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真實的日軍戰斗力如何,開國元帥說出了真相!
二戰結束后,對于日軍的戰斗力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他們戰斗力兇狠,另一種是他們實力一般。但對于日軍的評價,蘇聯開國元帥朱可夫卻有自己獨特的看法。作為二戰名將,朱可夫對于戰爭的理解遠遠異于常人,更為重要的是,他本人曾跟日軍交手過。
1939年,日軍主動挑起蘇聯的戰爭。二戰時期,日本最高決策層曾對日本的對外侵略有過一次大討論。按照日本的實際情況,有兩個擴張對象是最為理想的選擇。第一是向北,以蘇聯為目標,進而并吞西伯利亞,這是陸軍的主張。第二種是向南,以南洋群島為目標,跟英、美兩國交手,這是海軍的戰略。當然,無論南北,中國都在它們的目標范圍內。
最終經過協商,日本的最高層決定南北并舉,共同出擊。
可以說,日本高層的這個決策是十分狂妄的。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當時的實力并不遜色于日本。但日本人的性格就是,計劃定下后,就會一絲不茍的去執行。他們開始主動向蘇聯出擊,地點選在了諾門坎,一個蒙古和內蒙古交界的地方。
戰爭一開始時,日本就派出精銳的關東軍,以迅速而猛烈的攻勢取得先機。他們把蘇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反觀蘇軍,他們的指揮官費克連科,既缺乏作戰經驗,也沒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擊,蘇軍節節敗退。當戰場情況傳到斯大林手中時,他立刻決定替換統帥,而朱可夫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當時的朱可夫還只是軍區副司令,但作戰經驗豐富,曾專門研究過日軍的作戰,對日軍知根知底。而朱可夫在視察完前線后,立刻申請增援,決定用航空兵配合裝甲部隊作戰,這也是他一貫拿手的好戲。
但日軍可不會傻等蘇軍的增援部隊,他們提前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朱可夫不傻,蘇軍人數處于劣勢,要想擊潰日軍,利用蘇軍坦克和裝甲部隊的優勢,無疑才是更合適的選項。日本士兵瘋狂的進攻,而朱可夫卻慢慢的利用坦克擊潰他們,不斷消耗他們的有生力量。
不過即便是蘇聯軍隊的增援趕到,日本依然占據3:1的絕對人數優勢,可依然慘敗。日軍開始加大增援,而朱可夫也沒閑著,他已經決定,利用蘇聯軍隊機械化部隊和多兵種混合作戰的優勢,發動徹底的反攻。
但在反攻之前,朱可夫還玩了一個套路。為了讓日軍對坦克的警惕性降低,他讓軍營的幾輛坦克來回行駛。并且又在軍營前放了一個大音響,模擬打樁機的聲音,給日本人一種蘇軍并不準備反攻,而是要防守的錯覺。
而等到日本的警惕性下降到最低時,蘇軍的攻勢開始了。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和多兵種混合作戰,再加上朱可夫的指揮風格,讓蘇軍以一種迅猛的方式推動戰爭。日本士兵的反抗依然不容小覷,他們以不怕死的方式作戰,一度讓蘇軍進攻受挫。
戰爭的結局并未改變,日本跟蘇聯求和。而他們的最高決策層也取消了南北并進的策略,放棄跟蘇聯正面對抗的戰略。
在戰爭過后,朱可夫曾對日軍做了評價:“下級軍官很優秀,戰斗很狂熱,但是越往高層越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