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離婚綜藝《再見愛人》第四季強勢回歸了。
第一期初亮相的是三對婚齡都接近甚至遠超過10年的夫妻。
他們有的互懟互罵,相愛相殺,把彼此當箭靶子;有的看似愛得轟轟烈烈,蜜里調(diào)油,內(nèi)里卻是危機四伏;有的則像是手拿霸道總裁和小嬌妻現(xiàn)實殘酷版本的劇本,充斥著各種爹味說教,讓人倍感窒息。
諷刺的是,他們岌岌可危的婚姻關系背后通常的組合不是爹找女兒,就是兒子找媽。
葛夕(37歲)&劉爽(43歲):婚齡9年
這一對看似相愛相殺,互懟互嘲,互相挑刺,歡喜冤家一樣,在吵架里交流感情,在爭執(zhí)里解決問題,情緒得到無限的釋放,沒有隔夜仇的兩個人像是毫不內(nèi)耗。
然而常常顯得劍拔弩張、火藥味兒十足的兩人之間隱患其實是不少的。
愛意褪去,彼此不愿意再遷就,互懟的情趣不再,就往往會蛻變成了一場“拳拳到肉”的批判大會,句句直擊要害,句句挑戰(zhàn)彼此的底線,這對感情的損耗無疑是巨大的。
吵架是背后問題的外顯。
劉爽(留幾手)
成也嘴賤,敗也嘴賤,男人一般不拘小節(jié),但女人一般會格外在意細節(jié),劉爽常常是愛在心里口難開,愛意全用指責來進行包裝輸出,久而久之,對方肯定感受不到愛的回饋,他給自己挖了坑。
當然,他本人的問題也是難以掩蓋的。
隱隱約約感覺得到,劉爽在家里是缺乏權(quán)威感和存在感的。
在家像大爺,他滿嘴爹味的發(fā)言,是其大男主主義的外化,是媽寶男的具象化,是傳統(tǒng)男性在婚姻里苦無出路的窘境,更是其孱弱內(nèi)心的虛張聲勢。
劉爽找的不是妻子,他要為自己找的是一個繼承他母親責任的“新娘”,從而心安理得地繼續(xù)當兒子。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
他不適合婚姻生活,不適合同居生活,更適合一個人獨居,家庭的責任他是不承擔的,常常當甩手掌柜,嚴于律人,寬以待己,他想要的不是妻子,而是女仆。
對婚姻生活,劉爽的態(tài)度是擺爛的,“湊活著過”“分居”是他給的解決辦法,他永遠待在他的舒適區(qū)里,讓別人為他負重前行。
在事業(yè)上,他的心態(tài)也是如出一轍的。
也許是中年危機,劉爽在工作上的爬升是有心無力的,所以顯得尤為迷茫頹喪,雖然內(nèi)心攢著一股勁兒,但持續(xù)得不到正反饋,他陷入了深深的無力,被迫佛系,跌落到“女強男弱”的不對等關系里,這嚴重挫傷了他的所謂“男性尊嚴”。
自我認同感不足,是劉爽的困境,他的自我是極其虛弱的,為了找補自己,所以他言語上的殺傷力會加大,對另一半有意無意的貶低也不自覺外露出來。
可惜,劉爽遇到的不是一個善茬。
葛夕
明媚,熱烈,大方,彪悍,灑脫,主動,敢愛敢恨,脾氣火爆,富有生命力,能量很富余,主體性和獨立性都很強,她是不會被輕易馴服的女性,是妥妥的反PUA達人。
在這段關系里,葛夕明顯處于上位,另一半明顯更離不開她,因為她的愛和能量多到溢了出來,能給對方以滋養(yǎng)。
因為強大,所以她有主動權(quán),無論是選擇開始,還是選擇結(jié)束,她都是主動的那一方。
覺醒以后,葛夕不再甘愿被對方洗腦,不再委曲求全,不再犧牲自己的需求和意愿,而是會開始反擊。
性價值,情緒價值,經(jīng)濟價值都滑落到一個低點,也許就是她說出“愿賭服輸”的那一刻。
“慕強”的本性是刻在女人骨子里的。
所以葛夕開始了望夫成龍。
以前覺得對方獨特新奇,可以給自己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但現(xiàn)在她發(fā)現(xiàn)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去探索新世界,另一半變得可有可無。
尤其這時對方躺平擺爛,退化成自己最討厭的“一層不變”的狀態(tài),更是她萬萬不能接受的。
在發(fā)展節(jié)奏不一致的情況下,“篩選大于改變”是葛夕對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所下的注腳。
