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才是侵華戰爭的主謀,卻得到美國人“免死金牌”44年后風光下
1901年4月29日,一名小男孩降生在日本嘉仁親王的家中,他的外公對他更是寵愛有加,這位自出生起,就被稱為日本崛起的希望的小男孩就是二戰日本的幕后推手,也是掀起侵華戰爭的始作俑者——日本天皇裕仁。
為了將他“培養成才”,裕仁在出生兩個月后就被抱走,由精心挑選的軍官伯爵照看,無時無刻不在給他灌輸“日本第一、稱霸亞洲、領先世界”的帝國思想。25歲繼成皇位的裕仁,已被全國上下所瘋狂崇拜。
1927年,日本內閣召開東方會議,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就是在此次會議中所提出的,奏折中極其露骨的展示了日本的侵略野心。雖然日本曾在《田中奏折》被揭露后矢口否認,但事實證明,《田中奏折》勾畫了日本伺機侵華的一個總藍圖,此后日軍對我國的侵略擴展,與《田中奏折》中如出一轍。而要想實施這一切,必然要得到裕仁天皇的認可,要知道,日本天皇在日本享有絕對的權力。
占領東北、侵略中國、偷襲珍珠港,一次次作戰命令都在裕仁天皇的點頭認可下完成,他不是傀儡,不是空架子,而是下令作戰的最高統帥。南京大屠殺、三光政策、東北731活體實驗,可以說日軍在華犯下的每一次罪行都離不開他的教唆。在他的眼里,日軍的殘暴行為都可以原諒,只要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極度膨脹的日本人,為搶的東南亞的石油物資,在山本五十六的介意下,日本海軍冒險一擲,突襲珍珠港,提早的讓美國參入戰爭,也加速了日本帝國的覆滅。
1945年8月,日本在遭受了原子彈的襲擊后,迫于無奈選擇投降。麥克阿瑟入主日本后,日本天皇裕仁多次示好這位美國上將,期望盟軍能網開一面,保住自己的皇位。
同樣處于利害關系的考慮,美國選擇“力保”日本天皇,但為了給各戰勝國一個交代,美方變找到了一個替罪羊——日本首相東條英機,當時的輿論更是一邊倒的稱他為“東方希特勒”,然后熟悉二戰史、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都知道,東條英機只是二戰時期十幾任首相中的其中一個,在抗日戰爭初期,他還只是一名參謀長,根本進不了決策層。太平洋戰場的失利,東條英機再次被罷免。如此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的地位和權利遠不及希特勒、墨索里尼。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東條英機在接受軍事法庭審判時,曾明確的說出:“裕仁天皇才是日本最高的掌權者,而我只不過是他的一枚棋子。
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即便是英國首相艾德禮、蘇聯統帥斯大林都多次要求麥克阿瑟嚴懲裕仁天皇,廢除天皇制。不過考慮到日本在遠東扶植與蘇聯冷戰的盟友,麥克阿瑟選擇了和日本人站在一起,不僅如此,當時日本“細菌之父”石井四郎因向美軍提供了人體試驗資料“將功補過”也受到了美軍的保護。
1952年,美軍撤離日本,歸政于日本政府。這位日本天皇再次活躍在人們的眼前。1971年,昭和天皇曾8次參拜靖國神社,在他的二十多本筆記中,多次記載了他對靖國神社的看法。
1989年1月7日,這位日本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最受爭議的昭和天皇病逝,終年87歲。同年2月24日,裕仁享受了日本政要人物最高規格的葬禮,安葬于東京都內的武藏野皇陵。
就這樣,本應被送上斷頭臺處以極刑的日本天皇,在美軍的包庇之下逃脫懲罰,安然的度過了自己的余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