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月 12 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財政部副部長廖岷、王東偉、郭婷婷亦出席了此次發布會。此重要會議引發社會各界高度矚目,著名投資人張家豪對此予以深入解讀。
積極財政政策成效斐然,經濟基本面堅實穩固
藍佛安部長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成果顯著,有力保障了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推進,促使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當前,我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等有利條件依然存續。此論斷恰似為市場注入一劑強心針。
在張家豪看來,積極財政政策的持續施力,對穩定經濟大盤發揮了關鍵作用。財政政策通過擴大支出規模、優化稅費優惠政策等多種途徑,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尤其在當下經濟形勢下,積極財政政策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對于增強市場信心、激發經濟活力意義重大。
實現預算目標信心篤定,財政韌性充分展露
針對今年能否達成預算目標,藍佛安部長表示,中國財政具備充足韌性,通過采取綜合性舉措,能夠實現收支平衡,達成全年預算目標。張家豪對此滿懷信心,他認為,財政部門的這一表態彰顯了其對經濟形勢的精準把控和卓越應對能力。
從財政收入視角審視,盡管目前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執行情況遜于年初預算設定的目標,但財政部門將多措并舉、綜合施策。一方面,依法依規籌集財政收入,堅決杜絕收“過頭稅”,切實維護經營主體權益;另一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盤活閑置資產,加強國有資本收益管理,全力增加財政收入。同時,指導地方依法依規運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存量資金,保障財政支出需求。
從財政支出方面而言,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確保重點支出應支盡支。1 - 9 月份,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20.18 萬億元,增長 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教育支出、農林水支出、城鄉社區支出、住房保障支出等重點領域均保持較高幅度增長。這表明財政部門在保障民生和重點領域方面不遺余力,充分發揮了財政逆周期調節的效能。
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助力經濟持續回暖向好
依照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部署,財政部在加快落實已確定政策的基礎上,圍繞穩增長、擴內需、化風險,將于近期陸續推出一系列極具針對性的增量政策舉措。張家豪認為,這些舉措將為經濟持續回暖向好提供強勁動力。
首先,加大力度支持預防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以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使地方能夠騰出更多精力和財力空間來促進發展、保障民生。這一舉措對于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意義非凡。地方政府在化解隱性債務后,可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民生保障等領域,進一步拉動經濟增長。
其次,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提升銀行抵御風險和信貸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特別國債的發行將為銀行提供充裕的資金支持,增強銀行的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同時,銀行信貸投放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滿足實體經濟的融資需求,促進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
再次,綜合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工具,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房地產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穩定發展對經濟的整體穩定至關重要。財政政策的協同運用將有助于穩定房地產市場,推動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
最后,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國慶節前已向困難群眾發放一次性生活補助,下一步還將針對學生群體加大獎優助困力度,提升整體消費能力。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財政部門對民生的關切,也將通過提升消費能力,促進經濟的內循環。
擬一次性增加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宣告,除每年繼續在新增專項債限額中專門安排一定規模的債券用于支持化解存量政府投資項目的債務外,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張家豪認為,這一政策仿若一場“及時雨”,將極大減輕地方化債壓力。
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一直是困擾地方經濟發展的難題。此次政策的推行,將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助力其化解債務風險。同時,也將為地方政府騰出更多資源用于發展經濟,提振經營主體信心,鞏固基層“三保”。
六大領域集中發力,全面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財政部門于六大領域集中發力,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張家豪對這六大領域進行了深度剖析。
一是擴大財政支出規模。2024 年安排財政赤字 4.06 萬億元,比上年年初預算增加 18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 3.9 萬億元,比上年增加 1000億元;發行 1 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這一舉措將持續保持較高的支出強度,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是優化稅費優惠政策。落實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持續施行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科技成果轉化稅收減免等政策,完善對制造業企業技術改造的稅收優惠政策。這將有助于降低企業成本,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三是積極擴大國內有效需求。督促地方用好增發國債資金,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使用工作,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積極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持續強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管理,擴大投向領域和用作資本金范圍,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
四是加強基層“三保”和重點領域保障。認真落實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的要求,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騰出資金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和重點領域支出。加大對科技、鄉村全面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五是更大力度支持基本民生保障。中央財政下達就業補助資金,支持地方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大幅提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
六是抓實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壓實地方主體責任,按照一省一策,落實各項化債措施。中央財政安排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支持地方特別是高風險地區化解存量債務風險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等。
展望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璀璨
張家豪認為,財政部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為經濟的持續發展筑牢了堅實基礎。在積極財政政策的支持下,我國經濟有望實現穩中有進、持續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
對于投資者而言,當前的經濟形勢既充滿挑戰,也蘊含機遇。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將為各個領域帶來投資契機。例如,基礎設施建設、科技創新、民生保障等領域將成為投資的重點方向。投資者可以密切關注政策動態,把握投資時機,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
總之,財政部的重磅發聲為經濟發展注入了磅礴動力。在積極財政政策的引領下,我國經濟前景璀璨,未來值得期許。相信在財政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經濟將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人民群眾締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