從年少到白頭,相識于微時,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經(jīng)歷了低谷也一同到過高峰,李行亮和艾琳的感情經(jīng)受住了時間和生活的考驗,他們的感情一度羨煞旁人,也為人所動容落淚。
但真的是這樣嗎,請記住,這是一檔離婚綜藝。
沒有完美的婚姻,秀恩愛也可能死得快,越是看似完美的東西就越是極有可能有一個破碎不堪的內(nèi)里,只是大家都掩耳盜鈴,下意識去強迫自己無視而已。
艾琳:
起初,讓觀眾一目了然的是,艾琳絕對是讓人所夢寐以求的絕世好妻子,甚至能達到“有妻如此夫復何求”的程度。
她積極、樂觀、外向、開朗、可愛、機靈、豁達、生命力旺盛,更值得一提的是,有著付出型人格的艾琳給伴侶的愛是博大的不求回報的甚至是無條件的。
在男方事業(yè)低谷的時候,自己一個人擺攤補貼家用,在男方事業(yè)起勢的時候,全心全意當起了家庭主婦。
丈夫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她渴望但未實現(xiàn)的夢想是“希望丈夫能站在更大的舞臺上”,她人生的重要性排序是“丈夫>孩子>父母>自己”,仿佛她的世界里只有丈夫且圍繞著他而轉(zhuǎn)動。
“這輩子,我除了他,不會有更愛的人了。愛他,我用掉了所有力氣、時間、精力和愛?!?br/>
這句話一出,再感動得涕泗橫流的“純愛戰(zhàn)士”也不由在心里隱隱嗅到了一絲不對勁的氣息。
艾琳愛得太過忘我,她把自己當成了一根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愛人。
觀眾是第一次聽到這些無私愛意的表白自然感動不已,但經(jīng)年累月聽到這些的李行亮會作何感想呢?
斗米恩升米仇是人的本性。
將自我全數(shù)托付到一個男人身上是場賭博,賭到最后考驗的是他的良心。
好在丈夫是知恩圖報的善良之人,而如果艾琳所托非人,很大概率會成為那個被用之則棄的糟糠之妻。
人心是禁不起考驗的。
愛得沒有自我不是好事,這讓艾琳不可避免有了犧牲感和委屈感。
即使大家都在呼吁要把“家庭主婦”當做一份工作,但我們都心知肚明,這壓根不被市場認可,價值也無法固定下來,家庭主婦注定是在社會上隱形的存在,她們的付出注定是不被看見甚至是不被尊重的。
以夫為天,唯一的價值衡量指標是丈夫的認可,不客觀不固定不權(quán)威,這樣的標準著實太過站不住腳也太過兒戲。
艾琳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配得感不強,心態(tài)就失衡了。
尤其是如今的艾琳有了年齡年齡、身材焦慮、失業(yè)焦慮,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感都不能自給自足,所以她不可避免會向外求,也不可避免會走向強勢。
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艾琳的自我交付給了丈夫,在她的認知里,自己與丈夫是一體的,所以她只能去控制丈夫以換取自己對自己人生的一絲掌控感。
這樣的愛真的是對方想要的嗎,還只是純粹的自我感動呢,這是值得思考的。
李行亮:
平和,溫和,情緒穩(wěn)定,心思敏銳,李行亮顯然對妻子也是愛意有加,恩情存心,萬般包容的。
他需要妻子,妻子不只是妻子,更是好朋友,甚至某種程度上,是能代替他已故母親的存在,是他最親的親人。
李行亮明顯察覺到了兩個人之間的問題,也意識到了對方控制欲過強的一面,但他無能為力。
人不能既要又要,既然享受了其這一特點帶來的好的一面,也要消化其帶來的消極的一面。
而且他無論如何也不能破罐子破摔,親手斬斷婚姻,是因為他愛她,需要她,依賴她,更因為他不能背上“拋棄糟糠之妻”的罪名。
某種程度上,李行亮是痛苦的。
不得不感慨,愛情是有保質(zhì)期的,無論如何都會迎來一地雞毛、一片狼藉之時,也許愛到最后看的還是責任和人品吧。
楊子和黃圣依,一個工作第一,一個家庭第一,一個晝夜顛倒、黑白不分,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的兩個人的婚姻能存續(xù)這么久也是一項奇跡。
