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丁俊暉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這位被譽為“中國斯諾克教父”的天才球手,自小便在臺球界嶄露頭角、年少成名的他,帶給無數中國觀眾無盡的驕傲和驚喜。
那些在電視機前觀看他比賽的老球迷,很多人至今仍然記得他初登世界舞臺時,那青澀但堅定的模樣。
然而,在他的職業生涯中,輝煌與低谷交替而至。有兩個人在丁俊暉的生命中,默默支持他前行。一個是他的母親,卻在他最輝煌時因癌癥去世;一個是大他六歲的妻子,兩人相濡以沫。
他的經歷遠不止于賽場上的勝負,更牽動著無數人的情感。
1987年,丁俊暉出生在江蘇省宜興市的一個普通農村家庭。他的母親陳習娟是一位淳樸的農村婦女,父親丁文鈞則實在而有些倔強。
這個從中國農村走出來的孩子,一開始并沒有過多的選擇。普通家庭的出身,使得丁俊暉小時候的生活和許多同齡人并沒有太大區別。
但天才總會與眾不同,時間會把他們的光芒,打磨的愈發耀眼。
丁文鈞向來有打臺球的愛好。為了方便照顧孩子,便常常在打球時把年幼的丁俊暉帶在身旁。
久而久之,一顆愛好臺球的萌芽在丁俊暉心底慢慢種下,生根發芽。
興趣對于小孩子并不罕見,但誰都不會想到,這個興趣會徹底改變他們一家人的命運。
丁俊暉臺球天賦初次顯露,來自一次意外。
那是丁俊暉三年級的時候,丁文鈞一時手癢,叫上老友又到臺球廳開始了久違的切磋。沒想到剛打三球就來了電話,只好暫時出門,約定話畢再打。
老友閑極無聊,坐在沙發上打發時間。一抬頭,卻看見丁俊暉已經走到了球臺邊,聚精會神看著臺上的局勢。
老友好奇的走了上去,問道:
“小鬼,你會打臺球嗎?”
丁俊暉沒有回答,只是默默拿起了比自己還高的球桿。
等到丁文鈞回到球臺,只看到了老朋友臉上的苦笑。他拍了拍丁文鈞的肩膀,說到:
“老丁,你家這小子,真不是一般人啊?!?/p>
那時候的丁俊暉,僅有八歲。
丁俊暉的天賦很快就顯現出來,父母也看到了兒子在臺球上的潛力。
為了讓他能得到更好的訓練環境,丁文鈞決定帶著丁俊暉離開家鄉,去往更大城市尋找機會。
在我們這種崇尚教育的國家,放著文化課不上去學體育,屬實是需要魄力的選擇。
無論是上海還是東莞,再到后來的英國,丁俊暉的臺球之路愈發清晰。他個人的實力,也在走南闖北中愈發強悍了。
人們只看到丁俊暉賽場上的閃耀。但只有他自己才知道,自己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默默支持。
一路走來,陳習娟始終扮演著那個默默付出的角色。
她不懂球,卻從未對丈夫和兒子的決定提出質疑;他沒有什么文化,但對孩子的愛也從不需要什么學歷和文憑。
很多年后,丁俊暉在面對采訪時,仍然清晰記得母親陪伴自己練球的每個午后。
午后的陽光灑在身上,在溫暖中還有一股麻酥酥的感覺。那時候的丁俊暉身高還不夠臺球桌高,打球的時候都要靠母親墊磚頭。
臺球的擊球點每次都不在同一個位置。丁俊暉走到哪,母親就要拖著磚頭走到哪里。
這對瘦弱的陳習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但她臉上一直帶著笑容,看向兒子的目光也是那么溫暖。
而正是這種對兒子的細膩關懷,默默成為了日后丁俊暉能夠在臺球世界大展身手的重要支撐。
無論是開臺球館、到處奔波尋找教練,還是省吃儉用攢錢給兒子提供最好的訓練條件,陳習娟一直默默承受著一切。
正如許多中國母親那樣,她為兒子傾盡全力。哪怕自己每周少吃一頓好飯,也要拿出錢來讓丁俊暉多打一場球。
這樣的日子過了很多年,但她從未抱怨過。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苦難總降臨在最突兀的時候。
就在丁俊暉的臺球事業如日中天的時候,陳習娟卻被診斷出直腸癌。
這一消息無疑如晴天霹靂,讓丁俊暉深感絕望。
“我到今天還記得,那天我剛回家。我拿到媽媽化驗單的時候,腦子里就像整個都炸開了。當時只有一片空白,什么都思考不了。”
哪怕是后來接受采訪回憶起這件事,丁俊暉仍然忍不住淚流滿面,擦眼淚的紙打濕了一張又一張。
還是母親把呆住的丁俊暉叫回了現實,叫他回家吃飯,還準備了他最喜歡的砂鍋雞湯餛飩。
“我記得那天我什么也吃不下,但是為了不讓媽媽擔心,還是得努力把餛飩吃下去。母親去廚房收拾的時候,我是和著淚把那碗餛飩吃完的?!?br/>
