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
撰文:海川;編輯:木心
截至2024年9月30日,上海龍創汽車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龍創設計”)上市狀態顯示為“中止”。深交所網站顯示,龍創設計2024年8月6日更新了申報稿,至今仍未上會。本次IPO龍創設計擬發行不超過2841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比例不低于25%,共募資48031.21萬元,用于純電智能汽車平臺項目、電子電氣架構研發項目、協同研發平臺系統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由此計算,龍創設計IPO發行后估值不低于19.21億元。
應收賬款難掩9000萬壞賬
龍創設計核心業務為汽車整車設計,專注于為國內外各大汽車主機廠提供從概念設計到車型產品落地量產的全流程研發解決方案。2021年-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53779.64萬元、76128.71萬元和80943.79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671萬元、10984萬元和9037萬元。
龍創設計預計2024年1-6月營業收入為40000萬元至450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波動-4.37%至7.59%;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4300萬元至48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36%至3.29%。
從經營活動現金流看,2021年-2023年,龍創設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083.07萬元、8811.36萬元、11206.19萬元,與凈利潤數據基本吻合。
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和2023年末,龍創設計合并財務報表中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的原值合計分別是28570.63萬元、36453.95萬元及37855.28萬元,壞賬準備及減值準備合計分別為5558.87萬元、6505.4萬元及5539.03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龍創設計的應收賬款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居高不下。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占各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5.92%、35.49%、40.25%。將壞賬準備考慮在內的話,應收賬款余額占營收比例分別為41.98%、37.29%和40.58%。這表明,龍創設計的回收資金效率較低,盈利質量不高。
招股書顯示,龍創設計應收賬款壞賬風險很高。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龍創設計計提壞賬準備占各期應收賬款余額比例分別為23%、21%、16%,雖然計提比例下降,但平均水平依然很高。
需要指出的是,2020年-2023年,龍創設計實際核銷的應收賬款分別為406.78、3230.62萬元、620.75萬元、1551.87萬元,過去四年累計核銷應收賬款5810萬元。
截至2023年末,龍創設計還對近10家公司的應收賬款計提壞賬準備,合計金額高達3235萬元。這些無法償還欠款的公司包括華晨雷諾、云南力帆駿馬、四川野馬汽車、恒大汽車等。
上述已經核銷的應收賬款加上計提的壞賬準備合計接近9045萬元,按過去四年平均應收賬款賬面余額計算,龍創設計的壞賬率高達9%。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3年上半年,龍創設計應收賬款實質性逾期金額占比從32.74%逐步下降至約9.73%,雖然占比下降較快,但考慮到應收賬款基數從1.76億元猛增至4.53億元,龍創設計整體壞賬規模越來越大。這從側面說明,龍創設計在追求營收的同時,放松了對客戶的信用審核,雖然銷售規模增長較快,但質量不高,潛在風險突出。
斥資1.6億建研發基地暗渡陳倉?
根據招股書,龍創設計截至2022年末和2023年末的銀行存款分別約2.49億元和2.66億元;同期,龍創設計存在1億元的銀行短期借款。
審計報告顯示,龍創設計2021年-2023年的利息費用分別為183萬元、305萬元、326萬元,同期利息收入分別為47萬元、57萬元、73萬元。這說明,上述報告期末的銀行存款并未長時間停留在賬戶內,龍創設計存在明顯的資金短缺。但是,在背負短期銀行借款、且IPO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龍創設計竟在報告期初斥資1.6億元建設研發基地。
招股書顯示,龍創設計的華東研發總部基地工程項目預計投資金額為15900萬元,預計投入使用時間為2023年年末。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該工程投資增加金額分別為5499萬元、6001萬元和2214萬元。報告期內三年累計增加投資1.37億元。
招股書披露顯示,2020年9月,龍創設計與上海亞泰建設集團簽署華東研發總部施工總承包合同,采購總額為1.33億元。
新經濟IPO注意到,龍創設計在2015年-2019年的歷年年報中沒有披露過所謂“華東研發總部基地”的投資計劃。
2019年年報中在建工程曾披露過一項“無錫辦公樓裝修”項目,余額只有121.56萬元。然而,到2021年4月份披露的2020年年報中,龍創設計突然增加了一項“華東研發總部基地”的工程,而且標注期末余額為1514萬元,并表示上年年末余額為121.56萬元。從數字看,該在建工程正是2019年年報中的“無錫辦公樓裝修”項目。
2020年半年報中,龍創設計披露稱,公司在建工程為1386.13萬元,較上年末增加381.25萬元,增長 37.94%,主要為新增浙江艾薩克廠房裝修投入184.56萬元,天津龍創世紀新增廠房裝修費73.54萬元。此外,無錫辦公樓裝修新增約55萬元。
2020年年報中,龍創設計披露稱,天津龍創模型廠房驗收及在裝設備驗收投入使用,轉入固定資產 1022.42 萬元,且無錫龍創公司新增廠房建設投入1392.75萬元。
但是,2020年末的在建工程情況則顯示, “華東研發總部基地”期初余額為121.56萬元,期末余額為1514.32萬元,差額1392.75萬元。顯然,這里的“華東研發總部基地”指的就是上面的“無錫龍創公司新增廠房”。
2020年10月,龍創設計披露定向發行股票說明書修改稿,將募資金額由5600萬元上調至1.51億元,其中包括支付華東造型基地建設款2900萬元。這里的華東造型基地是否就是所謂的“華東研發總部基地”呢?
