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黃金價格節節攀升,不斷刷新消費者的心理預期。盡管國慶黃金周期間的金價出現了一定的回落,但在后續日子里,市場整體趨勢依舊保持在較高水平。這樣的價格變化使得許多消費者對購買黃金首飾望而卻步,金店內逐漸冷清,客流量大幅減少,且很多金店倒閉。
“金包銀”賽道偷偷崛起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種名為“金包銀”的替代品在電商平臺上迅速走紅。金包銀,顧名思義,是一種在純銀材質基礎上,通過電鑄工藝均勻地包裹一層足金的產品。它的外觀與純金首飾相差無幾,但價格卻要實惠許多。由于其外觀的奢華感與實惠的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
“金包銀”不僅僅在價格上具有顯著優勢,它在工藝和色澤上也同樣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經過精心制作,其表面金光閃閃,幾乎可以與純金首飾媲美。在社交平臺上,關于“金包銀”的討論已經超過44萬條,消費者們紛紛表示其高性價比及美觀度讓他們心生喜愛。
對于那些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金包銀”無疑是一個極好的選擇。它既滿足了人們對黃金飾品的喜愛和追求,又能在經濟上帶來實惠。隨著金價的持續走高,“金包銀”或將成為市場上的一個新寵兒,引領新的消費潮流。
“金包銀”走紅,爭議不斷
“金包銀”的走紅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伴隨著的是一波又一波的爭議之聲。一方面,許多消費者對此表示支持,認為其滿足了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對金飾的追求;另一方面,反對之聲也不絕于耳,他們擔心“金包銀”產品的真實性和潛在風險。
反對者的擔憂,源于對“金包銀”產品的誤解和不安。他們擔心這種產品的出現會引發市場混亂,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心生惶恐。畢竟,在購買之前,消費者無法通過外觀判斷是否為真正的金包銀,而且一旦剪開首飾,便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對于商家而言,回收時也面臨金包銀冒充足金拿來回收的風險,這無疑增加了市場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
然而,支持者們則認為,“金包銀”產品的出現,正是為了滿足那些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如今金價高企,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得起純金飾品的費用。“金包銀”無疑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平替品,而且現在國檢都能對金包銀飾品出具檢測證書,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
從市場反映情況來看,“金包銀”產品確實具有魅力。它既能滿足那些預算有限的消費者對金飾的追求,又能為那些喜愛金飾的消費者提供一個較為實惠的選擇。然而,與此同時,消費者在選擇“金包銀”飾品時,也應當做好承擔風險的準備。“金包銀”飾品在使用中磨損較高,長時間使用還可能串色,這無疑會影響其美觀度和價值。其次,“金包銀”產品的投資價值不高,相較于純金飾品,其回收價值和保值性都相對較低。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應當理性對待,根據自身的需求和預算做出選擇。
盡管有不少“金包銀”商家宣稱其產品可回收,但專家提醒消費者,應當保持足夠的謹慎和理性。“金包銀”產品如果作為一種金飾品使用并非不可以,但在指望其回收或者投資時則需要更加謹慎。畢竟,其真實價值和回收價值都與純金飾品存在一定差距。
水貝珠寶圈“金包銀”謠言四起
近日,水貝又傳出“爆炸”性的消息。網傳水貝某大型批發展廳有100公斤金包銀流入市場!網上傳出的版本眾多,出現不少截圖,截圖內容大致為:接到通知,水貝某展廳在過去兩個月內,將100多公斤體量的、金包銀的古法素圈手鐲,通過展廳供各品牌采購選貨而流入市場,這意味著在零售市場的流通領域,客人會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購買到此類假貨。
圖片源于水貝珠寶賴較瘦
還有版本傳出是展廳內部員工在過去兩個月,將100多公斤體量的銀包金古法素圈手鐲掉包到展廳然后再流入市場!
圖片源于大福~小隋子
勁爆消息一出便引發網友熱議,不少消費者擔心自己買到的足金首飾會不會就是網傳的金包銀飾品?
對于該消息,眾多珠寶圈內的從業者第一時間反應是:謠言!截止到目前,該消息都只停留在水貝某展廳。如果真的在水貝出現該事件,絕對會引起轟動,工商局、市監局等部門也都早已登門檢查,要知道100公斤金包銀的體量可不是一般展廳能夠承受得住,而且也瞞不住。
水貝是國內最大的黃金珠寶集散地,當走進由水貝金展、水貝銀展和水貝一號等大樓構成的水貝黃金珠寶批發市場,會看到幾乎全國所有知名的黃金企業分支機構,以及幾乎所有大型珠寶商的展廳。這些大型珠寶展廳是不對散客開放的,只賣給全國各地的大品牌商和加盟商,供他們參觀挑貨的。如果真如網傳所說,兩個月時間賣出100公斤金包銀素圈手鐲的話,那么全國各地的品牌金店都已經陸續爆雷。可目前來看,此情況并未發生,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證據證明是某個展廳!
鑒定足金還是金包銀準確的方法就是判斷飾品的相對密度,因為“金包銀”中銀的密度10.53g/cm3,黃金的19.32g/cm3二者相差較大,如大小一樣,黃金的重量是白銀的兩倍,因此用相對密度的方法就可以較好較快地區分。
“金包銀”騙局屢見不鮮
金包銀飾品市場上的詐騙行為屢見不鮮。犯罪分子瞅準時機,利用“金包銀”飾品冒充足金,進行以假亂真的詐騙行為。比如之前夢金園“金包銀”一案,犯罪分子通過網購金包銀首飾退貨換取足金首飾的詐騙手段,從多家店鋪實施了大規模的詐騙行為,涉案金額巨大。這不僅對消費者造成了經濟損失,更是對市場公平競爭秩序的嚴重破壞。
此外,還有許多不良商家利用消費者在測量產品真實含金量方面的弱點,虛報首飾重量以獲取更高利潤。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更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許多消費者在購買金銀飾品時,由于對產品的真實含金量了解不足,容易被商家的虛假宣傳所迷惑。一些商家夸大首飾的重量來吸引顧客,以獲取更高的利潤。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滿足了消費者對高端電鍍產品的需求,但其背后潛藏的問題卻令人擔憂。
消費者在購買金銀飾品時應該提高警惕,了解產品的真實含金量和重量等信息。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電鍍產品是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措施。正規渠道的產品來源可靠,商家會提供詳細的產品信息及質量保證。同時,消費者還可以要求商家提供相關的質量檢測報告和證書,以確保所購產品的真實性。
為了防止商家虛假宣傳和欺詐行為的發生,消費者還應該保持理性消費的態度。在購買金銀飾品時,不要只看重外觀和價格,更要關注產品的質量和真實性。如果遇到可疑情況或發現商家的欺詐行為,應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此外,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金銀飾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大對不法商家的處罰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場監管機制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是保障市場公平競爭和消費者權益的重要措施。只有通過加強監管和有效的監督機制,才能逐步扭轉不良現象,為市場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