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八國聯軍不燒了更有價值的紫禁城?原因你不一定信
為什么八國聯軍不燒了更有價值的紫禁城?原因你不一定信近代歷史是我們國人永遠不能淡忘的,它是我們國家的恥辱,時時刻刻都在提醒著我們不想被挨打,就要自身強大。我們的家園被摧毀得面目全非,人們的生命如螻蟻一般被捏碎,它是我們國家永遠的痛。說起火燒圓明園,痛心的同時還是有疑惑。大家可能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為何英法聯軍只是焚燒了圓明園,諾大的紫禁城的一磚一瓦都沒有動呢?為什么八國聯軍不燒了更有價值的紫禁城?原因你不一定信!
按理來說,紫禁城在當時是咸豐皇帝的居住的地方,應該是奇珍異寶最多的地方,在他們眼里最應該焚燒的不是紫禁城嗎?在咸豐皇帝得知英法聯軍侵入了北京,焚燒圓明園的時候,懦弱無能的他逃跑了,逃得無影無蹤,城中沒有了君王,英法聯軍侵入紫禁城不是難事兒。可是他們只是燒毀了圓明園,就逼迫清朝談不平等的條約。他們和清朝代表談好條件之后,他們就撤出了,對于紫禁城的一磚一瓦都沒有動,這樣看來他們并不是為了搶奪奇珍異寶,畢竟紫禁城的珍寶才是最多的,那么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英法聯軍侵入天津的時候,耀武揚威的他們首先就對當時的清政府提出了各種要求,清政府當時也同意簽訂了協議。既然協議簽訂了,他們就應該撤出天津,不再大量進入城市。可是當時的清朝代表是怡親王載垣,本來事情已經談妥了,可是他又給咸豐皇帝呈上了一道折子。他說英法代表團里有個人叫巴夏禮,是他給英法聯軍出謀劃的,所以才導致他們侵略中國。咸豐皇帝當然相信了,乖乖的聽了怡親王的話把巴夏禮抓了起來,還把他的整個代表團都抓了起來總共有30多個人,把他們都關在了圓明園當中。
代表團代表的是一個國家,這樣對待代表團相當于打英法聯軍的臉。他們覺得清政府是在對他們示威,他們覺得那個條約清政府沒有好好想要守約,便決定懲罰一下清政府,便一路攻打到北京。在攻打到圓明園的時候,準備先解救出來代表團,結果整個代表團就只剩十人,剩下的人已經被打死了,英法聯軍覺得清政府沒有把他們放在眼里,簡直為所欲為,瞬間怒氣就上來了。他們開始對圓明園進行焚燒,以向清政府示威,也是在告訴清政府,他們不是好惹的,不是好糊弄的。你敢殺我們代表團的一個人,我就敢燒了你的園子,甚至是你的紫禁城,乃至整個國家。他們燒圓明園純粹就是一場報復,對咸豐皇帝的報復。他們為了鴉片貿易,自然不會燒毀整個紫禁城,那樣的話就沒有人和他們進行貿易了。燒毀整個紫禁城的話,清朝人民都會遠離他們,沒有人就沒有貿易,就沒有金錢,說到底,他們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所以在他們燒毀圓明園,嚇壞了咸豐皇帝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拿著協議便撤軍回國了。
當然還有一種說法是,英法聯軍侵入到達北京后,看到了許許多多的奇珍異寶,那是在他們國家沒有的,當他們到了圓明園之后,一時竟然看紅了眼睛,開始了瘋狂的搶奪,搬不走的就打碎,能搬走的就搬走,導致后來,我們國家的奇珍異寶流落到別國各處,造成現在的后果。他們的野心越來越大,為了割占更多的領土,便燒掉圓明園向皇帝示威,如果燒掉紫禁城,他們在占領之后就是一座廢墟之城了,所以才沒有燒掉。無奈的皇帝只能為了保全別的地方,忍痛簽下了不平等的各種條約。以上事件各有各的說法,具體的事實應當聽從官方的解釋,個人的言論可能有些地方并不正確。
看似是中國做錯了不應該扣下別國的代表團,才導致這樣的后果。可是畢竟是他們登陸到了天津,逼著政府簽訂一系列的條約,是他們欺負人在先,在清政府犯了錯之后,也做過奮起的抵抗,但是雙方的懸殊真的是太大了。這段歷史,始終警醒著我們,除了這件事,還有很多類似的屈辱的事情,都不能被忘記。我們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努力,不要被別人欺負。當然我們還不能忘記的,還有為了我們國家殊死拼搏的先烈同胞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