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山水畫便是藝術家心靈與技藝的完美交響,它不僅鋪展于絹素之上,更深深鐫刻進每一位創作者寬廣的胸懷與澄凈的心境之中。在這悠長的畫卷里,山川河流不僅僅是自然的再現,而是畫家靈魂的鏡像,流淌著無盡的情思與哲思。
在當代畫壇中,鄧善之先生以其獨樹一幟、極富生命力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幅幅中國山水畫的絕妙景致。他的筆觸,宛若山川之靈,自由而不羈,于黑白的交織間,展現了山川的雄渾壯麗與細膩溫婉,讓觀者仿佛置身于那云霧繚繞、流水潺潺的勝境之中。
鄧善之的畫作,不僅是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深情頌歌,更是他內心世界與自然天地的和諧共鳴。在他的筆下,每一座山都有其巍峨之魂,每一片水都蘊含著靈動之韻,它們不僅僅是自然之物,更是精神的寄托,文化的傳承。
正所謂:“一筆一世界,一墨一乾坤。”鄧善之之筆,勾勒天地大美,讓大山大水躍然紙上,盡顯其不凡之精神與風骨!”如此佳作,實為當代山水畫壇之瑰寶,令人嘆為觀止。
一、藝術家簡介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研究院執行導師
中華書畫家聯合會副主席
文化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導師
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院聘畫家
中央電視臺《翰墨》欄目簽約畫家
鄧善之,號益雪軒主,1966年出生于遼寧省本溪市,現居住于北京宋莊。鄧善之8歲拜湯寓麟大師入門學畫,在四十多年的研習實踐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畫風,注重寫生,對筆墨的理解詮釋精深透徹,作品氣韻靈動,技法酣暢,繼承發揚了自石濤以來中國山水畫的寫意精神,堪稱新派山水畫的代表。
現為:清塵畫派創始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當代山水畫藝術研究院執行導師,中華書畫家聯合會副主席,文化部中國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導師,中國當代山水畫代表人物,遼寧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雜志社書畫院院聘畫家,中央電視臺《翰墨》欄目簽約畫家,湖北長江職業藝術學院客座教授,本溪市政協畫院特聘畫家。
二、鄧善之藝術年表
多年來,鄧善之以其獨樹一幟的藝術魅力與孜孜不倦的堅韌精神,在山水畫的創作領域,不斷書寫屬于他的傳奇。他的作品流淌著對自然的深刻感悟與無盡向往,既展現了山川的雄渾壯闊,又細膩勾勒了云霧繚繞的幽靜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 1983年—1999年,在遼寧本溪財貿系統工會工作,期間帶薪進修于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作品《荒誕的季》、《曬糧》分別參加遼寧財貿系統畫展和省職工畫展。
- 1999年,辭職赴河北保定經營“逝水年華”藝術沙龍。
- 2001年,作品《秋韻》參加全國新人新作展。
- 2003年,作品《畫家村》參加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 2004年,作品《新愚公》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
- 2006年,作品《零工市場》參加紀念遼寧美術家協會成立50周年大型美展。
- 2006年,于沈陽盛京古玩城舉辦畫展,多幅作品被省藝術機構及日本友人收藏。
- 2007年,進京駐于西琉璃廠,作品走向市場。
- 2008年,作品《春曲》參加北京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展。
- 2008年,參加北京第二屆文化博覽會。
- 2010年,《善之山水》個人畫集出版,同年作品《小憩》參加文化部群文杯書畫大賽并獲二等獎。
- 2011年,停止參加各種藝術活動和展覽,進駐宋莊畫家村益雪軒潛心創作。
- 2013年,舉辦由市文聯、市文廣局、市政協書畫院主辦的“水飖墨韻——鄧善之山水畫展”。
- 2014年,本溪市政協畫院特聘畫家。
- 2014年至今,在北京宋莊益雪軒畫館潛心創作。
正因如此,他不僅贏得了業界同仁的廣泛贊譽,更深深打動了無數藏家的心。在時間的長河中,鄧善之的名字與他的畫作一同,被銘記為一段絢麗多彩的傳奇。
三、藝術名家成長之路
