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韓國的命運就是在暴烈和溫柔間擺蕩??释鐣x的暗涌成為創意的來源。韓江也見證韓國“去漢字化”的歷程,她在文字旅程中馳騁,彎道超車,奔向諾獎的驛站。
韓國的命運就是在暴烈和溫柔之間擺蕩。東亞男尊女卑的權力秩序,威權政治的底色,成為社會網絡的潛規則,但渴望平等和社會正義的暗涌卻是源源不絕,也意外地成為創意的來源。
韓江獲得二零二四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亞洲女作家中的第一人,就是源于韓國社會變革和傳統的博弈。她作為七零后,見證了威權時代的高壓,不僅是政治生活的游戲規則,也是社會上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的宿命。女性被期望成為男性優先的附屬品角色,在暴烈的國民性格中,溫柔就是一種奇異的救贖,尋找一種陰陽互補的平衡,但也往往面對各種倫理的失衡和失落。
這也是韓國文學和影視作品的創意泉源,讓暴烈和溫柔的激蕩成為一種巨大的戲劇張力。韓江作品的特色就是不斷穿梭這些感情戰場,從家里平靜如水的生活中看到了波濤洶涌的暗流,從光州街頭的硝煙看到了世代沖突的殘酷。她是一名修辭的高手,在文字的高速公路上馳騁,超越了不少前輩和同輩,彎道超車,奔向了諾獎的驛站。
韓江也見證了韓國文字“去漢字化”的旅程。她在一九九四年獲得文學獎的時候,背景的橫額還是寫上了漢字的“慶?!薄ⅰ靶麓何乃嚒?、“施賞式”,讓全球華人看了特別的親切。但過去近二十年間,韓國全面落實“去漢字化”,媒體和小說再也看不到漢字的蹤影。只有在寺廟的古跡和博物館中,在市中心的歷史牌匾中,才能看到漢字的遺痕。
但漢字背后的儒家文化,還是韓國的傳統主流價值,忠孝仁義,男尊女卑,還是歷久彌新,但也不斷面對新一代的挑戰,在韓國文學和影視作品中,成為不斷出現的主題。同為七十后作家的趙南柱,小說改編成同名電影《八二年生的金智英》,在中國就引起很多的共鳴,豆瓣上的評分高達八點六。
也許是國土面積較小,韓國似乎比中國更“卷”,競爭更激烈。這也導致韓國的自殺率高居全球前列,位于發達國家的第一名,尤其是新一代,都要面對升學困難、找工作困難、高房價、高物價等壓力,組成家庭后又面對撫養孩子和扶養父母的雙重壓力。
這也許是東亞社會的宿命,人生的道路就是闖不完的關卡,要在人前光鮮亮麗,可是深夜卻“咬著棉被在哭”。但內卷也成為社會發展的奇特動力,即便付出高昂的代價。在韓江小說中,看到了不斷超越束縛的動力,將無比的壓力升華,發現打破人性枷鎖的美麗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