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開會,第三重磅“組合拳”捭闔出擊,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有粉絲跟我說,這到底是“組合拳”還是“七傷拳”啊,拳是打出去了,自傷了八百。哈哈哈。
市場反響,是一種接近砸盤的搞法,內房股一瀉千里,回吐昨日漲幅還多吐了。
每次到這種時候,總會有一種觀點浮起來,認為是外資在故意操縱輿論做空我們,我之前說了,如果你真的想認真的理解市場波動,在這個市場里走得遠一點,首先要離這種“陰謀論”者遠一點。成熟的市場交易者,要有成熟的心態,像個成年人一樣去說話,這是基本要求。
股市的反應大拉胯,尤其是內房股,首要的原因不難明白:市場認為發布會內容不及預期,放出來的猛料大招不夠威,大部分是在落地原有的政策精神(下面說)。
但是,除了這一點,我認為市場低估了另一個因素:融創的配股增發,這個產生的連帶影響不能說小。融創按照每股2.465港元價格配售4.89億股份,募資12.05億港元,這個股價按照昨日收盤價大約是打了8折。在之前,這一波A股大反彈以來,媒體統計,10.1-10.16,A股上市公司發出多達370條減持公告,同期增持公告僅150個。或是減持,或是配股,雖說都在“情理之中”——因為企業也需要降負債,但如實講,都對市場信心形成了打擊。融創的配股,會令資本市場理解為其它房企會效仿,故而加大了拋售。
從好的方面說,這說明了經過政策的支持,我們的股市“恢復了融資功能”,企業可以利用股市直接融資了。但從反面說,市場剛有起色,大量的企業就開始忙不迭的減持、配股,這樣的市場氛圍,恐怕是沒有人愿意做耐心資本,大家都抱著“撈一把就跑”的心態,很難持久。
這是資本市場現在很大的一個問題,怎么緩解我不知道。我只是基于自下而上的投資觀察做出一點點操作性的判斷:這樣的市場我是不敢參與,更不要說深度參與了。如果要我給個開玩笑的建議,我覺得要企業在此時此刻進行“市值管理”,誰跌得少給誰進“白名單”誰跌得多給誰進“黑名單”哈哈哈。
關于發布會內容,就我個人而言,都在“預期之內”。但我也高度認同市場的期待,那普遍反映出人們很擔憂。大家從常識出發,認為政策應該“一鼓作氣”,而不能“再而竭,三而衰”。簡而言之,既然要出,就超預期給它一攬子出完,而不要羊拉屎,一邊走一邊拉。一個臨近的參考是香港特首剛剛發出的施政報告,一攬子給出來,360度無死角的利好,方有奇效。
發布會的重點內容,我自己的感受,在于下列兩點(具體內容網上大把,我只談我的看法):
1)增量政策之核心在100萬套、4萬億。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通過貨幣化方式安置,以及將“白名單”信貸規模擴大到4萬億,所有適格商品住房項目全部納入白名單。
這個政策力度不可謂不猛,舊房改造,落地一套在你頭上,就有希望得到一筆大錢。但是有心人已經做了對比,論及規模,遠不及2015-2017棚改貨幣化,比2009年的規模還低。此其一,其二,棚改貨幣化的本質是再造需求,這個是老藥方,一定有效,但同時也正因為它是老藥方,是以一定是存在著邊際效應遞減。其三,則是和以往相比,這一輪地方真正去搞大拆大建的動力要弱很多,因為地方財力不足也因為太難平衡——部長給的兩個改造條件,一是要求“資金方案要打平衡”,避免新增地方債務風險。你們想想,現在搞棚改基本都是弄成了配售型保障房,你告訴我資金方案怎么打平衡?補償款只能往少里給咯,問題是你給錢給的少,那你第一個條件(征收的安置方案)就做不“扎實”。所以,這倆條件在實踐中可能會有現實困難,也注定了效果會是“慢效果”,不是潑天富貴,而是溪流潺潺,要有耐心。
白名單擴容到4萬億,也是同樣。執行的效率提高,一定可以更加有效的緩解房地產商以及上下游供應鏈的資金危機。但這也是個慢功夫,你指望著一瞬間拔地三尺,不現實。能夠穩住盤子,止跌止血,不再繼續下探,便是成功。
2)基于上述,我認為市場需要重定“預期”。即是說,市場的期待過高了。資本市場也好,房地產市場也好,人們渴望通過一把過的超級猛藥,來實現房地產市場旱地拔蔥式的V型反轉。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但并非政策層的設定議程。通觀發布會,部長的話音非常清楚:是要“穩定”房地產。我用大白話說,政策層希望的房地產心電圖最好就是“一根直線”或者是上下波動肉眼難見,別往下走也別往上走(怎么實現我就不知道)。這決定了政策力度的釋放,一定是逐步漸次的。大家認為力度弱,下面再跌咋辦,可能人家也沒想著管多久。能管一段是一段,下面再跌再出政策就是了,走一步看一步。是以,“應然”是一部分,“實然”是另一部分,我們自己要把這個“預期”的坐標定準確了,這樣在具體實操中,你更清楚知道該怎樣做,股市、樓市,均如此。
落到房地產市場,注意一點,這一連串的新政已經有效刺激了需求跑步入市。部長的原話:中國房地產在系列政策作用下,經過三年不斷調整,市場已經開始筑底,10月相關數據一定會是“積極樂觀”的結果。這個在一二線城市,都出現了,你現在到二手市場想淘便宜貨都不那么容易了。再火熱,就又要回到搶購時代了,那顯然也不是政策層想要的結果,不想再引起買房焦慮癥。
作為交易者,這些提醒我們對政策要多一點“理智預期”,它是慢功夫,股市卻是快反應,但是短期市場經常會出現錯誤定價,不要將之作為主要的判斷憑據。我自己多年的經驗顯示:房地產在任何國家都是“母資產”,是長期資產,漲起來摧枯拉朽,跌起來勢大力沉。不要指望著一些“快變量”立竿見影,必須要長時間、多部門的“慢變量”累積累積再累積。
這是我們要冷靜看待樓市的地方,漲的時候需要冷靜,跌的時候也需要冷靜,機會都有,交易者最重要的功課是專注于自身,而不是冀望于政策。
10月是“政策蜜月”,還沒完,接著奏樂接著舞。
新的局面創造新的機會,后臺的粉絲有需要買賣交易的建議咨詢,可以加微信號budao2000私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