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西域三十六國之一,建國于前176年,630年左右突然間神秘消失,一共存在800余年。雖然樓蘭曾盛極一時,號稱西域七大國,可在中原王朝眼里只不過是撮爾小國。樓蘭最為活躍的時期當屬兩漢,如今對于樓蘭古國記載最多的,也大多是漢朝的相關文獻。其后諸朝對樓蘭的記載極其稀少。
樓蘭遺址
直到20史記初,連其故都樓蘭古城意外現(xiàn)世,才掀起一股樓蘭熱。即便如此,大多數(shù)時候樓蘭依然籍籍無名。近年來隨著《盜墓筆記》、《鬼吹燈》等一系列“盜墓”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的熱映,充滿神秘色彩的樓蘭,才再次闖入人們是視野。
“樓蘭”,在當今人們眼中一個很美的名字,然而古人卻不這么看。樓蘭消失于唐初,但唐人對這個古國卻念念不忘,以至于自唐朝起文壇上就形成了一股很特別的“詩伐樓蘭”文化現(xiàn)象,使得“樓蘭”成為華夏敵對勢力、蠻夷之國的代名詞。
陳子昂在《和陸明府贈將軍重出塞》中,以“忽聞天上將,關塞重橫行。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贊揚戍邊將軍滿腹韜略、威武神勇,鼓勵他邊關立功、威名遠揚。
《從軍行》書法作品
王昌齡在《從軍行》七首其四中,以“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頌揚邊軍將士,豪情溢滿紙面,士氣直沖云天,透過詩句,給我們塑造了一個聞風喪膽的敵人正丟盔棄甲,逃之夭夭宏大征戰(zhàn)畫面。
辛棄疾在《送劍與傅巖叟》中,以“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將寶劍只能掛在空齋與琴為伴,未能赴邊殺敵,情緒一落千丈,壯志難酬之憤噴薄欲出,抒發(fā)了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
張元干在《賀新郎 寄李伯紀丞相》中,以“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表明對朝廷屈膝議和的強烈不滿,表達出對北宋末年主戰(zhàn)派首腦李綱(字伯紀)的敬仰之情。
為什么不是突厥、鮮卑、匈奴,亦或者是西域大國烏孫,偏偏要對實力孱弱的樓蘭咬牙切齒,將它選作敵對勢力的代名詞,透過“詩伐樓蘭”,將它滅了千百遍。僅僅是因為“樓蘭”的名字好聽?
辛棄疾
古人應當不會那么膚淺。阿越認為這與樓蘭神秘消失大有關系。
關于樓蘭的消失之謎,史學界尚未形成定論,歷來多有猜測,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
說法一:樓蘭消失于戰(zhàn)爭。公元五世紀后,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后被遺棄。
說法二:樓蘭衰敗于干旱、缺水,生態(tài)惡化,上游河水被截斷后改道,人們不得不離開樓蘭。樓蘭曾頒布過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世界上最早的環(huán)境保護法律。
說法三: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游移有關。斯文·赫定認為,羅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qū),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游移有直接關系。
說法四:樓蘭消失與絲綢之路北道的開辟有關。經(jīng)過哈密(伊吾)、吐魯番的絲綢之路北道開通后,經(jīng)過樓蘭的絲綢之路沙漠古道被廢棄,樓蘭也隨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輝。
說法五:樓蘭被瘟疫疾病毀滅。一場從外地傳來的瘟疫,奪去了樓蘭城內(nèi)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僥幸存活的人紛紛逃離樓蘭,遠避他鄉(xiāng)。
樓蘭遺址
說法六:樓蘭被生物入侵打敗。一種從兩河流域傳入的螻蛄昆蟲,在樓蘭沒有天敵,生活在土中,能以樓蘭地區(qū)的白膏泥土為生,成群結隊地進入居民屋中,人們無法消滅它們,只得棄城而去。
說法七:由于中亞游牧民族侵入,導致本土文化被毀滅,當?shù)氐木用裉油剑瑯翘m隨后就走向了衰亡。
所有猜測中唯獨少了被中原王朝滅國。
我們知道華夏民族自古以來愛好和平,種地技能點滿,以修地球為己任。不過勤勞有時候并不能致富,反而會帶來災難,畢竟當“你有糧而我有槍”時,你家的糧食就是我的。古人深明這一道理,故而一早就提出了“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的口號。一方面精耕細作,豐收之后進行祭祀?yún)碳老热俗约簺]給他們丟臉,同時感謝上蒼的眷顧。一方面修明軍器,告訴四方蠻夷,牛若不讓我安心種地,我也通些拳腳。于是乎種著種著,東亞最好的土地都成了我們希望的田野。
樓蘭遺址
大唐初立之時,頗與兩漢相似,北方實力強大的突厥虎視眈眈,時不時的跑過來阻礙一下種地進度,連天可汗都被迫與其簽訂渭水之盟。
就在大唐欲效西漢故事,對付突厥之時,樓蘭這個扼守西域門戶的西域國都突然無了,關鍵是既沒有向大唐投誠,也不是被大唐所滅,就這么離奇的消失了。這讓大唐的“良家子們”憋了一肚子氣,你樓蘭這是什么意思,看不起我是嗎?
于是乎樓蘭如同觸犯了天條,即便現(xiàn)實中拿你沒轍,也要通過文字滅了你,一大堆人手提三尺青鋒的讀書人對其口誅筆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隨著時間推移,樓蘭正式成為蠻夷的代名詞,“詩伐樓蘭”文化由此誕生,風氣綿延至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