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2009-2019:第二次浪潮
上一篇我們講到,因為使用體驗和軟硬件生態的原因,以紅旗Linux、藍點Linux為代表的第一次國產操作系統浪潮,很快就走向了失敗。
痛定思痛,通過這次失敗,國內逐漸意識到:發展國產操作系統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尤其是生態的建立,需要大量的時間,也需要產業界上下的協同配合,難度甚至超過了操作系統本身。
政府有關部門也意識到,信息技術產業的自主可控,不是單打獨斗,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應該通盤考慮,進行整體規劃和長期布局。
2006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其中,將“核高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礎軟件)”項目,確立為推進我國信息技術發展的16個重大專項核心部分之一,明確了發展基礎軟件的目標。
在那一時期,還發生了幾件事,對國產操作系統發展造成了深遠影響。
首先,是正版化運動。
2006年4月,國家有關部門先后下發了《關于計算機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和《政府部門購置計算機辦公設備必須采購已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產品的通知》。
通知要求:“在我國境內生產的計算機,出廠時應當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政府部門購置計算機辦公設備必須采購已預裝正版操作系統軟件的產品”。
其次,是番茄花園事件。
2008年8月,番茄家園的創始人洪磊卻因為發布盜版Windows牟利被帶走調查。后來,番茄花園案宣判,洪磊獲刑三年半,并處罰金100萬元人民幣。
洪磊被抓,是因為微軟公司向國家版權局和公安部進行了投訴。其它盜版Windows論壇看到洪磊的下場后,紛紛選擇了關閉或轉型。
第三,是微軟黑屏事件。
2008年10月20日,很多人發現自己的電腦里出現了一則系統通知。微軟告訴所有用戶,若使用盜版Windows或Office,電腦將會“每小時黑屏一次”。這就是轟動一時的“微軟黑屏事件”。
盡管微軟解釋此舉是打擊盜版的善意提醒,但隨意操控用戶操作系統的行為,仍激起了輿論的強烈不滿和抗議。
以上三件事,讓公眾逐漸意識到操作系統的重要性,以及開發國產操作系統的必要性。
2009年,“核高基”重大專項的推進政策和措施正式開始落實。作為基礎軟件重中之重的國產操作系統,繼政府采購、正版化之后,再次獲得政府政策層面史無前例的巨大支持。
于是,以中標麒麟、銀河麒麟、深度、歐拉、新支點等為代表的第二次國產操作系統發展浪潮,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接下來,小棗君分別介紹一下當時幾個知名操作系統品牌的發展過程。
中標麒麟/銀河麒麟/優麒麟/湖南麒麟
麒麟家族是近二十年來國內非常重要的一個操作系統體系。它相關的品牌很多,包括中標麒麟、銀河麒麟、優麒麟、湖南麒麟等。這些品牌,其實 都脫胎于國防科技大學,具有相同的歷史淵源。
先說說銀河麒麟(Kylin)。
大家應該都知道,國防科大是國內大型超級計算機的領軍單位。從1970年代末開始,他們就牽頭了億次巨型計算機的研制任務。
1983年12月22日,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成功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億次巨型計算機——“銀河”,標志著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能獨立設計和制造巨型計算機的國家。
2001年,國防科大承接國家863計劃重大攻關科研項目,啟動銀河麒麟品牌操作系統的研發。這個操作系統,主要針對銀河I、銀河II巨型計算機專用CPU。
2006年12月4日,銀河麒麟操作系統1.0版本正式發布。這個系統號稱整合了mach、FreeBSD、Linux、Windows四種系統的優勢,也被網友叫做“863系統”、“長沙OS”、“四不像OS”。
當時有人曾經在網上爆料,聲稱麒麟操作系統與美國開放源代碼的FreeBSD操作系統5.3版本相似度在90%以上。
2009年,銀河麒麟發布3.0版本,放棄FreeBSD內核,轉而使用Linux作為內核。
再看看中標麒麟(NeoKylin)。
中標麒麟的前身,就是前面我們介紹過的COSIX Linux,也就是中軟Linux。
上篇介紹過,2003年,中國軟件總公司(中國計算機軟件與技術服務總公司)的中軟Linux操作系統研發事業部獨立出來,成立了中標軟件(上海中標軟件有限公司)。
中標軟件背后的投資方,包括中國軟件與技術服務有限公司(2004年,中軟總公司與中軟股份整合,整體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更名為“中國軟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電科CETC)、華東計算技術研究所(華東所)等。
獨立后,中軟Linux就變成了中標Linux。當時,中標Linux和紅旗Linux占據了國內Linux的大部分份額。
2004年2月,中標軟件正式發布了中標普華Linux 1.0(NeoShine)和Office 1.0。(注:普華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旗下的子公司,投資了中標軟件。)
2010年12月16日,民用的“中標Linux”操作系統和軍方背景的“銀河麒麟”操作系統在上海宣布合并,以“中標麒麟”的新品牌開始運營。(此后,中標普華淡出歷史舞臺,后來被中電科CETC承接,待會講普華Linux會提到。)
2014年中科紅旗破產清算后,中標麒麟成為了國內Linux的主力品牌。從2010到2022年,麒麟操作系統連續12年保持中國Linux市場占有率的第一名。
