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下稱陜工院)可謂行業標桿,是西北唯一入選“雙高計劃”A檔的職高院校,且即將晉級為職業本科。
但也有不足之處。
陜西省審計廳近日發布的陜工院2022年度審計結果報告顯示,該校涉及6大類21個問題,包括設置黨政機構達到23個,超過陜西省屬高職院校內設機構上限18個的規定,被要求整改。
“優等生”超編,其他學校怎么樣?
鎬媒體·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梳理陜西省屬高職院校的機構設置情況發現,超編情形不在少數。縮編增效是高校改革的必然趨勢,陜西作為教育大省,高校機構改革意義重大,卻也任重道遠……
機構超編5個
上述陜工院審計報告共涉及21項問題,關于“機構超編”問題,原文如此描述:
截至2023年9月6日,陜西工院有黨政管理機構23個,超過《中共陜西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核定省屬高校內設機構限額及其處級領導職數的意見》(陜編委發〔2022〕29號)中“高職院校內設機構不超過18個”的規定。
而在整改情況一欄,未明確該問題的整改進展情況。
所以,或屬于報告中提到的正在整改中的“其他問題”。對此,報告稱,這些“其他問題”的具體整改情況,將在審計機關公告審計結果之日起30日內,由被審計單位依法向社會公告。
也就是說,在10月26日前,陜工院應該會向社會公告其“機構超編”整改的具體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發稿日,陜工院官網公布的黨政管理機構仍然是23個(含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
此外,該校在預算執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資產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問題。
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陜工院有4569.47萬元的個人借款未清理,絕大部分為“因公轉賬掛經辦人名下”,其中三年以上借款余額1211.7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巨額資金,該校并未披露資金去向與用處。從整改的結果來看,共收回個人借款712.02萬元,通過報銷沖銷個人借款569.15萬元。
還有一些“老問題”仍未整改。
報告披露,2018-2022年,審計廳巡察發現的問題中,就有7個尚未整改,在本次審計中還存在類似問題。比如,零余額賬戶向個人轉款、未足額計提濟困助學金、濟困助學資金管理不規范等。
還有采購方面,也存在不規范操作。
如,2022年,該校有9筆在政府集中采購目錄中的物資或服務采購項目,未履行政府采購制度,涉及資金212.45萬元。
“超編”情況普遍
機構超編的情況,并非陜工院獨有。
參考各院校官網公示信息,鎬媒體·鎬京筆記統計出部分陜西省屬高職院校的黨政機構設置情況,發現超編情況比較普遍。
當然,這里面涉及統計口徑的問題。
比如,官網顯示,陜工院、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將繼續教育與培訓學院歸為行政部門,而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一些院校,則將其歸為教學單位(注:鎬京筆記此番統計以高職院校官網公示為準)。
結果顯示,陜西職業技術學院達到29個,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8個,陜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25個(注:官網顯示該校設置兩個招生就業處,一個管招生,一個管就業)。
此外,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已于2024年9月被公示,擬升級為職業本科——陜西農林職業技術大學,同日升本的院校還有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對比這兩所院校,前者內設機構24個,后者內設機構20個。
也有內設機構在18個以內的,如陜西郵電職業技術學院16個,陜西青年職業學院17個。
但值得一提的是,陜西省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網站顯示,這兩所院校的舉辦單位并非陜西省教育廳,而分別是陜西電信實業有限公司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陜西省委員會。
相較之下,地方高職院校的內設機構則普遍少一些,如西安職業技術學院18個內設機構,漢中職業技術學院17個,商洛職業技術學院12個。
與此同時,鎬媒體·鎬京筆記翻閱陜西省審計廳早前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等高職院校的審計報告,發現多未提及機構超編事項。
此番,陜西審計廳“點名”陜工院機構超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其他高職院校的一個提醒。
機構改革任重道遠
話題至此,不得不回溯一起“熱搜事件”。
2023年,“北京某部屬大學博士后進站蓋13個章”,引發輿論對高校復雜行政管理的熱議。普遍觀點認為,高校內設組織機構眾多,會導致權職交叉、辦事效率低下、行政制約教學科研等多重弊端。
教育部近年來多次發文,要求精簡高校內設機構。
事實上,的確有不少高校通過合并、撤銷、重組等方式,精簡行政機構,縮編減員。譬如,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湖北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桂林理工大學、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等案例,媒體多有報道。
聚焦到坐擁上百所高校的陜西而言,意義更為重大。
陜西省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省共有各級各類高等教育學校111所,其中,本科層次高等學校57所,專科層次高等學校40所,民辦普通高校33所(含獨立學院10所),全省各類高等教育在學人數201.81萬人,專任教師83634人。
高校體量大、教職人員多,推進高校機構體制等改革并非一蹴而就。
早在2014年,陜西就啟動了省屬高校人事改革,提出確保教師崗位占教職工總量的55%以上。此后,又出臺設立全省事業單位人才編制周轉池、核定高校校級領導職數、為編制明顯緊缺和有特殊情況的高校核增編制等一系列措施。
上文提及的,規定“高職院校內設機構不超過18個”的文件,亦經過多方調研論證。
據陜西編制網2022年9月推文顯示,該文件由省委編辦草擬,西北大學等18所本科高校參與討論最后形成,符合省情實際,可操作性強,不僅能鼓勵激勵高校爭創一流,也體現機構編制剛性約束、優化協同高效,促進高校資源整合,提高管理效能。
當然,機構改革必然打破原本利益格局,還需通盤考慮。教育觀察人士舉例,西北工業大學提出減崗不降級、調崗不降薪等,就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圖片來源:陜工院官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