傳統內容視角來看,基本上就是三流演出水準。好在主創團隊將重點全部放在“如何讓游客深度參與”上,成功抓到三個能刺激到游客的爽點:
《跟著團長打縣城》巧妙還原了《亮劍》經典場景,當大炮對著城門樓子的時候,幾乎每一個游客腦海中已經自動放映電視劇片段了,沒等到景區作任何解釋,“國仇家恨”自動被激發,游客情緒第一時間站上最高峰,就差那句“沖啊”讓激昂的情緒一觸即發。
《亮劍》經典場景的還原或者說借鑒,給景區沉浸式演出節省了內容鋪墊和情緒調動的環節,再加上紅嫂家鄉旅游區自身就是紅色景區的屬性,無疑讓這個爽點獲得雙重buff加持。
《跟著團長打縣城》的參與門檻足夠低。游客無論男女老幼,不管高矮胖瘦,全部都可以COSPLAY一把沖鋒的八路軍,而且游客什么都不用準備,跟著上就完了。最有趣的是,游客在這種場景之下,還不容易出戲,因為大家在內心中也僅僅當自己是一場宏大戰役中的一個小士兵,既然自己不是主角,那還有什么“明星包袱”,怎么high怎么來就對了,自己才是自己的主角,開心最重要。
于是,我們就看到歡樂的一幕,在攻打縣城的上千人中,所有人都高舉著手機沖鋒,一邊狂奔,還一邊擺POSE,甚至不忘轉圈拍個大場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出現了用手機攻下來的縣城。畢竟就這幾十秒的素材,有可能讓游客在朋友圈里成為最靚的仔。
《跟著團長打縣城》的節奏短平快直擊多巴胺。這一點非常重要,在信息碎片化傳播時代,大眾注意力很難長時間聚焦。《跟著團長打縣城》在劇情設計上非常類似于當下流行的短劇模式,時間短促,劇情簡單,爆點密集,出手即王炸,最高潮的攻打縣城環節幾分鐘完事,游客在最短時間內享受到最刺激的體驗。
這一點對景區沉浸式演出的啟示在于,未來劇本創作要更趨向于短劇模式,或許景區要從當喜愛大火的短劇行業引入點人才了。
03
國內景區沉浸式演出這些年經歷了三個迭代階段:
1.0時代,核心是“景區來演,游客來看”。
2.0時代,核心是“景區來演,游客參與”。
3.0時代,核心是“游客來演,景區配合”。
現如今“游客來演,景區配合”的趨勢愈發明顯。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在大唐不夜城,無數小姐姐穿著唐裝閑逛,在打卡點拍短視頻,所有人都不覺突兀,反而感覺非常自然?那是因為整個景區被包裝成了一個巨大的盛唐場景,在這里身著唐裝的游客被放在了主角的C位,景區配合游客在進行一場只屬于游客自己的演出,而且游客參與的門檻低,成本小,收獲的情緒價值高。
前段時間非常火爆的“王婆說媒”也是同樣的道理,王婆作為景區NPC只是起到輔助作用,深受當代婚戀難問題困擾的年輕人才是主角,讓他們在這里能夠快速進行情緒宣泄才是引爆的根本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景區想要打造一臺適合自身場景且能夠引發游客共鳴的沉浸式演出,自我突破的難度著實不小。
勁旅君跟紅嫂家鄉旅游區景區負責人深入聊過一次,發現從《跟著團長打縣城》立項到爆火,過程的積淀亦是深厚。
2023春節,景區嘗試在小院子里推出了沉浸式演出體驗,主要演出紅色故事;越演越成熟之后,又將演出轉移到村子大街上,將劇情升級為老百姓參軍的故事,演出效果還可以;為了迎接當年五一假期,景區再次升級劇本,《跟著團長打縣城》的雛形出現,一演就是一年多;今年為了迎接十一假期,景區再次升級劇本,強化了煙火效果,豐富了劇情內容,尤其是強化了高潮沖鋒環節,這才有了最終的一炮而紅。
此外,《跟著團長打縣城》只是景區沉浸式演出三部曲之一,另外兩部分別是《重走支前路”》和《茍隊長娶親》,然而只有一部火了。
那么,《跟著團長打縣城》爆火,到底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還是“有心栽花花自開”呢?
沒有景區這兩年不斷嘗試和探索積累的經驗,恐怕根本不會有《跟著團長打縣城》在不斷創作優化過程中開竅的那一瞬間。
所以,景區操盤手們,力所能及范圍內,還是得可勁折騰才行。
希望《跟著團長打縣城》這樣的爆款案例,能夠讓大家獲得更多啟發,距離打造自家爆款,更進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