2014年12月份,天津濱海新區人民政府與國防科技大學在中國電子信息集團(CEC)支持下,成立天津麒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國防科大正式將“銀河麒麟”品牌授權給天津麒麟。
2018年,麒麟操作系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有史以來國產操作系統獲得的最高褒獎。
2019年12月2日,中國電子集團旗下的中國軟件宣布整合旗下的中標軟件和天津麒麟兩大子公司,出資設立新公司——麒麟軟件有限公司(中國軟件持股46%)。這意味著,中標麒麟和銀河麒麟都屬于麒麟軟件下屬品牌。
再說說優麒麟和湖南麒麟。
優麒麟(UbuntuKylin)和剛才提到的中標麒麟、銀河麒麟沒有直接關系。
它是國防科大聯合工信部軟件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CSIP)以及Ubuntu母公司Canonical共同開發的一個項目,是Ubuntu官方的一個衍生版。以上三方,還合作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組織——CCN開源軟件創新聯合實驗室。
優麒麟的第一個版本(13.04版本)發布于2013年4月,面向全球提供免費下載,并且開放了所有源代碼。
湖南麒麟(湖南麒麟信息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也是操作系統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依托國防科大計算機研究院。
2014年,湖南麒麟開始了獨立的品牌發展道路,推出了自己的品牌——麒麟信安操作系統(Kylinsec)。2015年,湖南麒麟信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麒麟信安主打安全,主要面向政府、軍隊、企事業單位等領域。
小棗君畫了一張麒麟家族關系圖,方便大家理解:
深度Linux(Deepin)
2004年2月28日,由一群民間技術愛好者組成的深度科技團隊,在開源社區發布了中國首個基于Debian的Linux發行版——hiweed linux,簡稱Hiwix。
當時,Hiwix的口號是“免除新手痛苦、節約老手時間”,系統特點是美觀、易用,致力于服務普通用戶。
根據創始人之一冷罡華的介紹,hiweed的hi,有海爾、海信的意思(冷罡華是青島人),weed(青草)和他原來的心上人有關。
后來,該系統持續更新,逐漸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用戶,也獲得了認可。2009年,Hiwix正式更名為Linux Deepin(深度Linux)。之所以改名,據說是因為weed也含有“雪茄煙、毒品”的意思,不太合適。
2011年8月,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這一年,在12版本中,深度科技首次引入了自己獨立開發的桌面環境——深度桌面環境(Deepin Desktop Enviroment,簡稱DDE)。
2014年4月,Linux Deepin正式改名為Deepin。
2019年,華為MateBook筆記本正式預裝Deepin系統,標志著這個系統在商業應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2019年11月,武漢深之度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誠邁科技有限公司與中興新支點簽署合作協議,發起統一操作系統項目,并將其命名為——統信操作系統(UOS,Union Operating System)。
他們合作成立的公司,叫做統信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法人兼總裁劉聞歡,也是深之度的創始人。
統信誕生后,武漢深之度繼續發行Deepin社區版本,面向社區用戶。而統信UOS,則面向商業用戶,相當于Deepin的商業版。
2020年1月16日,面向桌面和服務器市場的統信UOS 20正式版發布。UOS基于Linux內核,支持筆記本、臺式機、服務器等多平臺,具有相當不錯的兼容性和開放性。
同樣畫個關系圖,如下:
中科方德
2006年12月25日,中科方德軟件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專門從事操作系統的研發。這家公司是基礎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項目法人單位,背后是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在上篇曾經提過,中科院軟件所也是中科紅旗(紅旗Linux)的大股東。中科方德的成立,其實形成了和中科紅旗的內部同業競爭關系。后來紅旗Linux破產清算,三方也鬧得很激烈。
中科方德的操作系統產品,包括方德高可信服務器操作系統、方德方舟安全(服務器)操作系統等。
普華Linux(i-soft)
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華)成立于2008年10月20日,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投資設立的子公司。
2014年中科紅旗破產清算后,普華基礎軟件接收了中科紅旗的部分研發力量,為推出普華Linux打下基礎。
2014年9月,普華系列操作系統3.0正式發布,包括桌面版、服務器版等不同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普華曾經先后參控股了中標軟件,人大金倉以及日本TurboLinux。TurboLinux(拓林思)曾是全球優秀的Linux高端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之一。
中興新支點(New Start)
2004年,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全資子公司廣東新支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專門從事Linux操作系統及相關技術的研發和服務。
