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秋天,成就了刀郎的精彩傳奇,蟄伏多年后,攜帶20年的藝術積淀,刀郎在成都、廣州和南京不斷上演一場場萬人合唱的演唱會,順勢成為當年華語樂壇當之無愧的學霸。
在汽車行業,同樣不斷涌現超級學霸。9月份,理想汽車交付53,709輛,創單月交付量歷史新高。2024年1-9月份,理想汽車累計交付超過15萬輛,同比增長45.4%,再度鞏固了新勢力學霸地位。尤其值得點贊的是,理想并非依靠低價占領市場,而是定位豪華品牌,依靠優質優價獲得市場認可。
數據顯示,2024年三季度,在20萬元以上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TOP3品牌集中度已經達到50%,其中理想汽車市占率接近18%,優勢非常明顯。最近理想單周銷量甚至超越奔馳、寶馬和奧迪三座豪華品牌的大山,達到了中國品牌新的高度。
10月14日,理想迎來第100萬輛整車——理想L9(參數丨圖片)正式下線,刷新了中國豪華汽車品牌的百萬速度,背后則體現了理想汽車在產品、技術和企業經營等方面的巨大進步。
產品創新服務更多中國家庭用戶
長期以來,因為種種因素,中國品牌在產品創新方面態度保守,在合資后面亦步亦趨,既缺乏創新能力,更缺乏創新勇氣。在這種情況下,一般合資拿來什么,消費者就用什么,缺乏對本土市場需求的尊重。
理想則深耕中國本土市場,從市場需求出發研究和設計產品力,如同蘋果一樣,先于用戶需求,重新定義產品,給到用戶驚喜,超越用戶需求。
典型比如理想首創的增程模式。在中國向著新能源過渡時代,消費者時常陷入糾結,既想體驗純電車的駕駛品質,又想要燃油車的自由補能;既期望像燃油車一樣可以隨時出發,又不愿忍受燃油車的高能耗。理想創新性采用增程系統,則從根本上解決了消費者“既要,又要和還要”的問題。城市用電,油耗極低;長途或者周末用油,沒有續航焦慮;同時因為電機驅動,全程擁有電車駕駛品質,還可以像油車一樣隨時補能。完美解決了消費痛點,受到消費者熱烈歡迎。
另一個更具代表性的例子則是大六座設計。在理想之前,同級別車型主要是5座或者7座。理想則從中國家庭出行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到二胎需求、以及第三排需要通道等需求,巧妙進行了空間設計,導入了全新大六座布局。每排一代人,每個座位都是VIP,再加上冰箱彩電大沙發加持,“汽車不僅是出行工具,也成為移動舒適的家”。
理想創新產品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迎合了消費需求,解決了消費痛點,為消費者提供了更適合的產品,體現了對于中國消費者的尊重。
更重要的一點在于,無論是理想首創的增程模式,還是全新設計的大六座,理想開辟了全新細分領域,帶動和鼓勵更多自主品牌進入賽道,實現了對于市場的引領突破。
大手筆投入研發核心技術
作為有著互聯網基因的造車新勢力品牌,理想天然攜帶互聯網創新基因,在研發方面舍得大手筆投入,在技術方面追求全球領先。從創業伊始,理想汽車始終堅持核心技術全棧自研,以技術革新助推行業發展,尤其是在智能科技層面的進步,給行業帶來新的啟迪。
典型比如火熱的智能駕駛層面,理想實現無圖NOA落地,實現全國都能開,城鄉自由開。無論是荒涼遙遠的鄉村公路,還是繁華都市復雜道路,或者重慶8D的盤龍立交橋,只要導航。而且車輛對道路障礙物的避讓和繞行更加平順絲滑,就像20年老司機,車輛可以快速篩選最優軌跡,果斷而安全地執行繞行動作,大幅度提升駕駛安全。此外,端到端(E2E)+視覺語言大模型(VLM)的技術架構是世界先進,且率先實現上車落地,領跑全行業。目前,理想汽車智駕能力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
再比如智能座艙“理想同學”,則依托于理想全自研多模態認知大模型Mind GPT。作為一個超級聰明的智能管家,Mind GPT使機器像人一樣擁有多模態融合的感知、理解和表達能力。實際人機溝通中,理想同學支持方言自由說、指令自由說、簡潔模式,尤其具備全時全車喚醒能力,讓人機交互從“一機一人,一問一答”的二維模式進化到全車自由交互的三維模式,在出行中讓一家人的旅途充滿歡樂。
在生產制造領域,理想全棧自研的智能制造操作系統——Li-MOS聰明又強大,可以實現對每輛汽車從接單、排產、制造過程以及供應商協同管理的全程管控,實現了從一塊鋼板沖壓到新車下線的制造全過程數據管理。在實現高度透明化的同時,大幅度提升了生產效率,并降低了生產成本。
理想持續在核心技術突破,對于自身,對于行業都具有積極正向的意義:
