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本人的作品,歡迎關注我,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公元1392年,明太子朱標病逝。這位東宮之主一直是父親朱元璋的心頭肉,朱元璋在為了培育他花費了無數的心血眼看著他就要成為一個可以超越自己的賢明君主,卻不想遭此飛來橫禍。陷入深深的喪子之痛的朱元璋又開始為新的太子候選人該選誰而憂慮起來。
有心栽花花自凋
朱元璋自從得勢以來就一直很看重自己血脈的傳承,甚至在他的起義取得成功前就是如此,畢竟如果自己不幸在戰斗中犧牲了,也總得有人把他的事業傳承下去。
在朱元璋還是自封的吳王時,朱標就已經是他的世子了。為了讓這個孩子不像自己一樣目不識丁,他專門請了博學多才的宋濂做朱標的老師。朱標可以說是在象牙塔一般的環境中長大了。
對比起來,后來成為明成祖的朱棣從小就在軍營里長大,跟著父親南征北戰,平時打交道的也是各種兵油子。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朱棣,個人作風自然就更粗魯甚至暴戾一些。
作為一位平民出身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具有天生的濃厚江湖氣息,而這種江湖氣后來又被他帶到了朝堂之上。結果這么一來,他就和很多講究“讀書取仕”的大臣們合不來。而他在碰上復雜問題時又很喜歡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人,這就導致他的朝廷亂成一團,臣子們人人自危,很多問題看似解決了,實際上仍然埋著很大的隱患。
朱元璋自己也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但他年輕時就是從極其兇險的江湖環境中出來的,很多思維定勢已經改不掉了。
于是,他就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
朱標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通過勤學苦讀,他不僅掌握了很多較為專業的治國之道,而且還擁有著他父親所缺乏的悲天憫人的情懷。朱元璋看著善良能干的朱標一天天地變得更加成熟,感到非常欣慰。
然而,朱標一死,所有的期望都化為了泡影。朱元璋不得不接受這個痛苦的現實,轉而又在其他的子嗣中挑選太子。
冒險的決定
經過一番番的左思右想,朱元璋選定了“好圣孫”朱允炆。
盡管年輕時精力旺盛的朱元璋給了自己不少的選擇空間,但最終他也只能選一個。朱標的那些弟弟們幾乎全都在軍營和戰場中長大,朱元璋覺得即使他們登上皇位了,將來的作風估計和自己也差不多。自己的孫子雖然年幼,但接受的教育都是與朱標一脈相承的。朱元璋相信,給他點時間,他也一定能像朱標那樣優秀賢明的。
當然,對于資歷尚淺的朱允炆,朱元璋也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他未來就一定能往好的方向發展。他決定“測試”一下朱允炆的本事,看看他是否真的有自己預估的那樣優秀,能否讓自己放心地把江山傳下去。
祖父陛下的考驗
這天,重病在床的朱元璋將乖孫子朱允炆叫到床前。
“炆兒啊,我已經快不行了。等我歸天的那一天,你也不用太擔心了。國家各地都會由你的叔父們幫忙鎮守,他們都是從小在軍營里長大的硬茬子,本事都大著呢!你只需要安心處理政務,大明江山就能得以永固!”
“但是,祖父陛下,”朱允炆問道,“如果這些叔父們來搶我的江山,我該怎么辦呢?”
朱元璋就等著朱允炆問這句話。他對孫子能有這種權力斗爭的一事而感到很欣慰,但他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他希望孫子能夠自己動腦,把這個問題的答案給找出來。
朱允炆仔細想了一下這個問題,然后說道:“我會首先安撫他們,用我們的傳統禮制去約束他們。”
“傳統禮制確實是很寶貴,”朱元璋說,“但是炆兒,我之前也說過,你的這些叔叔們個個都是在軍隊中成長起來的。憑他們的作風,恐怕傳統禮制并沒有什么約束力啊!”
“如果禮制沒用的話,我就要開始削減他們的封地了,”朱允炆有條不紊地回答著,“如果還是沒用的話,那就要用更加嚴厲的手段,直接把他們廢為庶民。”
朱元璋露出了一抹微笑,但他還是沒有停止追問:“如果還是不行呢?據我所知,他們過慣了戰場生活,最為崇尚武力。你剛剛說的都是些政治手段,但他們手中可是有軍隊的啊!”
“如果好心的警告都不起作用的話,”朱允炆站起身來,向著朱元璋又跪了下去,磕了幾個頭,“那炆兒恐怕就不得不迅速出兵征討,必要的話,祖父陛下休要怪炆兒大義滅親。”
朱元璋聽得哈哈大笑起來,頓時感到自己的病似乎都好了一半。他現在基本確定,朱允炆確實是個堪當大任的好孩子。有他在,大明天下一定能在和平繁榮之下穩步發展,最后重現漢唐榮光的。
無法實現的理想規劃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
朱允炆登基后,并沒有按照他自己規劃的“四步走”方針那樣來。他聽著臣子的報告,立馬對這幾個重兵在握的叔叔感到了恐懼。他不僅禁止任何藩王進京,還迫不及待地開始了對他們的制裁。
他直接從第一步跳到了第三步,在一年之內接連裁撤了五名藩王,還流放了一名僅僅只是有謀反嫌疑的藩王。
對于這樣的“大孝侄”,燕王和寧王都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有傳言稱,因為他們的勢力最大,朱允炆決定直接啟動第四步,帶兵討伐他們。
無論傳言是不是真的,現在什么都不做顯然無異于坐以待斃。兩人一合計,干脆豪賭一把,反了算了。
于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開始了。這場戰役最終將朱允炆趕下了臺,并永遠消失在了歷史的舞臺上。
結語
朱允炆搞了這么一大堆騷操作,顯然是早已忘了自己定下的規矩。如果他老老實實地按自己“四步走”的規劃來,絕對不會將江山這么輕易地拱手讓人了,或許還能將大明建設成祖父理想中的樣子。
俗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朱元璋僅憑朱允炆的紙上談兵就草率地做出了判斷,忽視了實際操作時可能存在的問題,導致了后來的悲劇,這也是值得如今的廣大家長、老師和教育工作者們吸取的教訓。
本文系作者自己收集、整理創作。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