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格格為什么成為臭名昭著的日本女間諜?槍決時疑被替換
晚清時期,社會動亂不安。面對列強的侵略和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清政府統治的政權搖搖欲墜。在每個動亂的年代,漢奸、叛徒都會出現,所以晚清時,就有許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投靠在敵方的勢力下。其中就有一位清末的格格。
要說這個格格最后為什么成為了漢奸,還是要講起她的親生父親肅親王。肅親王看到清政府已經被日本統治,為了能夠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和自己的地位,他便將自己年僅六歲的女兒送給了日本高官川島速浪。這位清朝格格就改名為川島芳子,在川島速浪的軍國主義教育下,川島芳子慢慢淡忘了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也忘記了自己的國家。
川島芳子發生轉變的開始,是因為在她17歲的時候日本養父“玩弄”她。在日本,近親結婚都是很常見的事,日本皇室也有近親結婚,所以對于這個名義上的女兒,60歲的川島速浪就隨意玩弄。此時的川島芳子內心非常崩潰,她恨自己狠心的父親,恨無能的大清王朝,于是,川島芳子簡短自己的頭發,開始了日本女間諜的生涯。
在她重新踏上國土的時候,帶來的即將是一場毀滅。在她的幫助下,日本人炸死張作霖,成功占領了東北三省;推動偽滿洲國的建立等等。日本人稱贊她能夠抵得上一個精銳的裝甲師團。
在抗戰勝利之后,川島芳子也因為漢奸罪被判決死刑。在執行之前,她提出一個要求,要給自己的養父寫一封信。但是眾所周知,她曾經的經歷肯定不可能再聯系父親,為了以防萬一,借此通風報信,看守人就拒絕了。1948年隨著一聲槍響,川島芳子便消失在歷史篇章中。
本以為這樣就結束了,但后來經過一系列證據證明,被槍斃的那個女人不是川島芳子,而是一個重病纏身,為了金條做替身的農村婦女。對此,盡管臺灣檔案一再否認,但是川島芳子生前好友李香蘭,及一些皇室后裔的證明表示當時被槍斃的不是川島芳子。
后來經過調查,發現川島芳子確實沒有死,而是以方姥自居隱居在長春郊外,隱姓埋名了三十年后病逝。
你怎么看待這位曾經抗戰時期最大的女漢奸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