建造一個研發基地到底要多少錢?從龍創設計過往實踐看,2020年初投入使用的北方的研發總部基地“天津汽車模型廠房工程”預算只有2400萬元,和上方2900萬元的華東造型基地基本接近。
不過,2020年5月,龍創設計突然公告稱,子公司無錫龍創汽車技術有限公司與江蘇正方園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研發中心A棟)及《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研發中心B棟、消防水池泵房),合同金額總計人民幣 1.179 億元。龍創設計2018年、2019年和和2020年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3652萬元、4283萬元、3136萬元,合計為1.1億元。這意味著,龍創設計拿出3年的凈利潤來建造兩座研發中心大樓,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非常奇怪的是,江蘇正方園建設集團簽署合同4個月后,無錫龍創突然在2020年9月7日發布公告稱,因項目推進過程中雙方存在施工方案爭議,為更好推進華東研發總部基地的建設進度,經各方友好協商,于 2020 年 9 月 4 日正式簽訂了《施工合同解除協議書》。根據協議內容,江蘇正方園已經完成了現場臨建、臨電、臨水、臨時道路、試樁、施工現場的圍擋、門頭的安裝以及弱點通信、監控等安裝工作;不過,施工圖紙中的施工范圍尚未正式開始實施。經協商,原結算總價為331萬元,最終結算價為220萬元。
兩天后,2020年9月9日,無錫龍創立刻宣布與上海亞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華東研發總部基地項目施工總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為1.23 億元,比此前的1.179億元略有增加。
或存舞弊嫌疑?
龍創設計在運營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投入1億多元建設研發中心,足以說明這一項目的急迫性,但是,項目2020年開始動工,2023年底尚未完全交付使用,又似乎說明龍創設計并不是那么著急。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末,龍創設計在建工程余額分別為7163.59萬元、13572.00萬元和9849.66萬元。2023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賬面價值較2022年末下降3722.33萬元,主要系華東研發總部基地部分工程竣工驗收轉固所致。
2023年底,研發總部項目投資已經基本結束,但龍創設計僅驗收并轉固了3722萬元,占總投資(1.59億元)的23%。從工程耗時以及拖延不轉固看,龍創設計有利用在建工程進行利潤調節或舞弊的重大嫌疑。眾所周知,通過在建工程將費用資本化,首先可以美化報告期內現金流和利潤表,也可以將各種其它費用隱藏在項目開支中;其次通過控制工程進度,延遲轉固,減少折舊壓力。
龍創設計在華東研發總部基地上就采取了將費用資本化的手段。新經濟IPO注意到, “華東研發總部基地”在歷年財報中不斷變換面孔,一開始是“無錫辦公室裝修”,后來又變成“無錫龍創公司新增廠房”,還有一個名字叫“華東造型基地”。這就讓人費解,龍創設計的“華東研發總部基地”項目里到底裝的是什么?
通過資產負債表造假,配合營收和凈利潤造假,是很多IPO公司財務舞弊常見的常見手段。其中,應收賬款、在建工程等項目都是重災區。
將龍創設計2021年-2023年期間的應收賬款、存貨以及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周轉率進行統計,我們可以發現,2021年以來,在建工程+固定資產周轉率一路走低,但矛盾的是,龍創設計2021年-2023年的毛利率卻一路走高,分別為30.89%、35%、39.6%。
龍創設計是否應該向深交所好好說清楚“華東研發總部基地”的真實用途呢?