不得不說,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黃圣依著實被楊子的PUA和洗腦荼毒已久。
楊子:
楊子是一類最讓人深惡痛絕的中年男人的典型樣子。
冥頑不化,爹味十足,愛說教愛教育人,愛給別人上課,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事業(yè)有成所以沾沾自喜極度自傲,獨裁專制臉皮厚,擅長包裝拔高自己給自己營造主角光環(huán),頤指氣使高高在上油鹽不進,讓人是避之唯恐不及。
無疑,只有成功的事業(yè)能給他帶來自我認同感和價值感,楊子大概率覺得屈尊參與到家庭生活對自己是一種折損。
所以工作充斥了他的生活,他的角色只能是老板,而不能是丈夫,也不能是父親,在婚姻里,在家庭中,他是缺位的。
楊子是真真正正落實了“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這句話,在他那里,酒肉朋友的優(yōu)先級甚至大于妻子,他對黃圣依是不尊重的,是貶低的,是嘲諷的,是不屑的。
楊子把妻子當寵物,當小屁孩,當下屬,就是不把她當成一個有獨立性和主體性的人。
上位者從來都不會去研究和在乎下位者的情緒感受。
他不懂得也不在意愛,愛在他那里是可有可無的。
楊子不愛具體的黃圣依這個人,所以就不會去真正了解她,也許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因為她容易掌控——沒有關心、了解、尊重、責任的愛不叫愛。
他只是又一個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而沉溺于霸道總裁劇本而無法自拔的男人。
楊子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PUA功力一流,正因為他常年堅持不懈地給黃圣依洗腦,才捆綁來了一個隱忍多年的“賢妻良母”和“美麗嬌妻”。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嬌妻”也會覺醒,憑運氣得來的最終也會因為不匹配的實力流失,在長時間里,市場是動態(tài)調(diào)整且公平的。
黃圣依:
看得出來,黃圣依被“精神控制”已久,久到她習以為常了,久到她練就了超絕鈍感力和適應力了,久到了都忘記了如何反抗都無力反抗、從而陷入習得性無助了。
這一對,是典型的“爹找女兒”,但總一天,女兒會長大,而那會是感情最危在旦夕的一刻。
成被圈養(yǎng)的金絲雀,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被甜蜜的夢幻泡泡包裹,被深度馴化奴化到認為這一切理所當然,黃圣依對楊子從崇拜到逃離的覺醒來得晚了許多。
她把自己當他的妻子,而他只想做她的老板,他們的婚姻不是用結(jié)婚證來維系,而是用經(jīng)紀合同來深度綁定。
黃圣依沒有自我,從來都是被通知然后按指令行事,她不被看見,不被尊重,內(nèi)心訴求也不被聽到,在婚姻里,她被當成了直播帶貨的賺錢藝人,被當成了養(yǎng)兒育女的照看工具。
看到了更多生活的可能性,黃圣依終于覺醒,她不再愿意當將頭埋進沙子里的鴕鳥,也不再只是做一只井底之蛙,而是奪回自己的生存土壤和捍衛(wèi)自我的權(quán)利。
溝通無意義只能不溝通,婚姻無意義那就及時止損。
《再見愛人4》第一期是引人深思的。
女性主義的蓬勃發(fā)展,勢必會撬動傳統(tǒng)婚姻的根基,新舊婚姻模式必然迎來對抗——這在70、80后的婚姻里,往往體現(xiàn)為男性一直緊握傳統(tǒng)婚姻劇本不思變通,而女性卻致力于更新?lián)Q代,拿起了新型婚姻劇本。
所以當女性勇敢去爭取獨立自主時,男性不能也不應該再后知后覺下去了。
同時,婚姻應該是勢均力敵的兩個人的平等對話,爹找女兒,兒子找媽的模式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
——原創(chuàng)不易,敬請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