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超給人的感受是一位讓人交往很愉快的人,性格極好,人品極好的人。如果按照古話來說,或者按照儒家的標準,就是一位儒雅、謙謙真君子。
書畫家陳志超 供圖 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
陳志超的藝術在川內是早就有名氣的人。但是從觀察來看,他與其他藝術家交往都是待人彬彬有禮、文質彬彬,把微笑留給別人,讓人如沐春風。從來沒有看到過他高高在上、頤指氣使的,往往是很謙遜的印象。
陳志超書法作品 供圖 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
陳志超好禮但又不刻板,與其談話,時常會為其機敏、幽默的談話讓人會心一笑。他為人謙遜,與各個層面的人交往,都能夠做到平等對待。
與絕大部分的成名藝術家相比較而言,陳志超是幸運的。1966年陳志超出生在成都市溫江區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自幼受到爺爺和父親的耳濡目染,走上藝術的道路上,加上家族底蘊支撐(但為人低調自律),可以專心追求興趣愛好。孔子在《論語》有言,君子者,貧而樂道,富而好禮。我嘗以為,陳志超就是這樣的人。
陳志超繪畫作品 供圖 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
陳志超數十載沉浸于翰墨世界,自覺其樂無窮。正如他所說,中華人文正脈,具象于詩、書、畫,余沉醉其中,甘之如飴,樂趣未可窮盡。1996年陳志超就成為國家級書法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一員。他的書法偏于正書書體的創作,在他看來,一是與其畫相配合,二是認為格調高。書體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然而皆源自于篆書,篆書有張力、沉靜厚重、境界更高。繪畫他喜歡倪云林、石濤、齊白石、黃賓虹等名家之作,認為其作品格調高雅,筆墨與線條有獨特的審美價值,線條錘煉后的抽象美極其打動人。
陳志超雖然喜歡并實踐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書畫,但是日常生活卻能夠與時俱進,他日常喜歡看新聞、關注時事,并通過寫字畫畫或者詩歌、文言隨記等形式以表達喜怒哀樂、七情六欲,不知不覺間效仿古人翰墨記事亦!視之令人心靜情悅。試摘錄一二。游廬山后記曰:“牯嶺如故……興起痛飲,亦似入無人之境。”謁陳寅恪墓后記曰:“見黃永玉書獨立精神,自由之思想。曾讀<從賽納河到翡冷翠>,知其得恩師真傳,書畫為余事也。”游覽大邑千佛山后記曰:“盛夏之晨……推窗即見千佛山流金擁翠。策杖登臨,丹巖欲傾,五彩神像,壁立如云,香煙裊裊,鐘罄聲聲……我自弄毫低頭不語。午時,畫成。”長期的古代文人墨客習性,錘煉出陳志超深厚的文學藝術修養、涵養、學識。
陳志超繪畫作品 供圖 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
他曾表示,近20年來中國書法出現很大的變異,過去的文人士大夫,毛筆是他們書寫的工具,毛筆書寫是他們基本的技能,現代文人基本不用毛筆書寫,也不再是書寫習慣,只有少數的書畫愛好者、藝術家還在使用毛筆,而且使用毛筆也是創作時才用。藝術技法是簡單的,勤加練習都能掌握,藝術的價值在于書寫的內容和其中包含的情感等元素,古代文人通過書寫將真情實感、情緒情感不自覺地注入其中,從而留下了傳世的書畫,比如顏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蘭亭序》等就是有感而發的千古名作,在作品中筆墨技巧等書法技術只是藝術價值的一部分。今天絕大部的文人已經沒有這個書寫習慣,如果不能找到回復到古人書寫習慣的狀態,不我手寫我心,不懂不會將敘事、情感、議論發于筆端,而只是臨摹照抄經典,無感而發,藝術品如何體現出藝術的核心價值呢?我做的就是“于當下穿越古今”,以有效地恢復書法繪畫的本來面目。“詩書畫,墨匯心源而得之,詩為心聲,書為心畫,畫為心象。”他說。
他說內容是創作的源泉,風格因內容而生,而風格是伴隨書寫本身就存在的,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狀態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就像莎士比亞所說,一千個人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陳志超繪畫作品 供圖 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
陳志超繪畫題材涉獵廣泛,既有中華人文正脈君子寓意之梅蘭竹菊,也有鐘馗等神話人物,也有旅途寫生之山野林僧、茂林修竹、高山流水、城市人物風光,甚至一草一木等。他以藝術家的視角,借助繪畫藝術表達他的真情實感,毫不做作,來得那么自然,不矯揉造作。他的山水畫,筆墨厚重、線條自然靈動、色彩自然天成綺麗,構成疏密有致,以疏帶繁,文人氣息濃郁。他的人物花鳥畫,構成簡約,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情態入神,傳遞出人物躍然紙上的情態。夫人物畫,貴在傳神,沒有深厚的寫生功底,實難做到,陳志超之作可謂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繪畫總體呈現出詩書畫圓潤融合的特征,帶有很強的個人情感色彩,是人格精神通過繪畫作品的真實呈現,在物欲橫流的當代、快餐文化、信息爆炸流行的時下、能夠靜心沉心傳承中國書畫真正的精髓實為難得。他走的藝術路子很正。
他的書法,篆書線條如鐵勾銀畫且流暢靈動,透出高古大氣的氣質;他的楷書結構方正,線條舒張,極具張力,將楷書寫得活靈活現起來;他的行書如行云流水,疏密有致,散發出古典文人氣息;他的草書結構奇正相生,筆墨濃淡結合,線條靈動有飄逸之姿。
概括地說,陳志超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發自內心地以自身的工作、生活、藝術實踐傳承著中華優秀文化詩書畫,詩書畫是他情感表達的載體,詩、尤其是他創作的自作詩,大自然等打動了他、觸動他的情緒,他通過書畫表達出來,表達出詩情畫意來。而且在毛筆書寫習慣早已漸行漸遠的當下,他依然將自己融入毛筆書寫的習慣中,訓練、養成、激發出藝術的核心價值。正如孫過庭《書譜》云:“豈知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實,原夫所致,安有體哉!也是強調情感的重要性及線條符合情感表達之意。相信陳志超的藝術必將散發出蘭花般的芳香,愈久而彌香;也祝福他的藝術走得更高更遠。
個人簡介:
陳志超,1966年生于四川溫江,現任成都澄園書畫藝術博物館館長,四川省政協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四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美國落基山中華書法學會顧問,韓國書法藝術院顧問。(文 張入心 王璐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