木材加工廠技術員成核心技術人員
從研發基本面看,龍創設計毫無必要建設這樣一座投資巨大的研發大樓。
從招股書看,龍創設計報告期內研發費用率分別為8.37%、6.35%和6.29%,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水平。
此外,根據回復函,龍創設計雖然號稱擁有技術研發人員1577人,占員工總數81.16%,但并無專職研發人員,而且龍創設計自稱,其研發工作以研發項目小組的形式推進,根據項目研發需求抽取部分設計人員參與項目研發,公司存在研發人員與業務人員重疊的情形。簡而言之,龍創設計的研發人員并不是專職崗位,業務人員也可以隨時參與研發工作。由此可見該公司的研發門檻并不高。
龍創設計對研發工作是否重視?其核心技術人員就是最好的證明。根據招股書,徐亦航和聶建華是龍創設計的兩大核心技術人員,其中徐亦航為公司獲得專利授權21項,其中發明專利4項;聶建華為公司獲得專利授權34項。
徐亦航的資料顯示,他畢業于江蘇大學汽車工程專業,本科學歷,2001年-2003年在江蘇友誼汽車擔任工藝工程師,這是他加入龍創設計前唯一的3年汽車行業從業經驗。江蘇友誼汽車是張家港的一家客車生產企業。
聶建華畢業于南昌大學機電一體化專業,大專學歷,與汽車設計專業距離更遠。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2000年,聶建華任景德鎮市木材加工廠技術員。2000年-2002年在長虹華意壓縮機擔任工藝員。聶建華兩段工作經歷都與汽車行業無關,那么,他又是如何獲得汽車設計行業34項專利的呢?
從上述兩名核心技術人員資歷很難看出龍創設計對研發有多重視,既然如此,龍創設計豪擲1.6億元(相當于公司報告期前四年凈利潤之和)建設研發基地的動機就非常可疑,如此大手筆的投入真的是為了研發還是借在建工程之名暗渡陳倉?
最大客戶訂單轉給外包完成?
新經濟IPO注意到,龍創設計報告期內大量使用外包方式完成客戶訂單,其中其最大客戶、有“越南特斯拉”之稱的VinFast汽車項目也被兩次倒手,從龍創設計手中再次外包給第三方設計公司。
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龍創技術對外采購技術服務金額分別為2502.13萬元、7893.91萬元、13418.27萬元、10,879.46萬元,增長迅速。
招股書顯示,龍創設計的技術外包服務很多流向了關聯方。2021年-2023年,龍創設計向重慶昱宇、常州華創、長春捷成采購汽車設計咨詢及外包服務金額為224.73萬元、1281.24萬元和309.75萬元。這三家公司均系龍創設計離職員工控制或擔任董監高的公司。其中,重慶昱宇為離職員工龔露控制并擔任監事的公司,常州華創為離職員工馬志學控制并擔任總經理的公司,長春捷成為離職員工劉陽擔任監事的公司。
此外,龍創設計還向離職員工采購汽車設計服務,2021年-2023年,向離職員工直接采購(30萬元以下)的合計金額分別為444萬元、472萬元、278萬元。
這些與前員工的關聯交易總體規模較大,是否涉嫌資金體外循環?龍創設計在回復函中并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釋。
有證據顯示,甚至將最大客戶VinFast的汽車外包項目轉包給其他公司承擔。
龍創設計第一大客戶為 VinFast,報告期內從 VinFast 獲取的收入占比分別為 13.49%、20.28%和34.15%。招股書顯示,VinFast項目實際上是遼寧頂層設計及其背后實際控制人張強拿到的項目,后者與龍創設計成立合營公司頂創汽車共同運作VinFast項目。頂創汽車將VinFast SCP項目的診斷服務交給張強的頂層設計公司負責,將項目的設計服務交給龍創設計。
然而,龍創設計拿到VinFast的設計項目后,卻選擇了再度分包出去,自己成了一名“轉包商”。根據上海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上海蔚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因為技術服務合同糾紛向龍創設計發起訴訟。
案情起因是2019年,龍創設計委托上海蔚赫為VinFast開發基于純電動車和燃油車的電子電器架構平臺,總合同金額2750萬元。2020年7月,因龍創設計對上海蔚赫交付成果不滿,拒絕支付尾款,雙方發生訴爭。不過,在法院判決后,2024年初,龍創設計向上海蔚赫支付了拖欠的尾款。
判決書顯示,2020年8月,龍創設計宣布與蔚赫信息解除合作協議后,立刻又與另一家公司簽署了技術協議,要求對方為VinFast的車型項目開展整車級的功能安全需求開發。這意味著,龍創設計為最大客戶VinFast提供服務時嚴重依賴外包,而并非其招股書所說的“核心業務不外包”。
頗為諷刺的是,龍創設計對于汽車廠商來說,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外包商,但這個外包商在拿到一手或二手(如VinFast)訂單后,轉身再外包給關聯方(前員工或前員工設立的公司)或第三方設計公司,在這個過程中,龍創設計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家轉介商。如果是這樣的話,龍創設計上市的依據意義是什么?
本文為新經濟IPO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風險提示:
本文內容均依據公開市場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招股材料、上市公司財報、工商信息等)撰寫,我方追求基于公開信息基礎上對資本背后真相的探索,力求做到觀點客觀公允,但本文信息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承擔由任何個人或組織擅自使用該內容引發的任何損失責任。
內容探討/爆料/商務聯系:NEWECOIPO@gmail.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