給消費者提供了性能更先進產品,帶來具有突破性的體驗感受;
提升了自身管理能力,同時也大幅度提升了品牌競爭力;
提升了品牌形象,增強了消費市場對于理想乃至中國品牌集群的信心;
中國品牌掌握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提升產業安全。
理想汽車帶動供應鏈伙伴協同發展
理想在產品方面的大膽創新,在核心技術方面執著研發,大幅度提升了品牌競爭力,銷量穩定增長,連續7個季度實現盈利,成為目前實現盈利的全球僅有三家新能源車企之一,在賦能自身發展的同時,理想汽車更給行業帶來正向推動。
比如在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建設方面,相比國際以及合資品牌傾向于選擇海外配套,理想等中國品牌天然和本土產業鏈更加親密。尤其是在智能駕駛、底盤控制、感知技術等核心領域方面,理想優先與本土供應商合作,扶植本土供應鏈的成長,并通過“共贏·創新·鏈接”模式,實現與合作伙伴的協同向前。
理想汽車搭載禾賽科技的激光雷達,就是理想和禾賽科技的長期合作與協同成長。在電動化和智能化快速發展的當下,作為智能汽車“眼睛”角色的激光雷達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來在理想汽車的智駕研發團隊尋找作為其下一代智能駕駛系統核心傳感器的激光雷達,禾賽當時已有的原型產品是市場上性能最好的64線激光雷達,于是雙方開始接洽合作。在通力合作的基礎上,禾賽充分發揮了優勢,2022年8月,理想L9正式開啟交付,搭載的前向車規級128線激光雷達正是禾賽AT128半固態激光雷達,感知精度非常出色。
當然,更重要的是,源于激光雷達極高精度的不可替代優勢,大幅度提升了感知和安全,理想在行業率先大規模推廣激光雷達,并在理想帶動下全行業快速普及,進而提升了全行業的智駕水準,也提升了用戶的用車安全。理想汽車和禾賽的合作,不僅限于產品和技術的創新研發,促進更多車裝上了激光雷達,更在于推動主動安全技術的大規模普及和應用,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和安全。
在底盤產業鏈方面,理想努力推動空氣懸掛等先端配置的普及。旗下理想L9全系標配空氣懸架及CDC減震器。在空氣懸掛技術選擇上,理想同樣優先選擇國內孔輝和保隆的空懸技術,理想L銷量強勁增長,帶動孔輝和保隆等空懸零部件企業銷量猛增。目前孔輝、保隆均為市場一線,總份額為62.8%,在中國市場已經占據絕對優勢。
理想創始人李想曾公開表示“我們為大量使用中國本土供應商感到自豪,消費者敢買中國品牌的車,我們就敢大膽使用中國本土供應鏈企業”。在理想通過自身扶持了本土零部件產業鏈的同時,雙方實現了協同共贏。
通過和理想合作,本土供應鏈規模迅速擴大,綜合實力增強,經營管理水平大幅度提升,得以進入全球主流配套。反過來,隨著本土產業鏈的強壯,也可以給理想提供更為優秀的產品與支持,客觀上又提升了理想產品的競爭力。尤其值得點贊的是,理想和本土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不僅對后進者帶來示范效應,也對傳統車企和供應鏈的單向供需關系帶來啟迪。
更重要的是,本土供應鏈做大做強,使得中國產業環境更加健康,在關鍵零部件領域實現自主可控,從戰略上體現了理想作為中國企業的社會責任。
簡單總結近年理想汽車發展成績:單月銷量輕松突破歷史記錄,單周銷量超過德系BBA,成為首個實現百萬輛下線的新勢力車企和唯二實現百萬下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五年時間,理想滿足消費者期待,解決消費痛點,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具創新力的產品,銷量不斷增長,并且持續保持盈利。
與此同時,理想注重核心技術發展,在研發方面大手筆投入,通過與合作伙伴的聯合研發、共贏協作的新模式,積極扶持和幫助本土高科技產業鏈形成,開創了新能源產業的新質生產關系,并提升了國家關鍵產業安全。
作為一名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的優等生,理想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給市場提供了一個健康發展的中國新能源公司的產業樣本。
可以肯定,理想百萬輛目標的達成僅僅是未來宏偉藍圖的第一步,下一個千萬輛的目標已經在了路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