2010年,廣東新支點與中興通訊聯合推出了適合電信級服務器的Linux操作系統——New Start CGSL(Carrier-Grade Server Linux)。
新支點操作系統適合多個硬件平臺,不僅面向服務器和桌面系統,也可以用于嵌入式等領域,在政務、金融、電力、交通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部署。
華為歐拉(Euler)
2010年,華為基于CentOS源代碼,內部發布了服務器操作系統歐拉(Euler OS),用于自己的ICT產品。
2013-2016,EulerOS處于1.x系列,在內部首次規模商用。2016之后的幾年,EulerOS發展到2.x系列。
龍蜥操作系統(Anolis OS)
龍蜥操作系統是由阿里云內部啟動并主導研發的一款Linux發行版,具體啟動時間不詳(可能在2011年左右),主要目的是為了取代CentOS。
2021年10月19日,阿里云發布全新操作系統“龍蜥”并宣布開源。龍蜥操作系統定位于服務器端,近年來裝機量較大。
以上只是部分,國內還有TencentOS、一銘Linux、思普等操作系統,限于篇幅,就不一一羅列了。也可以參考下面的表格:
總的來說,2006-2019年,在“核高基”專項的支持和推動下,國產操作系統迅速走出了第一次浪潮的陰影,并崛起了新的技術力量。
這批新力量,吸收了此前的經驗教訓。他們更加關注用戶體驗,也更理性,保持相對平穩的發展速度。
在最重要的生態方面,他們也更有耐心,一直在持續進行推進和積累。
在這期間,外部環境也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
2013年6月,前中情局職員愛德華·斯諾登向媒體揭發了美國政府的棱鏡計劃。根據他的指認,美國情報機構從2007年以來,一直在國內外持續監視互聯網活動以及通信運營商用戶信息。
這就是眾所周知的棱鏡門事件。計劃爆出,全球震驚。國內信息技術的自主可控,變得更加緊迫。
2016年3月4日,24家專業從事軟硬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國內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并將其命名為“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
信創時代,全面起步。 信息技術的自主研發推進,又邁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020-現在:新的趨勢
2020年,是國內信創產業的落地元年。
這一年的 2月,被IBM收購的紅帽公司在官網宣布,將終止CentOS既定的維護計劃,引起了國內外的震動。CentOS作為Linux的一個重要發行版,在國內使用量極大。
CentOS停服對國內很多業務帶來了影響,但是,與此同時,它也是一次難得機遇。各品牌的國產操作系統,可以通過替代CentOS,大幅提升自己的市場占有率。
2020年左右,國產操作系統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發展趨勢。
首先,是增加對多種類型平臺的支持。
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架構有密切關系。推動信創,是軟硬件協同發展,共同替換。
計算機CPU平臺,除了x86,還有ARM、MIPS、RISC-V等。國內基于不同的平臺,開發了海光、兆芯、飛騰、龍芯、申威、鯤鵬等多種國產CPU。政府和企業在采購的時候,采用這些平臺,顯然也需要操作系統予以支持。
所以,這一時期,國產操作系統加大了對多平臺的擴展支持力度,以確保自己能夠滿足招標采購提出的兼容性要求。
第二,是搭建“根社區”。
根社區,是不依賴其它上游發行版的社區體系,直接從Linux內核和其他開源項目開始構建,級別更高。
創建根社區,能夠擁有更大的自主權,最大程度地減少對外部技術的依賴。
我們經常聽說的 OpenSUSE社區(德國商業公司主導)、Fedora社區(美國商業公司主導)、Debian社區(無商業公司控制)等,都屬于根社區。
構建中國主導的根社區,讓國內操作系統企業參與到開源社區中去,能讓企業從參與者變成建設者、主導者,進而提升國產操作系統的話語權和地位。
基于這樣的趨勢,這幾年,國內開源社區和根社區發展非常迅速:
2019年12月31日, 華為作為創始企業發起了openEuler開源社區,并將EulerOS相關的能力貢獻到openEuler社區。 2021年11月9日,華為正式將openEuler歐拉操作系統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根據今年6月份官方提供的數據,四年來系統累計裝機量超過680萬套。 很多國產服務器操作系統廠商基于openEuler OS發行商業版本,如銀河麒麟高級服務器操作系統、統信軟件UOS 20、普華軟件、中科方德、麒麟信安等。
2020年9月,阿里云、統信軟件和三大運營商發起“龍蜥社區(Anolis OS)”。截至2024年8月,龍蜥操作系統Anolis OS裝機量已突破800萬套。
2021年12月,騰訊、浪潮等20余家企業建立“OpenCloudOS”社區。截止2022年12月,OpenCloudOS社區及衍生版本裝機量累計已經超過1000萬節點。
2022年6月,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與普華基礎軟件、中科方德、麒麟信安、凝思軟件、一銘軟件、中興新支點、元心科技、中國電科32所、技德系統、北京麟卓、先進操作系統創新中心等十余家單位聯合成立了“openKylin”操作系統社區。
█最后的話
寫到這里,文章基本上就要結束了。
總的來看,國產操作系統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無論是在技術水平還是市場接受度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然而,想要完全替代現有的主流操作系統,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包括生態系統的豐富度、用戶體驗的優化以及國際市場的拓展等問題。
前路充滿荊棘,誰能走到最后,還未可知。
最后,小棗君還是要拋出幾個直擊靈魂的問題——
上面我們提到的這些操作系統,到底是真國產,還是假國產?