臺球雖然是丁俊暉的生命,但母親的病情卻讓他無法專心于比賽。丁俊暉當時就決定停下比賽準備,帶著母親去香港治病。
但陳習娟拒絕了。
每個人都是害怕疾病的,更不要說是癌癥可能帶來的生離死別。
陳習娟也很害怕,但臉上卻強裝淡定。她并不愿兒子為她分心,她知道兒子的臺球生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于是勸說丁俊暉不要因為她而放棄自己的夢想。
懷著對母親的敬愛與不舍,丁俊暉帶著無盡的壓力重新走回賽場。在2016年的威爾士公開賽上,他不僅打出了一桿147分的滿分成績,還一舉奪得了冠軍。
這一勝利,對于丁俊暉來說,不僅是個人職業生涯的巔峰時刻,更是對母親最大的安慰。
可是,即便他在賽場上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成績,命運卻沒有給予這個家庭更多的時間。
2017年春節剛過,丁俊暉的母親陳習娟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葬禮的時候,在無人的角落,丁俊暉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他靠在冰涼的墻壁上,渾身被抽走了所有力量,順著墻滑下來,直到癱坐在地。
母親的去世讓丁俊暉一度陷入深深的低谷,作為兒子,他未能見證母親走出病魔的困境;作為職業球員,他也因心力交瘁,暫時失去了在臺球桌上的鋒芒。
那一年,丁俊暉在賽場上的表現一落千丈,接連敗北,曾經無堅不摧的他顯得如此脆弱。
人生有時就是這樣,當我們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中時,往往會遭遇到命運的重創。
但幸好,丁俊暉并沒有一蹶不振。在他最為脆弱的時候,始終有一個人在他身邊默默陪伴,那就是他的妻子張元元。
張元元是一位財經記者,比丁俊暉大六歲,出身顯赫。
盡管兩人相識之初丁俊暉還有些自卑,覺得自己配不上身邊的“鳳凰”。但最終他們跨越了年齡和背景的差異,走到了一起。
婚后,張元元一直以溫柔而堅韌的態度支持著丈夫。她不在乎婚禮的奢華,也不介意生活的波折,始終陪伴著丁俊暉度過了人生中的每一個高潮與低谷。
尤其是在陳習娟去世后,張元元更是盡心盡力地照顧丁俊暉,用她的溫柔幫助丈夫重新振作。
隨著時間的推移,丁俊暉逐漸走出了失去母親的陰影。在妻子和家庭的支持下,他重新回到了賽場,找回了屬于自己的節奏。
雖然他在職業生涯中有過很多令人嘆息的時刻,但也取得了許多值得驕傲的成就。
2024年的斯諾克世界公開賽上,已經37歲的丁俊暉再次進入決賽,與老對手特魯姆普展開了一場引人注目的較量。
比賽的過程并不輕松,特魯姆普以壓倒性的狀態占據了主導,而丁俊暉盡管全力以赴,最終還是以4:10的成績遺憾敗北。
這場失利讓許多球迷感到遺憾,但真正理解丁俊暉的人知道,他的職業生涯遠不止勝負那么簡單。
人永遠不會一直成功,常勝將軍只不過是小說中才能出現的人物。而每一次嘗試與失敗,就會使階梯向最終成就更近一些。
每一個打球的瞬間,每一桿擊出的球背后,都承載著他對家庭、對母親的深情寄托。
這不僅僅是關于勝利或失敗,更是關于堅持、關于熱愛、關于他對已故母親的承諾。
人生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無論是天賦異稟的臺球天才,還是普普通通的我們,都要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挫折。關鍵在于,面對失敗時我們如何選擇,是一蹶不振,還是堅強面對?
丁俊暉用他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失敗不可怕,重要的是心中的那份執念,永遠不要輕易放棄。正如他在比賽中常說的那樣:
“勝利和失敗是生活的一部分,關鍵是你如何面對它們?!?br/>
在未來的日子里,丁俊暉依然會繼續揮舞球桿,在屬于他的臺球賽場上拼搏奮斗。而我們這些忠實的觀眾,也會繼續為他加油助威,期待他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和母親共同的夢想:捧起斯諾克世錦賽的冠軍獎杯。
或許那一天,不僅是丁俊暉的榮耀,也是他對家人最深情的告慰。
聲明:文中圖片均來自于公眾網絡,如有侵權煩請告知,違者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