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住院的時候舅公來病房看母親,閑聊時跟我講了兩個故事。
PART 01
兩個故事
1.雨傘的故事
舅公有一個朋友,現在是北京某知名醫院的院長。
這個院長比舅公小十多歲。30歲博士畢業的時候,還做過舅公的導師。
他們倆關系特別好,現在這個院長已經是國內一線的頂級醫療專家,但還是跟舅公保持著長久的關系。
舅公夸贊這個人人品非常好,能力強還不恃才傲物,成為院長是必然結果。我就問了一下是具體哪件事給舅公造成這種印象?
舅公回想著說:“有一年,我去他們醫院交流學習。醫院的食堂在隔壁樓。吃完飯,外面下著大雨,我就站在門口等。想著陣雨等雨停了就可以走過去了。”
“某醫院院長(當時還不是院長,但已經是博士畢業的導師。在那個年代,博士畢業生是一個非常稀缺的,特別是在醫療系里。)就說:‘咱倆打一把傘過去吧。’舅公看著他說:‘你這傘太小了,咱倆去都得澆濕了,我等一會兒吧。’”
“結果那個院長就走了,過了一會兒,院長又拿了一把傘來接舅公。”
舅公心里特別感動。舅公在他們醫院也屬于大拿級別的(頭部人物),但跟人家首都的知名醫院比,其實上不了臺面。
更何況一個外邊的交流生、學習的年輕醫生,根本沒人理他。
但這個年輕的博士竟然愿意為他再跑一趟送傘。一下子就讓舅公感覺心里暖乎乎的。
從那以后,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舅公現在已經退休被返聘了,但依舊保持著緊密的聯系。
2.買車的故事
某市的中醫院。80年代,醫院想買臺車需要有指標,不是有錢就行的。
但這個醫院就想買臺車,找了很多關系,就是批不下來。后來院里就開大會說,誰能把這個指標批下來,就是幫院里做了件大事。
結果你猜怎么著?醫院燒鍋爐的鍋爐工,他舅舅專門就是管這個事兒的。
結果這個鍋爐工就帶了點兒大馬哈魚,還有家里的土特產,找到他舅舅,把這一說,事兒就辦成了。
回來之后,鍋爐工就給院里立了功,緊接著也升職加薪了。
PART 02
與人為善
舅公講完故事就有點疲憊。(退休后自己弄了個小院兒,每天都去干農活,就是剛干完過來的。)
臨走的時候我送他下電梯,他對著我說:“一個是呢,要與人為善,社會當中說不上誰能幫你。”
我笑笑沒說話,對舅公說:“現在胃不痛了,也沒吃啥藥。”舅公看看我說:多鍛煉,人整體機能上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