鄧善之8歲畫畫,少年時靠著一身膽量和繪畫手藝給人家烙家具畫賺外快;20歲憑一幅油畫《窗外》創意獲獎,被行業人熟知;直到他的國畫《零工市場》再次入選國展,一路播種一路開花。然而,繪畫之于他的,不只是順風順水,而是一段艱苦的歷程。
一路走來,鄧善之靠自己的努力打拼,走出本溪,他懷揣夢想,毅然兩次進京。一路上的付出,雖然都成昨日煙云,但那些拼爭沉淀為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而正是這段艱苦的磨礪讓他看清楚了自己,他腳踏實地,吸納百家之長,補己之短,這樣的努力,讓他的畫一路走來,不斷提升藝術內涵,對藝術虔誠的信仰,不離不棄,給了他執著追求的理由。
他說,對藝術,就是要常懷有感恩之心敬畏之心。在籌備《水飖墨韻》鄧善之個人畫展階段,他用了一年的時間每天精心作畫,把對藝術的崇尚之心融入《仰望》之中,在《回望關山五百年》里揮灑墨韻。
如他的心智在磨練中越來越執著一樣,他的畫也在一天天成熟。從開始時的匠氣,轉而柳暗花明,向著藝術大美穿越。
石濤說:“天地以生氣成之,畫以筆墨取之”。鄧善之深得領會其中的奧妙。他注重線條和筆墨的運用,“用一根線條去散步”,扎實的素描功底,早期油畫色彩的掌控,都讓他的山水畫有了堅實的基礎。
洞察之后,鄧善之不斷的精進自己的畫技,終于形成自己的繪畫風格。繪畫技法,展現出的畫面感,都令人耳目一新。很多關注鄧善之多年的藏家,都見證了他的風格變化,評價說他的畫匠氣沒有了,畫面中“滿滿的都是內涵+思想”。
四、一筆一世界,一墨一乾坤
鄧善之的山水畫作品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他注重筆墨的運用,對古代山水畫技法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這使得他的畫作具有扎實的傳統基礎。他的繪畫技法精湛,無論是小品還是鴻篇巨制,都能展現出他高超的繪畫技藝。他的山水畫筆法繁密精細,皴法精工細膩,賦色輕覆而秀潤,墨色交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除此之外,鄧善之非常重視寫生,他通過寫生來捕捉自然的生動氣韻。他的山水畫不僅注重描繪自然景物的外在形態,更強調表現畫面的意境和氣韻,營造出一種淡然從容、意境蕭疏的藝術氛圍。
因此,他的作品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他的畫作通過精煉的筆法和清澈的賦色,展現出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使人仿佛置身于畫中的山水之間,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
他的山水畫作品往往蘊含著他對自然、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和感悟。這些思考和感悟通過他的筆墨語言被巧妙地融入到畫面之中,使得觀者在欣賞畫作的同時,也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思考。
五、筆墨見天地,山水有乾坤
鄧善之在筆墨運用上有著獨到的見解和創造。他注重線條和筆墨的運用,通過精煉的筆觸和恰當的墨色變化,表現出自然景物的形態和質感。他的畫作中常常出現云水煙靄等自然元素,這些元素通過他獨特的筆墨語言被描繪得生動而富有詩意。
他的山水畫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將傳統技法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派山水畫。他的作品不僅具有傳統山水畫的韻味和意境,還融入了現代繪畫的元素和技法,使得畫作更加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感。
鄧善之的山水畫作品在多個方面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價值。他的作品不僅具有深厚的傳統基礎和精湛的技法,還注重寫生與意境的結合以及融合傳統與現代的創新精神。這些特點使得他的山水畫作品在當代畫壇中獨樹一幟,備受贊譽。
在這片墨香四溢的畫卷中,鄧善之不僅是一位匠人,更是靈魂的引路人,他以筆為舟,墨為海,引領著觀者穿梭于峰巒疊嶂,體驗一場場心靈的遠行。每一幅作品,都是他對大自然深情凝視后的傾心之作,蘊含著對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對美好世界永恒追求的熱烈情感。
行走在云水間,鄧善之的繪畫之路還長,當墨色已深,人生何處不飛鴻。案牘墨香飄逸,雅音婉轉悠揚,高朋鴻儒談笑于品茗間,賓客同道流連在畫海里,真的是聞香識人,翰墨有痕。
舉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