一直以來,都有很多人質疑甚至抨擊國內的這些操作系統,說是套殼、騙錢,這是真的嗎?
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操作系統,算不算自主研發?
小棗君說說我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和探討:
首先,無論是第一次浪潮里的藍點、紅旗、中軟、沖浪,還是第二次浪潮里的深度、麒麟、新支點、歐拉等,都是基于Unix或者Linux內核,這是毋庸置疑的。
重新寫個內核,其實也不是不行。最開始林納斯寫Linux內核的時候,也才21歲,內核代碼只有1萬來行。
之所以國內沒有從零開始寫,主要是因為我們起步搞操作系統的時候,Linux內核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具備很好的全球用戶基礎。它的架構和技術得到了驗證,且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態。
如果我們真的從零開始寫,生態要從零開始積累,關鍵是國外有了Windows、類Unix、Linux內核的發行版、蘋果OS,很難再接受又一個新的生態。到時候,就真的變成了我們自己閉門造車,而且會導致整個IT生態的割裂。
Linux內核是全球開發者長期共同參與的結果,目前代碼量大約是3000萬行,里面也有大量中國人貢獻的代碼。這些年,我們國內的操作系統廠商,也對內核進行了必要的修改和優化。
基于Linux內核進行開發,也并不像有人說的那樣,是“套殼”。這里面涉及的工作量,可大可小。開發桌面環境、優化性能、增強安全性穩定性、定制功能等,技術難度都很高。
國內幾大操作系統品牌,代碼量都是上億行。以openEuler為例,23.03版本,代碼總計7.3億行。這里面的工作量,說是“套殼”就太傷人、太無知了。
當然,一直以來,找開源代碼,做少量修改,然后進行營銷包裝,號稱“自主研發”、“完全國產”,騙取國家經費。這種事情也很多。但我們不能一概而論,一桿子打死。
做操作系統、芯片,和造原子彈有很大區別。操作系統等軟硬件,都是市場化的東西。我們不僅要確保自己能用,也要想辦法讓國外用戶也用,要能夠實現自己造血。所以,選擇在國外用群眾基礎的Linux內核,是沒有問題的。
Linux內核代碼開放,藏不住后門,不用擔心被某些國家坑,安全上能夠得到保障。而且,如前面所說,我們也建立了根社區,不依賴其它國家機構或企業控制的發行版,也進一步增強了安全性,降低了風險。
所以,總結一下:
1、基于Linux內核進行開發,是當前國產操作系統的必然選擇,也是正確選擇。
2、目前國內的眾多操作系統,嚴格來說,不能叫完全國產操作系統,應該是叫國產Linux操作系統,或者國產Linux發行版。
3、國產化比例的高低,代碼量是一個衡量標準。原創代碼量很低的,你也可以罵他是“套殼”。但目前國內幾家大的,肯定都不是“套殼”,有海量的代碼和心血在里面。
4、目前國內主流的幾個操作系統,我認為可以算是自主研發,但不是完全自主研發。除非你把內核也完全自己寫,變成純血。
5、國產需要大家的支持。騙子誤國,噴子也誤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希望大家能給國產操作系統一些機會,用用看,提一些意見,多一點理解和寬容。
就是這些,謝謝大家的耐心閱讀!
參考文獻:
1、《中國計算機發展簡史》,陶建華,劉瑞挺等,科技導報;
2、《 中國桌面操作系統發展回顧:半個世紀浮沉,正待星火燎原》,熱點科技;
3、《國產操作系統發展突飛猛進,參與全球競爭為時尚早》,嚴翠,證券時報;
4、《2022年中國操作系統發展研究報告》,億歐智庫;
5、《 國產操作系統,要變天了》,周享玥,數智前線;
6、《中科紅旗——一個國產操作系統的典型死亡》,遠川科技評論;
7、各廠商官方網站,企查查;
8、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